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与思考
1、粮食安全是不是问题?
不是:
2010 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 谷物) 产量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口粮”的自给水平足够高。
我国看到的是被低估了的粮食自给率:剔除大豆+价格倒挂进口
粮食自给率具备减压的国际粮食贸易环境
——张云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7
又是: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口粮食+食品+油料=10亿亩耕地
极限施压必须突破能源与食物安全两大瓶颈
2、粮食安全必须突破“粮食养殖业”模式
推动饲用主粮替代,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应对粮食危机之策
饲用主粮替代
(1)开源增收
替代:深入贯彻落实大食物观,高效利用非粮饲料、开发新型饲料来源(如:微生物蛋白、动物源蛋白等新型饲用蛋白,等)等。
(2)提质增效
减量:精准营养、科学饲养、健康环境、优质种源、疫病净化等
2030年节粮目标
(1)开发优质非粮饲粮资源
微生物蛋白饲粮200万吨、餐桌剩余物饲粮600万吨、动物源蛋白饲粮200万吨、优质饲草4000万吨,合计5000万吨。
(2)饲粮消耗减量
生猪减量1700万吨、肉禽减量1200万吨、蛋禽减量1000万吨、肉牛肉羊减量100万吨,合计减量4000万吨。
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其中将“粮饲联产增收”列入重点方向,这也是畜禽营养与饲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提出的。
二、开发潜力及案例探讨
1、新型饲用蛋白应用价值
(1)增加蛋白原料的品种:优化饲料配方的氨基酸平衡,因时因地配制高效低成本饲料配方提供支撑
(2)拓展蛋白来源:减少经济依赖,维护粮食和国家安全
(3)增强动物健康:菌体、次生代谢产物等活性成分,可以改善畜禽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4)清洁生产:改善养殖环境中有害气体、条件性病原菌;减少氮、磷排放
2、替代蛋白——未来可持续蛋白供应的重要来源
(1)植物基蛋白
优势:生产成本低、技术成熟应用广
不足:生产原料占耕地、周期长
(2)微生物蛋白(细菌蛋白、真菌蛋白、微藻蛋白)
优势:生产效率高、蛋白质含量高
不足:生产工艺要求较高
(3)昆虫蛋白
优势:可利用有机废物、生产成本低、需要的土地和水资源少
不足:深加工程度低
(4)细胞培养蛋白
优势:相对安全、可量身定制
不足:生产成本高、缺乏监管
案例探讨1:昆虫蛋白
来源:(1)许多种类的昆虫都具有开发成动物蛋白质饲料的潜力
(2)黄粉虫、家蝇、蟑螂、黑水虻等都可以作为畜禽的优质蛋白质饲料
成分:(1)粗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比例平衡
(2)功能蛋白:抗冻蛋白、储存蛋白、热休克蛋白、抗菌肽、干扰素、类免疫球蛋白、信息素结合蛋白、滞育关联蛋白、昆虫几丁质酶等
问题:(1)生产量小,供应不稳定
(2)生产和应用衔接配套不够
(3)缺乏工艺和产品标准化
(4)对安全性和生物活性评价不足
国际大粮商及食品巨头纷纷布局昆虫蛋白
Research and Markets公司报告:昆虫蛋白市场价值在2020年~2027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2.29%, 2027年将达到11.652亿美元。各国争相布局昆虫蛋白产业,尤其是水虻产业。
案例探讨2:微生物蛋白
微生物蛋白饲料/单细胞蛋白饲料:利用工农业副产品培养丝状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
酵母蛋白饲料——微生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1)含有丰富的 B族维生素
(2)富含肌糖、谷氨酸酯以及水解蛋白质
(3)免疫促进剂:酵母细胞壁激发可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
(4)不易受到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的污染
(5)开发成本低廉
利用食品及轻工业副产品生产酵母的难点是原料卫生安全。
酵母蛋白饲料的应用
酵母不仅提供蛋白,还含有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维护动物肠道健康、优化养殖环境微生物和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的作用。
三、产朊假丝酵母蛋白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与粮食深加工、氨基酸生产企业融合
与合成生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研优势单位融合
产得出来——用得上去
1、产朊假丝酵母(Cyberlindnera jadinii)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子囊菌门、隐球酵母科,具有高效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的特性;
2、其显著特点是不具有葡萄糖效应,即在高浓度葡萄糖和有氧条件下仍能通过三羧酸循环高效代谢,不产生乙醇。此外,该菌株能同时利用戊糖(如木糖)和己糖(如葡萄糖),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和三羧酸循环;
3、产朊假丝酵母凭借其高效的碳氮代谢能力、广泛的环境适应性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成为工业微生物领域的重要菌株。随着合成生物学和发酵工程技术的进步,产朊假丝酵母有望在解决全球蛋白质短缺、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中发挥更大作用。
产朊假丝酵母,是微生物蛋白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微生物之一。
产朊假丝酵母蛋白(NFP50)生产工艺
(1)菌种筛选、底物搭配
筛选优质产朊假丝酵母菌种、发酵底物选择(含水量、碳氮比、酸碱度等)
(2)液态发酵
三级发酵关键控制点:发酵温度、压力、pH、发酵时间、接种量、溶氧浓度等
(3)浓缩与干燥
循环蒸发器、离心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出风温度、水分等)
产朊假丝酵母蛋白(NFP50)
原料组成:玉米浸泡液、葡萄糖、产朊假丝酵母菌等
酸溶蛋白/粗蛋白:89.2%,小肽占比(≤1000Da):82.02%
生产工艺:液态发酵
遇水后快速溶解,100%全水溶
主持人总结:张老师主要从粮食安全、现状困境、机会、解决思路、方案和方法等方面做了系统地分析,介绍了他们团队在产品开发方面所做的工作,从产、研、用角度,为我们中国原料替代寻找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