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在6月份供需报告里维持2025/26年度美国大豆压榨预期不变,预计达到创纪录的24.9亿蒲,以满足国内豆粕需求增长2%以及豆粕出口的增长。但是实际支撑大豆压榨量增长的驱动力,更多地来自于国内外对豆油的需求。

  近期随着美国生物燃料政策未来走向日渐明朗,豆油市场获得显著提振;相比之下,南美大豆创纪录的产量导致大量豆粕被压榨出来,使得豆粕价格持续走低,进而刺激了国内饲料消费的增长,并提升了美国豆粕相对阿根廷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受此影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现货豆油价格近期已推升至2023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同期豆粕近月合约价格则跌至2016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

  在刚刚结束的6月份,芝加哥豆油期货飙升10.7%,同期豆粕下跌6.3%,大豆几乎持平。今年上半年芝加哥豆油更是飙升29%,而豆粕下跌12%,大豆跌幅不足1%。

  值得注意的是,每压榨一蒲(60磅)大豆,大约能产出44磅48%蛋白的豆粕和11磅豆油,其余为豆壳。传统上,豆粕通常占到大豆压榨总价值的大部分,因为大豆含油量约为20%。但是当前数据显示,豆油在综合大豆压榨价值中的贡献度已升至约50%,远高于约37%的历史均值。

  这一数值不仅突破了42.7%的正一个标准差区间上限,更超越了47.9%的正两个标准差阈值。从统计分布来看,在过去30年的观测数据中,豆油贡献度超过正两个标准差的情况出现概率仅为2.5%,仅2022年5月曾出现更高水平。以上数据表明,目前豆油在大豆压榨经济中的地位异常突出,其价值贡献达到了近30年来的次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