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肉牛营养需要量》国标前期工作
1、国标编制任务项目的申请和批准
项目编号:20240367-T-326
2、开展项目需求调研
从2020年6月8日18:00于微信中投放问卷开始,到2020年6月10日上午10:30止,共40小时时间,回收调研问卷189份,总浏览量895次,回收率为21%,表明我国肉牛行业对此内容的关注热度很高。
在关于现行肉牛饲养标准是否有必要进行修订的调查项中,超过90%的人认为需要修订,这其中有65.1%的参与者认为需要重新制定。
关于修订肉牛饲养标准时希望借鉴哪个国家标准更多的调查项,认为借鉴美国和加拿大NASEM(2016)标准体系的支持率最高,为48.1%,其次为兼收并蓄,为47.1%。
3、广泛搜集国内外资料
4、组建制标团队并召开会议
2024年6月21日,在河南商丘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肉牛产业技术研讨会上,《肉牛营养需要量》国家标准项目正式启动。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行业专家以及大型肉牛企业的专家参加了这一启动仪式并进行了发言。
5、标准编写受到各方关注
产业大会设立国标制订专题
饲料企业唿吁新的国标尽快出台
养殖企业(场、户)急盼新的标准指导养殖实践
6、年度工作进程安排
二、国家标准的技术要点
1、标准文本结构
最重要的变化是将中国的肉牛营养需要量分为小型肉牛营养需要量、中型肉牛营养需要量、大型肉牛营养需要量、大型肉乳兼用型牛营养需要量、其它类型肥育牛营养需要量;其中大家熟知的西门塔尔牛不是专用品种,其维持需要、增重需要高于专用品种15-20%;荷斯坦公牛、高龄母牛的营养需要都单独列出。
2、养殖分段
(1)犊牛和育成牛
犊牛(0-6月龄):断奶前、断奶后
育成牛(>6-14月龄或配种):公牛、母牛、阉牛
(2)繁殖母牛
初产母牛:妊娠前期(开始105d)、妊娠中期(中间120d)、妊娠后期(最后60d)
经产母牛:哺乳配种期(产后0-185d)、妊娠中期(中间120d)、妊娠后期(最后60d)
(3)肥育牛
过渡期(开始20d)
肥育前期(21-100d):公牛、阉牛、母牛
肥育后期(101-150d或出栏):公牛、阉牛、母牛
3、列表形式
满足最低营养需要量时达到的性能指标
4、营养指标
(1)绝对需要量(每头每日需要量)
能量:ME、NEm、NEg
蛋白质(%):粗蛋白、代谢蛋白、RDP、代谢必需氨基酸、代谢非必需氨基酸、代谢赖氨酸、代谢蛋氨酸
矿物质(g/d):钙和磷
(2)相对需要量(饲粮浓度、供给量)
能量(Mcal/kg; MJ/kg);蛋白质(%);矿物质(%);
碳水化合物(%):粗料比;NFC;淀粉;NDF;peNDF;ADF
维生素(IU/kg):A、D、E
矿物质(%; mg/kg):钾、钠、氯、硫、镁和9种微量元素
5个营养比例:粗料比%;蛋白:能量比(MP:ME);钙:磷比;阴阳离子差(DCAD);镁钾钙比
5、饲粮成分表
(1)120余种饲料原料满足南北方养殖需求
(2)一料一表,简单明了
(3)营养指标与需要量指标相对应
(4)化学指标与计算指标同表
(5)首次增加营养比例指标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1、集中精力按农业农村部要求,及时完成《肉牛营养需要量》国标的制订工作
2、国标发布后的系列宣传推广工作
3、编写《肉牛营养需要量》国家标准实践应用指引,争取年内出版
4、完善一牛星肉牛饲料配方软件的配套使用
5、完善与国标配套的饲料快速实验室检测相关工作
6、推动与《肉牛营养需要量》国标修订有关的科学研究,为国标的修订提供基础数据
主持人总结:标准分为原料标准和营养需要的标准,而且18个月做一个标准很难,此次肉牛营养需要量标准的出台对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