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的热风拂过田野,金黄的秸秆在烈日下静待一场“绿色重生”。今年,南漳县农户收割后的小麦秸秆有了“好归宿”——被打捆整齐,运往云上牧歌。这些原本可能被废弃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了奶牛场的优质饲料,实现了资源的绿色循环。
“今年4月,我们与云上牧歌公司签订了500吨小麦秸秆收购协议,收购价为每吨420元,覆盖范围包括南漳县及周边2万亩农田。”南漳县湖北惠侬漳城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忠介绍,用于制作奶牛饲料的小麦秸秆有严格标准,农户在公司的指导下,需将秸秆水分降至8%,并满足奶牛营养的各项指标要求,方能达标收购。
“一头奶牛一年需要3.5亩草料供给。”云上牧歌(南漳)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文算了一笔联动账,“云上牧歌流转农民土地,再分包给合作社进行专业化牧草种植,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并实行订单化收购。这套模式已带动周边3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南漳县九集镇尤岗村村民刘安保,将家里16亩农田流转给云上牧歌,随后与6户村民成立合作社,承包云上牧歌1900亩地种植牧草。
“16亩土地流转费每年有近万元,承包种草每年可分红20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刘安保笑着说。
近年来,南漳县财政局联合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智慧农业贷”,累计为云上牧歌项目发放专项贷款2.6亿元。同时,积极争取产业链补贴等资金1200万元,对种植青贮玉米的农户实施每亩300元的补贴。
南漳县九集镇畜牧特产服务中心主任雷平介绍,推进饲草料种植与奶牛养殖的配套衔接,有效降低了企业饲草料投入成本。更重要的是,云上牧歌为村民带来了三笔实实在在的收益:流转土地每亩可获得500元至800元;在公司打工或合作社打工,月收入2000多元;承包公司土地种牧草,不愁销路,收益较为稳妥。
今年来,襄阳市锚定“打造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推进产业集群招商与产业链条招商,并支持各县域因地制宜培育根植性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在此背景下,南漳县立足“全产业链谋划、全产业链培育”发展思路,积极布局奶业产业链,致力于招引涵盖牧草种植、奶牛养殖、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等关键环节的上下游企业。
今年来,南漳县招商专班围绕奶业产业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展开考察招商。
5月17日,南漳县经济发开区机器轰鸣,总投资3.5亿元的云上有品(湖北)乳制品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完工后,将实现日产300吨乳制品的产量。
6月13日,南漳与汕头市丰达食品发展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计划投资3亿元新建肉牛屠宰场及牛肉精深加工厂,预计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
6月26日,华中农业大学与云上牧歌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围绕智慧牧场建设、绿色低碳养殖技术,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南漳奶业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如今已形成从青储饲料规模化种植、生鲜乳产销、乳制品精深加工,到牧场观光旅游和教育研学的全产业链布局。通过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南漳正着力构建覆盖奶制品生产、生物质综合利用、物流运输等上下游10余条产业链的全链条乳产业体系,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与产业协同发展。
“云上牧歌项目是南漳县以商招商、链式招商的成功典范,通过奶产业串联起了完整的‘牛链条’。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本地产业基础优势,构建高效协同的产业链生态,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全面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