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52项符合查询结果。(搜索耗时:0.0000秒)
一 综述 据台州市粮食批发市场监测 本月总销量为6404吨 其中籼米类销量占28 45 粳米类销量占38 49 面粉类销量占24 58 油脂类销量占4 83 目前粮食市场总体库存为6279吨 二 2月份市场运作 价格与分析及预测 以下为市场2月份各监测代表品种实际价格 单位 元 公斤 仅供参考 1 大米类 本月大米价格整体呈较为稳定态势 但中间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 人工搬运费用以及货运等相关费用 相对平时有所提升 商家为保障自身利润所得 优质大米及中档米的价格较之以往有小幅度的提高 但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月大米销售量较小 春节期间居民虽会储存一定量的米 面 油 但实际消费量有限 超市 线上等零售渠道的便捷购买减少了他们的囤货需求 且受春节小长假的影响 工厂 学校等大型采购点纷纷停工停学 销售量也随之减少 原粮方面 近期水稻价格相对偏强运行 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 市场追涨杀跌情绪浓郁 因此农户抛售积极性较以往更高 再加上粮点的持续收购 春节过后多低农户手中余粮囤积量大幅度减少 年后抛售情绪明显减弱 使得稻谷价格相对偏强运行 二 多数大米企业为规避风险 前期采购量较少 年后补货需求激增 受此拉动原粮价格将出现一定的上涨 综合来说 未来大米市场价格应当相对稳定 虽然原粮价格有所上涨 打算受到大米现货市场需求较为冷清的影响 大米贸易商的补货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 市场关系从 ldquo 供不需求 rdquo 到 ldquo 供大于求 rdquo 的转变 米企间的竞价也会变的逐步激烈 本月在市场销售的普通籼米批发价格在4 16左右 优质籼米批发价格在4 44元 公斤左右 本市场销售的粳米以江苏 东北产的为主 东北产的普通粳米价格在4 50 5 50元 公斤之间 价格更高的优质粳米均价在10 55元 公斤左右 江苏产的粳米价位在4 60元 公斤左右 2025年2月籼米全月累计购进1766吨 共销售1822吨 目前库存1965吨 粳米全月累计购进2663吨 共销售2465吨 目前库存2436吨 糯米全月累计购进211吨 共销售234吨 库存308吨 2 面粉类 本市场2月份河南 江苏 安徽 山东等地的特一面粉价格维持在3 45 3 63元 公斤之间 特二面粉平均价格维持在3 25 3 40元 公斤之间 2月面粉现货市场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需求方面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 面粉消费逐渐回归常态 家庭 餐饮行业及食品加工企业对面粉的需求相对稳定 原粮方面 本月小麦价格初期呈现下降趋势 多家面粉厂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了其收购价格 然而在2月下旬小麦价格突然开始上涨 特别是在华北地区 多地收购价格上调 此外小麦主产国如美国 俄罗斯 加拿大等国家 近年来其小麦出口政策调整频繁 直接影响到国际小麦市场的供应量和价格 进而对依赖进口小麦的国内市场造成冲击 受其价格波动的影响 部分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的消费者和企业开始持观望态度 采购意愿有所下降 面粉企业也随小麦价格的变化调整生产计划 上调面粉出厂价格 试图通过提高价格来刺激经销商和贸易商积极囤购面粉 2025年2月全月累计购进1511吨 共销售1574吨 目前库存1020吨 3 油脂类 2月转基因类豆油现货平均价格在96500元 吨左右 一级菜油现货价格每吨在12120元 吨左右 国际市场方面 美国大豆新季种植面积预期下调 南美巴西收割进度缓慢以及阿根廷产量下降几方面的原因 提振了美豆市场 同时棕榈油产地价格居高不下 或将共同支撑国内油脂行情维持高位运行 国内现货市场方面 豆油库存较为充足 因此虽然在2月底3月上旬 国内部分地区油厂将会有停机计划 但市场供需关系并不会失衡 在一段时间之内将始终处于 ldquo 供大于求 rdquo 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月国内三大油脂行情走势依旧分化 棕榈油 菜籽油偏强 豆油行情相对偏弱 2025年2月全月油脂累计购进275吨 销售309吨 目前库存550吨
更新时间:2025-03-06 08:33:11
本文涉及的大宗农产品包括粮 棉 油 糖 肉 蛋 奶等7大类 其中 ldquo 粮食 rdquo 包括小麦 玉米 稻米 大麦 高粱等 ldquo 油 rdquo 包括油料和植物油 其中油料包括大豆 油菜籽 花生 葵花籽 芝麻 植物油包括豆油 菜籽油 花生油 棕榈油 葵花籽油等 ldquo 肉 rdquo 包括猪肉 禽肉 牛肉 羊肉及畜禽杂碎等 但由于蛋类贸易量及贸易额非常有限 本文中暂不考虑 一 2024年我国大宗农产品净进口额变化 2024年我国大宗农产品净进口额为1 401 6亿美元 同比降幅达9 8 实现连续两年回调 从品类结构看 油料 含大豆 仍为主导品类 以590 1亿美元的净进口额占据46 7 的绝对份额 畜禽产品为226 3亿美元 占比17 9 粮食为145 3亿美元 占比11 5 乳制品为129 4亿美元 占比10 2 畜禽产品 粮食和乳制品三个品类构成第二梯队 植物油净进口额79 6亿美元 棉花净进口额53 2亿美元和食糖净进口额39 9亿美元 则分别占据6 3 4 2 和 3 2 的市场份额 回溯历史趋势 可见明显四阶段特征 2000 2012年为高速扩张期 进口规模从20 3亿美元激增至722 7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4 7 2013 2018 年进入平台期 进口规模稳定在700亿美元左右 2019年后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净进口额从813 2亿美元跃升至2022年峰值1 432 2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 0 三年间增幅达77 0 值得注意的是 2023年起 进口规模连续两年回调 特别是2024年实现近十年最大单年降幅 这一走势与我国近年推行的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及国内产能提升计划形成显著呼应 二 2024年我国大宗农产品净进口量变化 2024 年我国大宗农产品净进口量呈现高位回调态势 总量达1 86亿吨 同比收缩3 6 虽为历史第三高水位 但较 2021 年创下的历史峰值已回落6 2 从品类结构看 油料 含大豆 以净进口11 290万吨规模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占比达60 8 与粮食品类 4 929 8万吨 26 6 共同构成进口主体框架 两者合计贡献 87 4 的份额 其余品类形成补充梯队 植物油以755 1万吨 4 1 领跑第二阵营 畜禽产品 588 9万吨 食糖 421 4万吨 乳制品 311 3万吨 及棉花 258 9万吨 分别占据3 2 2 3 1 7 和 1 4 的份额 1 进口谷物结构深度调整 2024年净进口量同比下降 15 2 谷物主要包括小麦 玉米 稻米 大麦 高粱等品种 自2009年开始我国成为谷物净进口国 自 2012 年起以上所有谷物类型均成为净进口国 2024 年我国谷物净进口总量达到 4 929 8 万吨 较上年减少 15 2 其中玉米 小麦 大麦 高粱 稻米的净进口量分别达到 1 377 3万吨 1 100 6万吨 1 424 0万吨 865 4万吨和162 5万吨 同比来看 玉米和稻谷净进口量同比分别大幅缩减49 2 和37 4 小麦同比微降7 2 而高粱和大麦则呈现出不同态势 分别同比增长66 1 和 25 8 在谷物净进口总量中 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大麦和小麦数量较为可观 澳大利亚谷物净进口量高达1055 8吨 一跃成为我国谷物净进口来源国中的第一名 占比达21 4 美国紧随其后 净进口量为965 7万吨 占比 19 6 巴西则从去年的首位降至第三位 净进口量为 646 6万吨 占比16 3 乌克兰 加拿大 法国分别位列第四 第五 第六位 净进口量依次为606 9万吨 443 8万吨和 442 4万吨 占比分别为12 3 9 0 和 9 0 该贸易格局变化标志着我国谷物进口多元化战略的持续推进 同时反映出国内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对国际市场的调节能力持续增强 2 大豆进口量连续两年超1亿吨 拉动油料净进口量创历史新高 2024年我国油料净进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总量达1 13亿吨 同比增长4 1 其中 大豆占据主导地位 进口量连续两年突破亿吨大关 达1 05亿吨 占比93 成为驱动进口增长的核心引擎 辅助性油料品种呈现差异化格局 油菜籽进口638 6万吨 占比5 7 维持第二地位 芝麻等特色油料进口114 1万吨 占比1 形成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 花生贸易自2019年实现进口逆转后持续扩容 2023年净进口量已达73 3万吨 形成新兴增长点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 我国在葵花籽贸易中保持特殊优势地位 2024年实现净出口33 1万吨 成为全球供应链中少有的净出口品种 这种 ldquo 大进特出 rdquo 贸易格局 既反映了国内消费升级对高蛋白油料的刚性需求 也彰显出特色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油料进口呈现显著的区域集聚特征 2024年前五大来源国合计占比达97 7 较上年提升1 2个百分点 其中 巴西作为战略主供国地位进一步强化 净进口量达7 465 1万吨 占比66 1 份额较上年提升 4 2 个百分点 连续三年实现对美进口替代 美国作为传统供应方进口量降至2 222 6万吨 占比19 7 份额同比收窄3 9个百分点 加拿大以735 6万吨 占6 5 稳居第三大供应国 南美产区持续发力 阿根廷410 4万吨 占3 6 乌拉圭202 5万吨 占1 8 分列第四 第五位 反映出我国在南美油料产区的战略纵深拓展 3 棕榈油进口量骤减 我国植物油净进口量锐减28 3 2024年我国植物油净进口量显著下跌 总量锐减至755 1万吨 同比降幅达28 3 创近十年最大跌幅 核心驱动因素体现为棕榈油进口塌缩 全年净进口量仅365万吨 同比剧减197万吨 占比48 3 份额虽仍居首位 但较峰值期已下降超20 个百分点 显示国内替代油脂产能提升效应 净进口菜籽油188 1万吨 同比减少47 8万吨 占24 9 维持第二进口品类 葵花籽油进口108 2万吨 同比减少43 0万吨 占14 3 为第三大品类 三大主力油种合计占比87 5 较上年收窄2 6个百分点 反映小品种油脂进口多元化趋势 2024年我国植物油进口版图发生战略性调整 前五大来源国集中度达91 4 区域结构呈现 quot 东南亚收缩 东欧扩张 quot 双轨演变 自印尼的植物油净进口量为254 6万吨 占比35 3 保持棕榈油核心供应国地位 但其传统优势正遭遇结构性挑战 mdash mdash 东南亚主产区生物燃料政策导致出口能力受限 印尼与马来西亚合计占比较峰值期明显缩窄 现仅维持52 1 的市场控制力 东欧供应链加速崛起 俄罗斯连续两年实现进口替代跃升 以192 9万吨 占26 8 稳居第二供应国 葵花籽油供应体系趋于成熟 乌克兰在战事扰动下仍实现40 6万吨 占5 6 展现区域生产韧性 4 我国肉类净进口量减少13 4 2024年我国肉类净进口量为588万吨 较上年减少13 4 其中冻牛肉净进口280 3万吨 较上年增加 4 9 增速明显放缓 猪肉净进口102 3万吨 较去年减少32 4 显示国内产能恢复成效 禽肉净进口43 8万吨 较上年下降55 3 国产禽肉产业升级效果显现 羊肉净进口36 5万吨 较上年减少15 6 2024年我国家畜杂碎净进口118 8万吨 比上年增加4 7 巴西作为核心战略供应国地位持续强化 净进口量达215 7万吨 占比36 6 其牛肉 禽肉双品类供应优势巩固了南美主产区地位 阿根廷以59 6万吨 占比10 1 稳居第二供应国 凸显其畜牧产能释放效应 美国以58 7万吨 占比10 0 退居第三 南美两国合计占比46 7 较北美10 0 形成明显优势 反应我国 ldquo 以南补北 rdquo 的进口战略调整 5 我国奶制品净进口量增加9 2 奶制品包括液态乳 奶粉 酸乳 乳清粉 黄油 奶酪和婴幼儿奶粉等7大类 2024年我国乳制品净进口总量为311 3万吨 增长9 2 其中液态乳 奶粉 乳清粉 婴幼儿奶粉的净进口量分别为67 5万吨 126 5万吨 66 0万吨和20 2万吨 我国乳制品的净进口来源国中 新西兰处于第一位 净进口量为167 4万吨 占净进口总量的53 8 处于第二位的是美国 净进口量为31 4万吨 占净进口总量的10 1 处于第三位的是德国 净进口量为23 5万吨 占7 6 6 我国棉花净进口量显著增加33 2 创近5年最大涨幅 我国棉花贸易呈现明显波动特征 2012年净进口量达历史峰值511 7万吨后持续回落 至2016年触底88 9万吨 自2017年起开启恢复性增长周期 2024年净进口量回升至258 9万吨 同比增幅达33 2 创近5年最大涨幅 进口来源国格局发生重大调整 巴西以110 3万吨的进口量 占比42 6 首超美国跃居首位 较传统优势产棉国美国87 6万吨 占比33 8 形成明显替代效应 澳大利亚以32 9万吨 占比12 7 保持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市场 其净进口量近三年断崖式下跌至7 3万吨 占比2 8 已退出主要供应国行列 7 我国食糖净进口量增长11 8 我国是食糖短缺的国家 食糖净进口已成为常态 2010年之前食糖净进口量在100万吨以下 但之后呈持续增加态势 2015年净进口量曾达477 1万吨 但之后几年大幅回落到250万吨左右 2020 2022年又增至 500万吨以上的水平 2023和2024 年降至400万吨左右 2024年我国食糖净进口量为421 4万吨 增长11 8 其中 自巴西的净进口量最高 达到383 2万吨 占净进口总量的90 9 其次是韩国 净进口量17 8万吨 占净进口总量的4 2
更新时间:2025-02-28 08:46:57
外媒2月26日消息 德国汉堡油世界的执行董事托马斯 middot 梅尔科周三表示 由于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今年全球生物柴油和加氢植物油 HVO 产量将会下降 梅尔科表示 棕榈油 豆油和菜籽油等原料价格的上涨速度快于柴油价格 2024年9月至12月期间 这些原材料相对柴油的价格差距变得 ldquo 异常大 rdquo 原材料价格上涨反过来又侵蚀了生物柴油的利润率 梅尔科表示 价格差距将成为一个关键的波动因素 可能导致许多国家的生物柴油和HVO的消费和产量下降 从全球生物柴油和HVO产量的年增长率来看 平均每年将增加约400万吨 但是产量将下降50万吨 梅尔科认为印尼无法履行B40生物柴油项目 尽管印尼已经宣布所有这些措施 但他并不这么认为 印尼将在多大程度上实施B40项目 将极大影响未来几个月棕榈油和其他油脂的价格 此外 巴西政府暂停原定于3月份将生物柴油掺混率提高1 的政策 从B14涨至B15 以防止国内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如果政府担心食品通胀 可能会认为降低生物柴油掺混率是控制物价和防止消费者抗议的相对容易的方法 印尼计划下个月全面实施B40生物柴油计划 相比之下 马来西亚的B20生物柴油任务却遭遇重大挫折 官员们表示 基础设施限制是提高掺混率的主要障碍
更新时间:2025-02-27 08:34:00
摘要 南美产量调低及压榨调高 全球大豆库存上调 由于产量调低 2024 25年度全球大豆库存下调至1 243亿吨 较上月调低400万吨 全球大豆产量下调至4 208亿吨 因阿根廷和巴拉圭的产量调低 由于1月份主产区天气不利 阿根廷的大豆单产调低 巴西大豆产量预估不变 仍为1 69亿吨 全球大豆压榨预估上调至3 499亿吨 因为巴西的压榨上调幅度超过巴拉圭的压榨降幅 巴西的压榨上调至5600万吨 较上月调高100万吨 原因是国内生物柴油行业对豆油的需求强劲 随着压榨上调 全球豆粕出口预估上调70万吨 因为伊朗的进口调高 美国国内展望 美国大豆供需数据不变 价格预估下调至10 1美元 美国大豆供需预测保持不变 2024 25年度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3 8亿蒲 与上月预测持平 尽管库存没有调整 但美国大豆年度均价下调至每蒲10 10美元 美国农业部全国农业统计局 NASS 的农产品价格月报显示 12月份农民收到的大豆平均价格为每蒲9 79美元 基于五年平均值 约53 的大豆产量通常在9月至12月上市 本年度迄今为止的平均价格为每蒲9 94美元 12月份美国大豆压榨量为2 177亿蒲 这意味着日均压榨量创下702万蒲的新高 略高于上月水平 2024年度12月 衣阿华州 中北部和中西部三个地区的月度压榨量创下历史新高 分别为4696万蒲 4016万蒲和4011万蒲 北部和东部地区压榨4602万蒲 比2024年度10月的创纪录低6 南部 西部和太平洋沿岸地区压榨2225万蒲 相比之下 前纪录是2021年度1月创下的2285万蒲 2024年12月份 伊利诺伊州大豆压榨量为2220万蒲 比2023年度3月创下的历史高点2387万蒲低10 2024 25年度大豆压榨预计为24 1亿蒲 与上个月的预测持平 因为本月豆粕总需求保持不变 豆粕价格下跌 使得出口需求强劲 支持大豆压榨 12月美国豆粕出口总量为171万短吨 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2024年10月至12月的豆粕总出口量比去年同期高出11 尽管本年度初出口强劲 但2025年度4月至9月 美国豆粕出口将面临来自南美供应的竞争 届时南美的供应将会增加 2024 25年度美国豆粕出口不变 仍为1740万短吨 1月份 伊利诺伊州中部豆粕均价涨至每短吨316 97美元 较上月上涨4 较上年下跌16 2024 25年度豆粕年度均价不变 仍为每短吨310 00美元 美国葵花籽压榨预估下调 根据美国全国葵花籽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 2024 25年度葵花籽压榨下调至6 94亿磅 比修订后的2023 24年度低1 39亿磅 如果该预测成为现实 那么将是自2004 05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主要是由于供应不足 葵花籽的其它国内用量上调至11亿磅 除了压榨下调外 根据迄今为止的速度 出口下调至5700万磅 2024年度9月至12月期间的葵花籽出口总量为1800万磅 比2023 24年度同期减少38 5 葵花籽期末库存小幅上调至2 01亿磅 由于压榨下调 葵花籽油和葵花籽粕产量预估分别下调至2 91亿磅和17 7万短吨 葵花籽油产量收紧继续支撑葵花籽油进口 进口预计为3 7亿磅 主要来自乌克兰 欧盟和阿根廷 由于供应下调和其他油粕供应充足 国内葵花籽粕消费预估下调至17 2万吨 国际展望 南美产量下调 因为阿根廷和巴拉圭大豆产量调低 南美大豆产量预估调低至2 361亿吨 较上月下调350万吨 因为阿根廷和巴拉圭产量下调 巴西产量保持不变 阿根廷大豆产量下调至4900万吨 较上月调低300万吨 因为1月份大豆主产区天气不利 导致单产下调 大豆单产预计为每公顷2 83吨 比上月下调6 比去年减少4 2025年度1月 大豆主产区降水量低于正常水平 2月初该地区迎来一些降雨 有助于稳定作物生长 该地区的大豆单产损失程度将取决于2月和3月的降雨和气温 由于阿根廷大豆产量下调 2024 25年度大豆期末库存下调300万吨 大豆压榨和出口不变 分别为4100万吨和450万吨 由于单产下调 巴拉圭2024 25年度大豆产量下调至1070万吨 较上月调低50万吨 由于1月份生长条件糟糕 大豆单产从每公顷2 91吨下调至2 78吨 大豆生长晚期天气高温干旱 影响单产潜力 由于大豆产量下调 巴拉圭压榨预估下调 巴西产量保持不变 为1 69亿吨 巴西中西部和北部地区降雨依然正常 作物长势良好 相比之下 巴西南部地区 mdash mdash 尤其是南马托格罗索州南部 mdash mdash 帕拉纳州和南里奥格兰德州部分地区1月份降水不利 不过最近这些地区迎来有益的降雨 缓解一些作物压力 这些州的单产前景依然看好 不过单产潜力将取决于2月份的降雨量 由于大豆制成品需求上调 巴西2024 25年度大豆压榨上调至5600万吨 较上月调高100万吨 这一增幅在一定程度上被巴拉圭的压榨降幅抵消 由于出口供应上调 巴西2024 25年度豆粕出口上调至2200万吨 豆油的国内消费量上调20万吨 达到创纪录的990万吨 玻利维亚2024 25年度大豆产量保持不变 仍为410万吨 但比2023 24年度高出30万吨 2018 19年度到2023 24年度生物柴油的原料供应专题 美国可再生燃料标准 RFS 和各州政策 主要是加州的低碳燃料标准 LCFS 推动了生物质基柴油产能和产量大幅增长 2023 24年度 10月至9月 生物柴油年产能达到66亿加仑 生物质基柴油包括生物柴油和可再生柴油 主要原料包括植物油 动物脂肪和废食用油 2023 24年度 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原料需求增长19 达到创纪录的372亿磅 了解美国生物柴油的原料供应情况对于国内生产商和分析植物油市场至关重要 在过去几年 生物柴油产能大幅增长 相关政策 例如加州的低碳燃料标准 强烈影响着生产商对各种原料的偏好 原料需求不仅限于国内市场 因为海外原料与美国原料竞争 对国内外植物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本研究评估了2018 19年度至2023 24年度期间美国市场上的国内外原料供应情况 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美国国内原料供需情况 第二部分概述了主要出口国向美国的出口情况 第一部分 美国植物油 动物脂肪 废食用油和油脂的供需情况 本章包括用于食品 生物质柴油和其他工业用途的主要植物油 动物脂肪 废食用油和油脂的国内供需情况 这些原料分类如下 1 植物油 即玉米油 椰子油 棉籽油 橄榄油 花生油 菜籽油 红花油 豆油 棕榈油 棕榈仁油 芝麻油和葵花籽油 2 动物脂肪 即牛脂 猪油和家禽脂肪 3 废食用油和油脂 即黄色 白色和其他油脂 美国植物油 动物脂肪和废食用油和油脂产量在过去5年中稳步增长 在2023 24年度达到544亿磅 由于压榨增加 植物油产量占增幅的大部分比重 而动物脂肪产量与牲畜产量同步增长 在联邦和州政策的大力推动下 生物质柴油行业的需求强劲 因此国内废食用油用量每年增长9 2023 24年度 生物质柴油生产中的废食用油用量达到创纪录的372亿磅 占国内植物油 动物脂肪以及废食用油和油脂总消费量的49 生物柴油行业的需求强劲 推动植物油和动物脂肪价格涨至历史新高 也导致出口量创下历史新低 并刺激进口创历史新高 在2023 24年度 植物油 动物脂肪 废食用油和油脂的进口占国内总消费量的30 由于政策激励 从2021 22年度到2023 24年度 动物脂肪和油脂进口增长超过植物油进口 由于进口增加 2023 24年度动物脂肪 油脂和废食用油在生物柴油生产中的份额增至42 2023 24年度 植物油在生物柴油原料消费中所占的份额降到58 而2021 22年度这一比例为67 豆油所占份额从2021 22年度的45 降到2023 24年度的35 根据加州的低碳燃料标准 LCFS 豆油的碳强度得分低于黄油脂 废食用油 玉米油和不可食用牛脂 这些监管优势使得这些供应和其他油脂成为可再生柴油生产中更具吸引力的原料 可再生柴油生产商在选择原料时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将国产植物油运到主要可再生柴油工厂的运输成本 其中许多工厂距离港口更近 可以获得进口原料 植物油 尽管自2021 22年度以来动物脂肪 废食用油和油脂消费显著增长 但植物油仍然是生物柴油生产中的最主要原料 为评估美国植物油供需情况 美国农业部使用了美国农业部全国农业统计局的油脂产量和库存数据 美国农业部仅调查压榨厂持有的库存 不调查最终用户的库存 美国能源信息署也不报告库存 因此 生物燃料工厂和食品制造商的库存与食品和其他工业用途一起被纳入其他用途类别 美国农业部通过总供应减去出口和期末库存来计算国内植物油总消费量 美国植物油产量在过去五年稳步增长 其中豆油占植物油总产量的55 美国大豆产业已经扩大压榨能力 以应对可再生柴油产能增长 随着大豆压榨能力和国内大豆产量提高 美国豆油产量上升 以满足生物柴油生产商日益增长的需求 尽管美国大豆压榨和豆油产量增加 但植物油进口却在增长 尤其是来自加拿大的菜籽油 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于2022年度12月批准菜籽油用于可再生柴油生产后 美国的菜籽油进口激增 虽然植物油出口减少 但美国日益增长的需求却并未得到满足 导致美国在2023 24年度成为植物油净进口国 在库存收紧的情况下 2023 24年度植物油的其他用途 非生物柴油类别 与2022 23年度相比也有所下降 动物脂肪 美国的动物脂肪产量一直保持不变 因为这受到畜牧业发展的限制 随着进口增长和出口下调 美国在2021 22年度成为动物脂肪的净进口国 牛脂占动物脂肪的最大份额 进口主要来自加拿大 巴西和澳大利亚 废食用油和油脂 目前 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生物燃料原料月报已包括废食用油和黄色油脂数据 废食用油是指作为烹饪原料已完成其生命周期的任何油脂 国内废食用油供应取决于食品 食品制造 煎炸和烘焙中的植物油用量 以及可从餐馆或其他食品企业收集的植物油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没有关于废食用油的公开数据 美国农业部根据几个假设估计国内废食用油供应 首先 美国农业部计算食品生产中的食用植物油和脂肪用量 这些食用植物油和脂肪随后可用于提取废食用油 为此 美国农业部用从国内植物油和食用脂肪 即猪油和食用牛脂 的总用量中减去用于生物燃料的植物油用量 然后将该值乘以85 得到食品用量 剩下的15 假定为工业生产中的食用植物油量 其中包括饲料 肥皂 润滑剂 树脂和其他工业用途以及食品制造商 生物质柴油生产商等加工设施持有的库存 由此 美国农业部假设食品生产中消耗的植物油和脂肪的 35 用于烘烤和煎炸 美国农业部估计烘焙和煎炸过程中剩余的废食用油范围为30 70 并假设所有废食用油均来自食品行业 例如食品制造商 餐馆 酒店业等 根据这一比例 这一数据范围为29亿磅到68亿磅 据估计 过去五年 国内废食用油供应保持稳定 而2022 23年度和2023 24年度进口大幅增加 2023 24年度从中国进口的废食用油占美国废食用油总进口量的55 剩余从加拿大和马来西亚进口 假设所有废食用油进口均用于生物燃料 那么将占到2023 24年度生物燃料柴油生产总原料的13 而2022 23年度这一比例为7 第2部分 主要出口国的供应和美国份额 随着美国可再生柴油产量在过去两年翻了一番 强劲的原料需求使得国内植物油和动物脂肪价格在2020 21年度至2022 23年度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并在2023 24年度保持高位 国内植物油价格高企 减少了出口并刺激了进口 美国原料进口在2023 24年度激增 mdash mdash 尤其是菜籽油 废食用油和牛脂 在本报告中 美国农业部对海外供应商的关注范围缩小到仅占全球贸易80 或占美国进口份额80 的国家 虽然过去五年海外原料产量稳步增长 但自2021 22年度以来 海外出口增长了78亿磅 达到468 35亿磅 占到2023 24年度海外总产量的40 废食用油和牛脂占到大部分的增幅 而植物油出口增长缓慢 对美国的出口增幅占到了大部分的比重 美国所占海外贸易的份额增加 尤其是废食用油 菜籽油和牛脂 植物油 该部分重点关注美国环保署于2023 24年度底批准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三种植物油 豆油 菜籽油和玉米油 这些植物油供应的增幅受到每个国家作物产量和压榨能力的限制 菜籽油是美国最大的进口植物油 在2018 19年度至2023 24年度期间 菜籽油进口增加 加拿大占到美国菜籽油进口量的90 以上 在此期间 由于加拿大压榨能力扩大和俄罗斯的菜籽油产量翻番 海外菜籽油供应有所增长 2023 24年度 美国占到加拿大菜籽油出口的96 高于2022 23年度的88 高于五年的55 美国的出价更高 促使加拿大菜籽油的出口重点从中国转向美国 第二大进口国中国转向从俄罗斯进口更多菜籽油 尽管豆油是生物柴油生产中的主要植物油 但美国主要依赖国内生产 尽管过去五年中海外豆油产量平均增长1 但美国的进口有限 因为从未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进口豆油需要交纳19 1 关税 此外 生物燃料生产中的进口豆油用量受到EPA规定的限制 进口大豆 大豆或豆油 作为生物柴油原料必须保留记录 以证明其大豆来自2007年12月19日之前开垦或耕种的土地 并且在那之前积极管理或休耕 且没有毁林 由于这些限制 美国进口的豆油主要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 而巴西和阿根廷等其他主要豆油生产国面临限制 此外 阿根廷在2021 22年度和2022 23年度因干旱导致大豆减产 而巴西国内生物燃料生产中的豆油需求增加 近年来 随着乙醇产量的扩大 玉米油在生物柴油中的用量增加 玉米油生产和贸易数据包括湿磨的食用玉米油和干磨的蒸馏玉米油 蒸馏玉米油是乙醇生产中的副产品 也是美国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主要油类 由于巴西 加拿大和墨西哥主要生产蒸馏玉米油 这些国家占到美国进口量的80 以上 尽管美国越来越多地使用玉米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 但美国仍然是玉米油的主要出口国 牛脂 牛脂主要来自牛脂肪组织 但可能含有其他动物脂肪 本章包括的国家包括巴西 加拿大 澳大利亚 阿根廷 乌拉圭 印度和新西兰 海外牛脂产量相对稳定 而牛脂出口几乎翻了一番 美国占到这些出口的大约60 澳大利亚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 也是美国的第二大供应国 美国占澳大利亚出口的份额增加 但仍与新加坡 中国和韩国竞争供应 2023 24年度 巴西是美国的最大供应国 因为巴西扩大出口能力并减少国内消费 2023 24年度 美国在巴西牛脂出口中的份额增至95 较2022 23年度增长10 以上 废食用油 海外废食用油市场复杂 可用数据有限 本节提供了一系列废食用油供应预测以及对美国的废食用油出口潜力评估 美国农业部分三部分评估海外废食用油的供应情况 第一部分使用与美国类似的方法 首先 海外食品总消费量是使用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计算 包括中国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的食品消费情况 然后 美国农业部假设总食品消费量的35 用于烘焙和煎炸 最后 美国农业部假设烘焙和煎炸后剩下的30 70 视为废食用油 该评估还假设100 的废食用油都被收集起来 虽然海外废食用油供应一直保持稳定 但在美国需求的推动下 贸易数量大幅扩大 过去五年 国外废食用油贸易量翻了一番 中国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和加拿大占全球出口量的60 中国和加拿大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占2023 24年度美国进口量的70 在过去几年 中国的废食用油出口增长两倍 2023 24年度中国出口的46 废食用油运往美国 由于欧盟限制从中国进口生物柴油 中国国内生物柴油生产商对废食用油的需求减少 由于欧盟限制进口生物柴油 中国的生物柴油出口减少 废食用油出口增加 考虑到国内消费以及收集数量 中国可以扩大废食用油出口 除中国外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是主要出口国 主要出口到新加坡 欧盟和英国 出口目的地可能从这些市场转向美国 然而 在过去几年中 尽管美国的废食用油价格上涨 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印度尼西亚的废食用油出口可能提高 但这可能会受到国内生物燃料原料用量增加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 还有其他一些主要植物油消费国 例如印度 目前还不是主要的废食用油出口国 但如果这些国家改善其收集基础设施 就有可能扩大出口 结论 最近 美国联邦和州政策推动生物柴油需求 尤其是可再生柴油 增长 重塑美国原料供应格局 虽然国内原料产量从2021 22年度至2023 24年度增加了16亿磅 但进口量激增90亿磅 与国产豆油相比 某些进口产品 例如废食用油 牛脂和菜籽油 的监管和价格优势导致全球贸易发生变化 因此 美国在2023 24年度成为植物油脂和废食用油的净进口国 占海外贸易的29 美国市场原料供应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联邦和州政策 美国大豆压榨产能扩张计划 加拿大菜籽油压榨产能扩张 从巴西进口的牛脂以及废食用油供应 随着大豆压榨项目的进行 预计美国大豆压榨产能将在2024 25年度达到30亿蒲以上 废食用油供应可能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 具体取决于这些国家的植物油消费 收集率和运输基础设施 原料价格和全球原料贸易流量不仅取决于美国的政策 还取决于其他主要生物燃料生产国的政策
更新时间:2025-02-18 08:21:23
本周 由于美国农业部意外调低美豆产量和库存 美豆供给压力减弱刺激价格强势飙升 进口大豆成本升高 叠加春节前终端备货需求增加 国内豆粕市场期 现联动强势跟涨 豆粕现货价格两天上涨幅度在200元左右 而菜粕因豆粕上涨利好以及市场需求良好 价格明显上涨 周内大多涨幅为200元左右 但是今天对于豆粕 菜粕市场行情担忧加剧 我们一起关注 油脂纷纷暴跌 今日豆油 棕榈油 菜油等纷纷下跌 豆油 2025年1月16日 大连豆油期货低开后维持震荡下行趋势 午后大幅走跌 盘终收跌 豆油期货主力y2505合约 开盘7742元 收盘7606元 跌170元 最高7820元 最低7566元 现货主流区间价格在8000 8320元 吨 下跌50元 吨 菜油 2025年1月16日 郑州菜油期货低开后下挫 维持震荡下行 盘终收跌 菜油期货主力2505合约 开盘8873元 收盘8498元 跌388元 最高8920元 最低8488元 现货一级菜油主流区间价格8700 9000元 吨 下跌300元以上 全球大豆供给保持宽松格局 南美大豆陆续进入天气关键期 阿根廷产区降雨预报的兑现程度受到关注 美国新政府即将上台 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令盘面振幅增加 在全球大豆供给保持宽松格局 美盘大豆反弹节奏有所放缓 国内豆粕反弹行情的高度和持续性仍需美豆加以配合 节前备货提振这一因素支撑因素在减弱 国内春节前饲料养殖企业集中备货 豆粕库存下降对市场有所支撑 但随着备货高峰过去 豆粕继续成交增量有限 将影响豆粕消耗量 谨慎冲高后出现回调行情 综合而言 虽然豆粕很难同油脂一样年前出现暴跌行情 但是全球大豆供给保持宽松格局 美豆不具备行情反转的基础 豆粕反弹的高度以及时间需美豆加以配合 此外豆粕年前备货逐步进入尾声后 豆粕市场谨防冲高后回调 近日豆粕走势偏强 且菜粕市场成交活跃等利好 菜粕价格上涨 但是菜籽菜粕库存都处于历史高位水平 限制菜粕继续上行
更新时间:2025-01-16 17:25:01
1 整体趋势 对比2022年和2023年的油脂数据 2024年油脂的质量整体优于过去两年 猪油和禽油的能值波动变小 豆油的能值波动较2023年略有上升 水分 杂质和不皂化物的超标率都有所下降 豆油中掺杂玉米油的比例有所上升 猪油和禽油中掺入豆油的比例亦有所上升 掺杂棕榈油的比例逐年下降 酸价超标的问题还需持续关注 ① 豆油能值偏低的样品中有60 是因为酸价偏高 ② 猪油酸价超标的样品依旧主要集中在4 6 mg KOH g区间 占据超标样品的84 1 ③ 禽油酸价超标的样品中 在4 6 mg KOH g区间的比例有所上升 gt 10 mg KOH g区间的样品比例有所下降 从区域来看 ① 华东区域的过氧化值超标率较高 酸价的超标率虽然不是最高的 但酸价在 gt 10 mg KOH g区间的样品比例最高 ② 华南区域豆油样品的水分 杂质和不皂化物的超标率较高 ③ 华西区域猪油样品的酸价超标率较高 2 油脂品质评估项目与指标 2024年建明CLS实验室对饲用油脂的评估项目包括脂肪酸谱 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U S 酸价 FFA 水分 M 杂质 I 不皂化物 U 和过氧化值 PV 再通过Wiseman方程计算肉鸡的表观代谢能和猪的消化能 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见表1 表1 油脂品质评估指标 3 油脂样品构成 建明CLS实验室在2024年共收到了来自全国24个省份的1436份饲用油脂 主要为猪油 禽油和豆油 占比分别为44 0 32 5 和15 6 还有少量的玉米油 米糠油 鱼油 棉籽油 花生油 磷脂油 豆油单甘酯 亚麻籽油 棕榈油 花椒油 菜籽油 葵花籽油和混合油脂 图1 图1 油脂样品种类占比图 从区域来看 图2 华东区域的样品最多 占比为58 5 其次是华西区域和华南区域 占比分别为16 2 和13 1 华北区域 华中区域和东北区域的样品较少 下文的数据分析统一归为其它区域 占比12 2 数据来源 建明CLS 2022 2024年油脂样品检测数据 图2 油脂样品区域分布图 4 不同种类油脂分析 豆油 对比2022年和2023年的数据 2024年豆油样品的质量持续表现良好 所有评估项目的合格率都在90 以上 图3 数据来源 建明CLS 2022 2024年油脂样品检测数据 图3 豆油的各项指标分析 从脂肪酸谱来看 U S值不在正常范围内的主要是U S值偏低 主要原因都是棕榈酸的含量偏高 2022年 2023年和2024年U S值偏低的比例分别为4 3 9 3 和5 8 掺杂的比例虽然都不高 但有上升的趋势 掺杂的样品中 主要是掺入了其它植物油 如2022年发现有掺入了玉米油和棕榈油 2023年发现有掺入花生油 棉籽油和棕榈油 2024年发现有掺入米糠油 玉米油和棉籽油 从能值来看 样品间的离散度良好 2022年 2023年和2024年能值低于8700 kcal kg的比例分别为8 6 9 9 和7 6 不过导致能值偏低的原因各有不同 2022年能值偏低的样品主要是不皂化物含量偏高 多数是掺入了矿物油 能值最小的样品中矿物油的含量高达56 9 2023年能值偏低的样品中 一部分是掺入了其它油脂 一部分是水分和不皂化物的含量偏高 但水分和不皂化物的最大值都不高 分别为1 7 和2 3 所以能值的最大差值只有438 kcal kg 2024年能值偏低的样品中 有60 是因为酸价偏高 能值最小的样品的酸价高达115 mg KOH g 水分 杂质和不皂化物是能量的稀释因子 其每升高一个百分点 油脂的能值相应的下降一个百分点 纵观近三年的数据 水分超标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 不皂化物超标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 从区域上看 2024年豆油样品主要来源为华东区域 华南区域和华西区域 占比分别为46 4 10 7 和29 0 整体来看 华南区域的不合格率较高 U S值不合格率和掺杂比例较高的是华东区域和华南区域 酸价的超标率为4 5 其中华东区域占了70 但酸价的最大值在华南区域 高达115 mg KOH g 水分 杂质和不皂化物的超标率分别为3 1 0 9 1 3 最大值分别为2 6 0 6 和2 3 水分超标的样品中 华东区域和华南区域各占42 9 杂质和不皂化物超标的样品都在华南区域 过氧化值的超标率2 3 最大值为25 8 meq kg 主要分布在华西区域和其它区域 能值低于8700 kcal kg的比例为7 6 华东区域占了58 8 华南区域占比17 6 猪油 对比2022年和2023年 2024年猪油样品的品质总体情况有所好转 U S值在正常范围内的比例为86 5 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掺杂的比例为9 3 比2022年低了1 8 比2023年低了8 1 掺入单一油脂的种类依旧主要是豆油 棕榈油和禽油 2022年 2023年和2024年掺入豆油的比例分别0 3 0 7 和2 1 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掺入棕榈油的比例分别为4 6 2 2 和1 9 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掺入禽油的比例分别为0 3 2 7 和0 3 酸价的超标率有所下降 为39 9 比2022年低了6 0 比2023年低了15 7 超标的样品依旧主要集中在4 6 mg KOH g区间 占了超标样品的84 1 2022年和2023年的比例分别为55 7 和60 9 水分 杂质和不皂化物的超标率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2024年猪油样品的水分 杂质和不皂化物的超标率较低 分别为2 1 1 4 和0 2 最大值分别为2 0 1 0 和1 1 能值的离散度总体情况良好 能值在7100 7500 kcal kg之间的样品比例为86 4 比2023年高了6 1 比2022年高了7 4 近三年 能值偏高的样品主要都是掺入了其它油脂 而能值偏低的样品中 2022年主要是硬脂酸的含量偏高和掺入了棕榈油 2023年主要是水分 杂质和不皂化物的含量偏高 2024年则主要是硬脂酸的含量偏高 数据来源 建明CLS 2022 2024年油脂样品检测数据 图4猪油的各项指标分析 从区域上看 2024年猪油样品在华东区域 华南区域和华西区域的占比分别为48 6 23 4 和20 9 其它区域的样品数量虽然占比只有7 1 但合格率却是最低的 其中U S值和能值不在正常范围内的样品主要是掺入了其它油脂 从而导致U S值和能值偏高或偏低 酸价超标率最低的是华东区域 但在所有的酸价超标的样品中 酸价大于6 mg KOH g的样品主要集中在华东区域 占比为67 6 酸价最大值也在华东区域 为20 2 mg KOH g 水分和杂质的超标率最高的是华南区域 禽油 与2022年 2023年相比 2024年禽油样品的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U S值在正常范围内的比例为92 1 比2022年提高了13 5 比2023年提高了7 6 主要是U S值偏低的比例减少了 掺杂的比例为19 8 比2022年下降了14 0 比2023年下降了8 4 掺入单一油脂的种类主要是豆油 棕榈油和猪油 2022年 2023年和2024年掺入豆油的比例分别0 4 0 6 和2 2 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掺入棕榈油的比例分别为2 5 2 3 和0 2 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掺入猪油的比例分别为9 1 5 2 和2 6 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酸价 水分 杂质和不皂化物的超标率也是近三年来最低的 酸价的超标率为25 1 比2022年降低了7 0 比2023年降低了16 8 与2022年和2023年不同的是 超标的样品中 2024年酸价在4 6 mg KOH g区间的占比最高 为50 4 2022年和2023年的占比分别为29 5 和22 8 而2022年和2023年酸价在 gt 10 mg KOH g区间的样品占比最多 分别为43 6 和51 0 2024年为22 6 水分 杂质和不皂化物的超标率都低于2 但个别样品的含量较高 最大值分别为3 6 8 9 和2 2 能值在7700 8050 kcal kg之间的样品比例为86 7 比2023年高了16 6 比2022年高了22 5 能值偏低的样品有所减少 比例为8 6 比2023年降低了19 6 比2022年降低了23 5 能值偏低的原因主要是掺入了其它油脂或酸价偏高 数据来源 建明CLS 2022 2024年油脂样品检测数据 图5禽油的各项指标分析 从区域上看 2024年的禽油样品主要来自山东省 占了71 9 其它省份的禽油样品虽然不多 但其掺杂的比例比山东省高了15 0 酸价超标的比例比山东省高了7 5 掺入豆油的样品中有70 来自其它省份 掺入棕榈油和猪油的样品则全部来自山东省 山东省的水分 杂质 不皂化物和过氧化值的超标率高于其它省份 且不皂化物超标的样品全部来自山东省 山东省能值偏低的样品数多于能值偏高的样品数 能值偏低的样品比例为9 0 能值偏高的样品比例为3 0 其它省份则是能值偏高的样品数多于能值偏低的样品数 能值偏高的样品比例为9 2 能值偏低的样品比例为7 6 这主要是因为掺入了其它油脂的比例较高 5 结论 2024年油脂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酸价超标和掺杂其它油脂 酸价的超标率 猪油 gt 禽油 gt 豆油 掺杂的比例 禽油 gt 猪油 gt 豆油 过氧化值的超标率较低 超标的样品主要为植物油和禽油 建明CLS将持续助力客户监控油脂的品质 降低油脂的使用风险 参考文献 1 黄立兰 黄广明 周健庭等 饲用油脂能值差异分析 J 饲料与畜牧 2018 01 50 54 2 J Wiseman J Powles F Salvador Comparison between pigs and poultry in the prediction of thedietary energy value of fats J Animal Feed Science Technology 1998 71 1 9 3 黄立兰 马畅初 2020 2022年中国饲用油脂分析报告 J 广东饲料 2024 33 01 16 21 4 贺兵 高桂清 饲用油脂的质量控制 J 饲料广角 2005 8 13 15 5 GB 2716 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 6 GB 10146 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动物油脂
更新时间:2025-01-03 08:53:53
Trade Map最新数据显示 2024年第三季度南非农产品出口额为41亿美元 同比增长5 环比增长22 按照出口种类划分 橙子 软柑橘 玉米 柠檬 坚果 葡萄酒 鳄梨是主要出口产品 按照出口市场划分 荷兰是南非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 在出口额中占比约12 其次是津巴布韦 8 中国 8 英国 8 博茨瓦纳 6 纳米比亚 6 等 此外 2024年第三季度南非农产品进口额为19 5亿美元 同比增长11 环比增长5 主要进口产品包括小麦和混合麦粉 精米 棕榈油 食品制剂 原甘蔗 冷冻禽肉
更新时间:2024-12-25 17:25:45
外媒12月18日消息 马来西亚原产业部部长佐哈里 middot 阿卜杜勒 middot 加尼周三表示 希望棕榈油行业在欧盟新商定的宽限期结束后完全遵守欧盟的反森林砍伐法规 EUDR 欧洲议会周二批准将森林砍伐法推迟一年实施 从2025年12月30日起 欧盟将禁止进口从森林砍伐土地上生产的棕榈油和大豆等产品 该法规最初定于本月生效 要求在欧盟销售大豆 棕榈油 咖啡和橡胶等产品的公司和贸易商证明其供应链不存在森林砍伐问题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此前曾抱怨这项法律和实施规则具有歧视性 加尼表示 延期将给予大中型种植园一年的时间来遵守规定 小农将在此基础上再多获得六个月的时间 他表示 几乎所有大企业都已经遵守欧盟规定 但是对小农来说 一些人仍在准备之中 政府希望确保每家种植园和小农户的耕地具体情况都有记录 以实现可追溯性
更新时间:2024-12-19 08:24:40
欧盟达成临时协议 将解决森林砍伐问题的标志性法律推迟到明年年底 以便让从大豆到棕榈油的全球商品供应链有更多时间适应 周二欧盟立法者就推迟实施这个名为EUDR的环境法规达成协议 该法规遭到从巴西和印尼等主要农业出口国的抨击 而欧盟内部的奥地利和芬兰等成员国也普遍抵制 过去几个月里 全球相关市场围绕该法规的潜在推迟而出现动荡 欧盟试图通过EUDR来遏制向欧盟出口的国家的森林砍伐 但是相关产品的制造商表示需要更多时间和资金来为该法规的实施准备 而相关出口国也是如此 10月初 欧盟委员会已经采取行动推迟这些规定 但是欧洲议会要求进一步修改法规的要求使得计划变得复杂化 如果无法达成协议 新法规可能在今年年底生效 在与欧盟议会达成协议放弃这些修改要求后 对进入欧盟的商品进行来源追溯的复杂系统现在要到2025年年底才能生效 而法规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 其中包括委员会承诺在明年6月30日之前 基于森林砍伐风险水平对出口国进行分类 欧盟成员国和议会仍需在本月底前正式签署协议 这通常是走一下形式 欧盟委员会在10月提议推迟12个月实施EUDR 以安抚反对者 这得到欧盟27个成员国的热烈欢迎 但是中右翼立法者获得足够的支持来要求更多让步 例如豁免那些不砍伐森林的国家的条款 不过最终用这些议员面临的选择是 要么接受该法律按原样推迟一年 要么就得按最初计划在12月30日生效 结果就是 最终议会做出让步 补充阅读 欧盟推迟一年实施反森林砍伐条例 但现有规则不变 欧盟政府和谈判人员周二晚些时候举行会议 同意将反森林砍伐条例 EUDR 推迟12个月实施 但现有规则不变 在20个欧盟成员国政府和一些企业以及巴西和印尼等国家提出投诉后 欧盟委员会在10月提议将EUDR实施时间推迟12个月至2025年12月30日 欧盟各国支持这一举措 但是 欧盟议员上个月投票决定 不仅推迟EUDR 而且还提议设立新的无风险国家类别 以便大幅减少检查 这些无风险国家主要是欧盟成员国 根据周二达成的临时协议 大型运营商和贸易商必须自2025年12月30日起履行这些义务 小型企业则需在六个月后履行 此举旨在为第三国 欧盟成员国 运营商和贸易商做好准备提高便利 确保在欧盟销售或对欧盟出口的商品不存在毁林问题 这些商品包括大豆 棕榈油 咖啡 橡胶等产品以及衍生产品 欧盟委员会承诺将会评估是否可以简化对拥有可持续森林管理方法的国家的要求 如果到2025年12月底时 企业在线系统尚未完全投入使用 或者政府未提前六个月公布无风险国家类别 那么欧盟将实施紧急暂停
更新时间:2024-12-05 08:09:20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以下简称 ldquo 进博会 rdquo 如约而至 作为连续七年参展进博会的 ldquo 全勤生 rdquo 益海嘉里金龙鱼及母公司丰益国际持续聚焦中国市场的真实需求 首次在进博会设立大健康展区 展出一系列解决特定人群健康需求的功能性产品 益海嘉里金龙鱼资深总监涂长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消费者的个性化健康需求逐渐增加 为特定人群量身打造的健康功能性产品是大势所趋 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在华投资 共同探索更多可能性 记者 第七届进博会上 益海嘉里金龙鱼及母公司丰益国际带来了哪些新产品和新技术 这些新产品反映了怎样的行业新信号 涂长明 今年 公司展台围绕 ldquo 发展新质生产力 赋能粮油食品高质量发展 rdquo ldquo 创领未来食品 助力健康中国 rdquo ldquo 践行大食物观 守护大国粮仓 rdquo 三大主题 从品质管理 大健康功能性食品 粮食安全等方面呈现公司的全球布局和业务进展 我们首次推出了大健康展区 展出一系列解决特定人群健康需求的功能性产品 包括突破高含量杂粮面难加工成型的技术难题 获得低Gi权威认证的金龙鱼70 黑青稞苦荞挂面 蛋白含量超过4g 100g的天臻豆趣植物甾醇酯豆乳等 受减重人群关注的营养结构脂质 mdash mdash 甘油二酯 DAG 也首次亮相 我们认为 为特定人群量身打造的健康功能性产品是大势所趋 中国现有三亿多心血管病人 一亿多糖尿病人 中国老年人数量超过两亿 年轻人的个性化健康需求激增 ldquo 药食同源 rdquo 治未病等观念已形成社会共识 这推动了功能性食品和大健康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记者 公司在本届进博会取得了哪些成果 涂长明 过去六年 丰益国际在进博会期间签下很多订单 涉及大豆 棕榈油 牛奶 油脂科技等多个品类的产品 本届进博会上 丰益国际已完成三四单进口协议 合计金额约为几十亿元 将从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俄罗斯等共建 ldquo 一带一路 rdquo 国家进口油脂等食品原料 丰益国际还举行了一系列新品发布和签约活动 例如 公司已完成新西兰纽麦福乳制品战略合作签约 在新西兰贸易部长的见证下 纽麦福旗下稀奶油 奶油奶酪等新品首次与中国消费者见面 记者 作为一家扎根中国30余年的侨企 益海嘉里金龙鱼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市场的前景 未来是否会持续加码在华投资 涂长明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对高质量 多样化的农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 对来自全球的优质安全农产品一直秉持开放和欢迎态度 自1988年开始在中国投资以来 我们一直非常看好中国的未来 并把全球投资重点放在中国 我们不仅将中国获得的利润不断再投资于中国 也将部分经营成果回馈给广大投资者 目前 丰益国际营业总收入中 有约6成来自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占据了我们经营的半壁江山 我们注意到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并正在成为农业强国 这其中必须重视粮油加工业的发展 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粒粮食的价值 因此 中国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益海嘉里金龙鱼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优化 不断提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 助力中国农业实现从 ldquo 大 rdquo 到 ldquo 强 rdquo 的转变 中国消费者想要得到安全美味 价格低廉的产品 我们正致力于打造创新的中央厨房新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共享配套设施 上下游产品相互转换 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质量 形成良性循环生态圈 我们相信 这是未来食品的生产方式 目前我们已在杭州 兴平 廊坊 沈阳等地建立了6个中央厨房生产基地 昆山 广州 淮安项目也在建设中 未来我们在中国的投资计划主要有四大方面 一是因原有基地的搬迁而新建基地 二是陆续投产和扩产的大米 面粉项目 三是持续布局的中央厨房项目 四是其他下游项目 如玉米淀粉 味精等
更新时间:2024-11-08 09: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