进入10月中旬,水产市场延续节后疲软态势,作为市场重要品类的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均未摆脱价格下滑的困境。受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局部天气影响及供应端变化等因素叠加,两大虾类行情同步承压,不同产区价格跌幅呈现差异化特征,养殖户出虾节奏与收益预期均受影响。
南美白对虾:节后需求降温,多产区价格下滑
双节假期结束后,南美白对虾市场消费热度迅速回落,叠加部分产区存塘虾上市节奏加快,价格呈现多地普跌态势,仅少数产区因存塘量或养殖周期特点,行情相对平稳。
据本周最新报价,从国内核心产区来看,华南地区作为主产区,价格下调较为明显。广东江门市场双节后虾价回落,40条规格报价13-14元/斤,35 条16元/斤左右,30 条18元/斤,25条21-22元/斤,20条25元/斤左右;汕尾高位池部分规格跌幅显著,20头规格从25元/斤降至23元/斤,周跌2元;30头规格同样周跌2元,40头规格从16元/斤跌至14元/斤,周跌2元。广西钦州钦南等产区,30头规格稳定在17元/斤。
长三角与华东产区同样受需求降温影响。江苏如东市场行情下跌,仅东台市场因内陆长途车采购价较高,行情略好,目前东台存塘约2000张棚,平均产量 1800斤;浙江萧绍地区因大量沼虾上市,对当地白虾行情形成冲击,白虾价格无上涨趋势。山东产区养殖周期接近尾声,滨州乔庄市场白虾养殖基本结束,东营市场陆续上市但河口区域价格偏低,行情未见好转。
从具体价格看,江苏如东30头规格跌至17元/斤,周跌2元;东台30头规格稳定在17元/斤。浙江萧山30头规格17元/斤,跌1元。山东东营25-35头规格价格在15-16.5元/斤;河口20头规格跌1元至19元/斤;乔庄30头规格跌0.5元,为14元/斤。
罗氏沼虾:节日效应消退,价格随市补跌
罗氏沼虾市场未能延续节前消费热度,节后随整体水产市场需求回落,价格出现同步补跌,且受养殖规模变化影响,部分养殖户反映今年罗氏沼虾销售难度增加,利润空间被压缩。
从国内主产区来看,浙江作为罗氏沼虾重要产区,价格下调趋势明确。浙江嘉兴市场25头规格从21元/斤降至20.5元/斤,周跌0.5元;20头规格从23元/斤跌至22元/斤,周跌1元,行情随节后消费降温而回落。珠三角地区同样受影响,15头规格从高位跌至23元/斤,周跌2元;20头规格从20元左右降至18元/斤,周跌2元,价格回落幅度与嘉兴市场基本持平。
养殖户反馈显示,今年罗氏沼虾市场面临多重压力。一方面,因南美白对虾养殖利润下降,部分养殖户转养罗氏沼虾,导致整体养殖量有所增加,市场供应端竞争加剧;另一方面,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人工管理成本较高、养殖周期较长,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养殖户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尽管目前存塘量未出现严重过剩,但消费需求的疲软叠加供应增加,短期内价格回升动力不足。
行情承压背后的核心因素与后市展望
当前两大虾类行情遇冷,本质是 “节后需求回落 + 供应调整 + 外部环境影响” 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需求端看,双节假期集中释放消费需求后,市场进入传统消费淡季,餐饮、批发等渠道采购量减少,直接拉低市场报价;从供应端看,南美白对虾部分产区进入集中出虾期,罗氏沼虾受转养影响养殖量增加,均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此外,华南地区节后遭遇台风天气,广东阳江、湛江、广西北海等地小棚园区基础设施受损,不仅增加了养殖户修缮成本,还可能影响下一批虾的生产节奏,间接对市场预期产生影响。
展望后市,短期内两大虾类行情仍将以平稳承压为主。南美白对虾方面,东北、华东部分产区养殖周期接近尾声,存塘量将逐步减少,或对局部价格形成支撑,但华南、长三角等主产区仍有一定存塘量,需求未明显回暖前,价格难有大幅回升;罗氏沼虾受养殖量增加与成本压力影响,若消费端无明显提振,价格或维持低位震荡。
对养殖户而言,建议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自身存塘虾规格、健康状况合理安排出虾时间,避免集中出虾导致价格进一步下滑;同时,做好养殖管理,降低损耗,通过提升虾品品质增强议价能力,以应对当前市场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