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9月5日消息:周五亚洲电子交易时间段,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和玉米小幅回落,周线也有望收出阴线。

  截至周五中午,成交最活跃的11月大豆下跌2美分或0.19%,报1031美分/蒲。

  12月玉米期货下跌0.25美分或0.06%,报419.5美分/蒲。

  12月小麦期货上涨0.5美分或0.10%,报520美分/蒲。

  周线图上,本周迄今大豆下跌2.23%,这也是连续第二周下跌;本周迄今玉米下跌0.18%,小麦下跌2.67%。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价格逼近生产成本,农户卖盘逐渐减少,限制价格下跌。澳大利亚艾康商品公司分析师称,在当前价位继续看空难度较大。

  由于本周一是美国公共假期,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销售报告将顺延到周五发布。分析师们预期当周新作玉米出口销售量可达220万吨,大豆销售量最高可达160万吨。

  尽管需求支撑存在,美国大豆因对华出口受阻仍承压。分析师强调,除中国外几乎不存在可替代的庞大市场,这限制了美豆大豆反弹空间。

  本年度迄今,中国尚未买入美国新季大豆,而去年同期已经订购300万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促使中国买家转向采购南美大豆,尤其是巴西大豆。

  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周四估计,9月份大豆出口量预计为675万吨,同比增长30%,8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6%。

  下周五(12日)美国农业部将发布月度供需报告,届时将更新大豆和玉米产量数据。美国农业部当前预期美国玉米产量为167.42亿蒲,大豆产量为42.92亿蒲。

  周四,经纪商斯通艾克斯发布调查报告,将美国2025年玉米产量预估调低至165.77亿蒲,将大豆产量预估调低至42.57亿蒲。

  从全球小麦产区的天气来看,乌克兰近期降雨缓解了旱情,为冬播提供良好条件。阿根廷小麦产区同样受益于降水,整体前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