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天气公司(World Weather Inc.)周四发布的气象报告为全球主要农业产区描绘了复杂多变的气象图景。从巴西的霜冻虚惊,到中国的持续旱情,再到北美的旱涝交织,天气继续对全球农作物生长造成显著影响。

  南美焦点:巴西霜冻风险被高估,局部降雨或助益

  近期市场对巴西南部地区下周中后期霜冻/冰冻的担忧可能被过度夸大。报告指出,虽然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霜冻,但预计不会出现威胁作物的破坏性低温。在可能最冷的南里奥格兰德州和圣卡塔琳娜州,水稻、大豆和首季玉米的收割工作大部分已完成,因此即使出现霜冻,对这些作物的威胁也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南里奥格兰德州的冬小麦播种才刚刚开始,其受影响程度尚待观察。

  就巴西二季玉米而言,其主要产区位于预计冷空气影响范围的北部,因此气温不会构成威胁。同样,小麦、甘蔗、咖啡和柑橘等作物也将免受低温影响。

  在降水方面,巴西中西部和中南部作物区在下周冷空气到来之前可能会迎来一些降雨。报告认为,天气模型中预测的降水可能被夸大,原因在于对低温的预测也存在夸大。然而,部分晚播二季玉米和棉花产区仍有可能获得0.20至0.75英寸的降水,如果发生,这将对作物生殖期至关重要,可能有助于提高而非损害作物产量。

  亚洲与欧洲:中国旱情持续,北欧降雨不均

  中国的旱情将通过隔夜和今天的零星阵雨得到部分缓解,但这种缓解作用有限。周三气温依然炎热。在阵雨结束后,至少一周到十天内,后续降水将非常少。预计直到6月初,大部分地区才有望迎来一些降雨,这意味着中国北方的旱情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对春播作物和冬小麦的生长构成挑战。

  北欧地区的降雨预计将从本周末开始零星出现,下周将更加有利。然而,德国中部部分地区和法国部分地区可能错过最佳降雨,这些地区需要密切关注下一阶段的温暖和干燥偏向条件,以防旱情加剧。

  大洋洲:澳大利亚旱情持续,西澳和南澳需等待

  澳大利亚的天气预报没有太大变化,新南威尔士州今天和周五将持续一些阵雨,而其他大部分地区在未来一周内仍将偏向干燥。一些阵雨将影响沿海地区,但西澳大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的作物区要到6月初才有望获得有意义的降雨,这意味着这两个重要农业区的旱情可能持续,对冬作物播种和生长造成影响。

  北美:美国局部霜冻影响微弱,南部地区洪涝风险再现;加拿大西部旱情加剧

  美国天气方面,西南达科他州和明尼苏达州北部地区隔夜出现霜冻和轻微冰冻,但对作物的影响微乎其微。

  然而,未来一周,美国三角洲地区、俄克拉荷马州部分地区、堪萨斯州东南部、密苏里州南部以及田纳西河流域部分地区预计将再次出现洪涝降雨,这将进一步阻碍部分地区今年未能完成的农田作业。对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小麦而言,这种湿润天气并不受欢迎,但对于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的小麦而言,则是有益的。

  加拿大草原地区的天气正趋于干燥,下周新的变暖趋势将加剧萨斯喀彻温省西部和北部以及艾伯塔省东部部分地区的土壤干燥状况。艾伯塔省和平河地区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干燥状况仍然令人担忧,这可能对春播作物和牧草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总结

  总体而言,全球农业气象呈现出区域性差异显著的特点。巴西的霜冻风险被高估,但局部降雨可能对晚播作物有利。中国北方旱情持续,对粮食生产构成挑战。北欧降雨分布不均,部分地区仍需警惕干燥。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持续干燥,关键农业区需等待更长时间的降雨。北美地区则呈现出复杂局面,美国南部部分地区面临洪涝风险,而加拿大西部旱情可能加剧。这些气象因素的演变,将是未来几个月影响全球农产品供需平衡和价格走势的关键变量。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最新的天气预报和作物生长状况,以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