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如果你最近关注新闻,一定会注意到一条重磅消息——中美双方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进行的经贸磋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这可不是那种听起来很厉害但离我们生活很远的消息,恰恰相反,这次谈成的内容,从你我在超市买的商品价格,到出口企业的订单,再到两国间的科技交流,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天就让我们用大白话,好好掰扯掰扯这次磋商到底谈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它重要,以及它可能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先说说这次磋商的大背景。就在不久前,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釜山见了面,坐下来深入聊了聊双方都关切的经贸问题。大家都认同,中美这两个世界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有了这个高层共识作为基础,两国的经贸团队在吉隆坡的谈判桌上,才得以更务实、更高效地推进具体问题的解决。这就像一个家庭里,当家人先表了态要和睦相处,下面具体管钱管账的成员商量起细节来自然就顺畅多了。
那么,具体谈成了什么呢?第一项,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关税问题。美方决定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这个关税名字听起来是针对某种特定物质,但实际上它覆盖的商品范围很广,包括了从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出口的大量商品。
这笔额外的税取消了,意味着这些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有可能变得更有竞争力,对于做相关产品出口生意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减轻了一个不小的负担。
同时,美方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这就好比两家人吵架,互相赌气说要提高对方来自己家卖东西的“进门费”,现在双方商量好,其中一项费用直接免了,另一项特别高的费用也暂时不收,先观察一年再说。
作为回应,中方也相应地调整了针对美方这些关税的反制措施。双方还同意继续延长部分关税排除措施,也就是说,一些特定商品暂时不会被额外征税,这给相关行业的进口商和消费者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第二项重要共识涉及出口管制。美方将暂停实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这个规则听起来有点技术性,简单打个比方,它原本要求美国公司在向某些国家出口高科技产品时,不仅要查直接买家,还得像侦探一样层层往上查,如果最终用户成分复杂,甚至涉及到特定比例的其他国家资本或技术,交易就可能被卡住。
现在这个“严查”模式暂停一年,无疑会降低一些高科技产品贸易的不确定性,为两国相关企业的正常技术合作与交流释放出更多空间。相应地,中方也宣布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且承诺会研究细化具体方案。
这种你让一步、我也让一步的做法,体现了磋商中的对等原则,不是为了谁压倒谁,而是寻求一种平衡。
第三项成果关乎特定的产业调查。美方将暂停实施其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301调查是美国依据其国内贸易法发起的一种调查,通常被用作施加贸易压力的工具。
这次针对中国这几个产业的调查暂停,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些领域不会面临基于此调查的额外关税或限制措施,相关的中国企业可以暂时松一口气,更安心地规划未来的生产和国际市场布局。
美方一暂停,中方也立马跟上,相应暂停了针对美方的反制措施一年。这种“针锋相对”的暂停,恰恰是双方意图为紧张局势降温的明确信号。
除了这三项核心成果,双方还达成了一系列其他共识。比如在芬太尼禁毒合作上,两国同意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打击这种危害公共安全的物质非法制贩与流通。
在扩大农产品贸易方面,预示着美国的大豆、玉米、牛肉等农产品,以及中国的果蔬、水产品等,在未来有可能以更顺畅的方式进入对方市场,这对两国的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利好消息。双方还同意就相关企业个案进行处理,这表明谈判并非一刀切,也考虑到了具体企业的特殊情况和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进一步确认了此前在马德里经贸磋商中达成的成果,美方在投资等领域作出了积极承诺。而对于备受关注的TikTok问题,中方也表示将与美方妥善解决。这些点点滴滴的进展,拼凑出一幅中美经贸关系可能逐步回归正常轨道的图景。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一揽子成果,不难发现几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是务实。谈的都是具体问题,取消什么关税、暂停什么调查、如何调整管制,每一条都能找到对应的产业和企业,看得见摸得着。其次是平衡。
几乎在每一个领域,我们都看到了中美的同步行动,你取消一项,我调整一项;你暂停一年,我也暂停一年。这种对等性至关重要,它是协议能够持续的基础。再者是阶段性。很多措施都明确了一年的期限,这给双方都留下了回旋余地和观察窗口。
一年之后效果如何,关系走向怎样,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作调整。这比那种试图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的企图要现实得多。
为什么说这次吉隆坡磋商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呢?回想过去几年,中美经贸关系经历了波折,各种关税战、科技摩擦、舆论交锋不时上演,让全球市场都跟着提心吊胆。
在这种背景下,双方团队能够坐下来,本着平等、尊重和互惠的精神,一笔一笔地把账算清楚,一步一步地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背后需要的耐心、智慧和诚意是超乎想象的。它证明了一个再朴素不过的道理:对抗解决不了的问题,对话可以;隔阂化解不了的矛盾,沟通能行。
这些成果的落实,对我们普通人有何实际意义呢?想象一下,如果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降低了,那么当地华人超市里来自故乡的零食、调料、日用品的价格可能就会更亲民一些。如果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壁垒减少,我们餐桌上的选择或许会更加丰富,价格也可能更稳定。
对于成千上万从事外贸生意的中国中小企业主而言,关税的减免和不确定性的消除,直接关系到订单的多少、生产线的忙闲,乃至工人的饭碗。对于在美国经营的中国企业,或者希望引进美国技术的中国公司,出口管制规则的适度放宽,意味着商业环境可预测性的增强,生意更好做了。从更宏观的层面看,两个经济巨人摩擦的缓和,有助于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这对于当前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来说,无疑是一股宝贵的暖流。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美经贸关系结构性的问题复杂深远,一次磋商不可能解决所有分歧。吉隆坡成果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进展,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未来的路依然很长,需要双方继续相向而行,以诚相待,共同维护好、落实好这些来之不易的共识。
中方已经明确表达了与美方共同做好落实工作的期待,希望为中美经贸合作,乃至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这种确定性,正是眼下动荡的国际环境中,所有市场参与者最为渴求的东西。
总而言之,吉隆坡的这次握手,超越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太平洋,更是心理上的隔阂之海。它用事实告诉我们,尽管中美两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不同,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但只要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把合作的蛋糕做大,总是能找到利益交汇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这或许就是这次磋商带给世界的最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