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1斤以上规格罗非鱼塘头收购价再度跌破4元/斤的养殖成本关口,这条深度裹挟于国际经贸博弈的“产业晴雨鱼”,又开始新一轮市场震荡。
相关报道:惨了!罗非鱼又跌破4元/斤!
中国罗非鱼年产量170万-180万吨(也有分析指出,中国2024年罗非鱼产量或达19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0%。依托规模化生产体系与覆盖育种、养殖、加工到物流的全产业链优势,中国常年在全球罗非鱼产业版图中占据霸主地位。
然而,这条曾借全球化东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致富鱼”,如今正面临双重挤压:一方面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持续波动,另一方面东南亚、拉美等快速崛起的罗非鱼产区(以下简称“竞争产区”)以政策扶持与成本优势发起的全产业链追击。
茂名市惠众水产有限公司业务总监黄诗语直呼:从国内罗非鱼企业加速对外转移和美国客户下单的情况来看,美国关税大棒使竞争产区与中国罗非鱼的市场争夺战至少提前了几年到来。
美国关税大棒下的产业震荡
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在茂名和阳江走访时发现,罗非鱼加工企业来自美国市场的订单已大幅度减少。环球水产董事长杨亚强告诉记者,虽然距离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暂缓政策到8月12日才终止,但罗非鱼产品从出厂到进入美国关口要20多天时间,“在接下来关税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对美贸易难以为继。”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罗非鱼消费国,也是中国罗非鱼最大的单一出口市场。阳江泉谷食品有限公司70%-80%产品依赖美国市场,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冰介绍,4月时,150%的高额关税让公司罗非鱼生产线大多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业界普遍认为,美国市场是罗非鱼的利润高地。李冰告诉记者,墨西哥等替代市场利润仅为美国市场的30%-40%。位于茂名的新洲海产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结构调整,美国业务已降至8%的份额,但这部分业务却能影响12%的产值,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强表示,新开拓的墨西哥市场订单价格仅为美国市场的65%。
“罗非鱼价格这几年是敏感和脆弱的。”黄诗语表示,自从2018年第一次罗非鱼关税战以来,中国罗非鱼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便开始不断变大。
中国罗非鱼有25%销往美国,体量达到45万吨,因此,美国市场对中国罗非鱼产品的打压很容易导致全球范围内罗非鱼产品的供大于求。黄诗语告诉记者,这样的形势下,全球的罗非鱼卖家都保持观望态度,期待并推动进一步压价。
如果说美国的关税“大棒”是罗非鱼价格“敏感”和“脆弱”的诱因,那么,生产端无下限的“内卷”则是不断“试探骆驼胯下的稻草”。
很多企业平本,甚至亏本的订单都接。”李强为记者分析为什么在行业不景气时内卷不断加剧,他指出,只要企业没倒闭,人工、设备等成本都存在,有订单才能将这些成本覆盖一部分,没订单的话,亏得更多,“特别是人力成本,新洲海产800人规模下,每月人力成本至少400万元。”
“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沃富水产负责人黎富劲说,“现在竞争很厉害,大家都为了活下去,稳住货源、稳住渠道,等局面好转,也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
竞争产区的围追堵截
有分析指出,中国罗非鱼价格的日渐“脆弱”,除了受到美国关税打击的影响,还因为竞争产区的不断崛起。黄诗语表示,中国罗非鱼仍然是全球第一,扮演着领导价格的角色,但是由于巴西、印度、印尼、越南等国家对罗非鱼产业的不断投入,频繁扰乱到(我国)市场价格的稳定。
时针拨回到4月17日,越南水产出口商和生产商协会(以下简称越南出口协会)联合芹苴市农业与环境部渔业与渔业监督局,举办“2025年组织罗非鱼生产和出口的解决方案”研讨会,会议明确将罗非鱼定位为下一阶段出口战略核心产品之一。
彼时,中美贸易战正酣,美对华罗非鱼出口关税达150%,国内对美罗非鱼销售停滞,1斤以上规格罗非鱼塘头价也跌至3.6元/斤的低谷。秘书长阮怀南指出,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罗非鱼消费市场之一,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若中国罗非鱼因高额关税被迫转向内销或其他市场,越南将主动填补其在欧美市场的空缺。
近年来,越南罗非鱼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24年,越南罗非鱼出口额达4.1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冷鲜/冷冻整鱼和去皮鱼片分别创下1600万美元和1400万美元的纪录,同比分别上涨222%和876%,这表明其产品结构正从低附加值向深加工转型。
黄诗语告诉记者,针对罗非鱼产业,越南商务局已多次召开会议,一方面补贴生产,另一方面定点扶持3个罗非鱼工厂,专门开发罗非鱼生产线,并且从国家层面协助引进加工、饲料、种苗、鱼骨粉等加工企业。
这得到了全球最大的罗非鱼种苗企业海南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印证,宝路公司负责人蔡兴奇向南方农村报记者透露,越南方面多次对接我国农业农村部,希望协助越南方面推进宝路对越南的种苗供应,以及赴越南投资建厂。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只是众多罗非鱼竞争产区之一。作为与沃尔玛合作多年的供应商,化州鸿业水产负责人蔡魁荣认为,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的罗非鱼产业的冲击可能会更大。印度尼西亚现在已有很大的体量,而且具备养殖环境好、人工成本低等优势;巴西不仅靠近美国,近些年的增长十分迅猛。
印度尼西亚罗非鱼年产量多年稳居全球第二,有机构估计,印度尼西亚2024年罗非鱼产量达161万吨,并有不断缩小与中国差距的趋势。这得益于印度尼西亚政府高度重视罗非鱼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该国出台了包括提供财政补贴、优化产业链、加强国际合作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据巴西水产养殖协会数据,2024年,巴西罗非鱼产量达66.2万吨,同比增幅14.3%。在巴西政府与美国食药监局达成谈判后,美国暂缓了其鱼类国际卫生证书的强制性要求,巴西罗非鱼出口量实现了快速增长,2024年从第四大鱼片供应国一举上升至第二位。
环球水产营销总监黄晓霞表示,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快速崛起的罗非鱼产区已抢占了环球水产10%-15%的市场份额。
茂名罗非鱼产业协会会长陈绮告诉记者,由于来自越南、印尼、巴西等快速崛起的罗非鱼产区的竞争,国内二去(去内脏、去鳞)罗非鱼产品订单丢失超80%。黄诗语介绍,相较巴西而言,中国罗非鱼二去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到岸价要高0.4美元/磅,“价格优势已经没有了。”她担心,持续的关税战,再加上竞争产区招商政策的支持,国内越来越多工厂会向外转移,“到那时,中国罗非鱼完整产业链带来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中国罗非鱼产业的护城河
“这是我们30多年来的一条致富鱼,不能说被打趴下就被打趴下的。”陈绮对罗非鱼产业充满信心。
长久以来,完善的罗非鱼产业链一直是国内罗非鱼行业从业者引以为傲的“比较优势”。黄晓霞表示,目前的中国罗非鱼产业,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产业链实现了从种苗-养殖-动保-加工-销售-研发的全产业链覆盖,而且有着比较完善的市场销售网络,短时间内比较难撼动其产业地位。
对于国内罗非鱼产业是否会大量向竞争产区转移,黄晓霞告诉记者,目前整个产业链之间各个环节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进行产业转移,部分转移的成本可能会更高。
尽管罗非鱼竞争产区的冲击令黄诗语满是忧虑,但她对国内部分罗非鱼加工品的不可代替性还是表现出极强的信心,她告诉记者,不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价格层面说,惠众水产的罗非鱼片产品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技术上,越南和巴西罗非鱼片产品质量与惠众相比相差甚远;在价格上,由于国内产业链完备,鱼头、鱼骨等下脚料也可以利用,产品的成本会更低。”
“遇到一些挫折,对规范产业有一定的好处。”省人大代表、茂名市茂南三高罗非鱼良种场场长李瑞伟直言。关税问题让罗非鱼暴露了一系列问题: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同质化竞争、产品形式缺乏多样化、罗非鱼品牌打造欠缺……
在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民看来,巨大的国内市场才是罗非鱼产业真正的底气。
据茂名罗非鱼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从2015年到2024年十年间,茂名罗非鱼国内销售比例提升了25%。在美对华关税不确定性的阴霾下,茂名罗非鱼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国内销路。“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找国内销路,从去年底到现在,我们内销的比例从10%提升到20%。”黎富劲说。
在国内预制菜产业发展与带动下,环球水产从2018年便开始布局预制菜产品,还专门创立了“特鲜拉”品牌,近年来推出了酸菜鱼片、香辣烤鱼、鱼肉小酥肉、香煎鱼排、免酱脆肉鲷鱼片、香辣鱼皮等各式菜品。据杨亚强介绍,依靠预制菜产品的推动,环球水产罗非鱼产品内销占比已增长至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