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雨水多,不少出问题的虾都卖了,现在存虾少了不少,价格有点起色了!”近日,广东江门新会一位资深流通商如是说。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珠三角外,福建、广西产区虾价也均有回暖,最高上涨2.5元/斤;但江苏、山东仍然受集中上市影响行情,价格稳中有跌。全国白虾市场整体呈现“涨多跌少、冷热不均”的格局。
入秋后,国内南美白对虾市场迎来“暖意”,前期降雨导致的问题虾集中上市,让市场存塘量大幅下降,为近期虾价回升“铺路”。从全国范围看,塘头大规格虾存量持续减少,福建等地“缺虾”现象尤为突出。业内预计,短期内大规格虾还有继续上涨空间。
01 华南多地逆势上涨,华北华东暂陷下行压力
作为南美白对虾主产区,华南市场受天气与存塘量双重影响,价格走势“分化中带涨”,多个市场实现逆势上涨:珠海、江门两地小涨0.5-1元/斤,汕头市场因产量下降、规格偏小导致出虾量减少,粤西湛江因养殖成功率低、存塘紧缺,20头大虾虾价上涨1元/斤;阳江市场在养小棚数量不多,大虾存塘量少,价格稳定,30头上涨1元/斤。
广西北海市场表现平淡,虾价与上周基本持平,其中30头规格上涨0.5元/斤达到17.5元/斤。福建“缺虾”信号明显,漳浦因病害存塘大减,40头虾相比上周涨价2.5元/斤;东山市场价格小幅抬头,但受消费乏力制约,仅本地少量大规格虾能卖高价,长途收虾车辆稀少,流通受阻。
与华南“涨势”不同,华北华东产区受养殖端问题与流通不畅双重压制,多数市场价格承压下行,暂未迎来上涨契机:江苏东台市场中季虾上市遇阻,气温波动导致出虾效果差,平均产量不高且问题棚偏多,叠加大规格虾需求量减少,本周虾价无奈下跌,当地经销商透露目前市场投苗率已达6-7成。
山东寿光市场受病虾流入、集中出虾双重冲击价格微降,滨州乔庄市场外塘进入出虾期(主流25头虾)但雨后“慢料”问题严重,影响对虾品质与生长,即便工厂化养殖、外塘虾供应量不算多,行情依旧低迷,虾价下跌0.5-1元/斤,养殖户面对“无涨势”行情满是无奈。
02 上涨潮能否延续?供需+天气成关键
综合来看,南美白对虾市场的核心是“上涨为主、分化为辅”:华南凭借存塘下降、局部缺虾,多个市场实现价格“飘红”,但流通与消费制约仍在;华北受养殖与供应结构影响,暂陷下行,养殖户压力较大。
展望后市,短期内全国虾价大概率延续“局部上涨、整体回暖”的态势。对于华南地区,随着存塘量进一步消化,若天气好转、病害得到控制,福建、湛江等缺虾市场或迎来“更大涨势”。
华北华东地区则需紧盯秋季小棚虾投苗生长情况,若养殖成功率提升、消费端回暖,有望缓解下行压力,逐步跟上“上涨节奏”。此外,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以及全国消费复苏速度,将直接决定“上涨潮”能否持续,值得养殖户与经销商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