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油菜生产和消费大国,2013 年全国夏收油菜籽产量达到1348万吨,菜籽粕(饼)产量达780余万吨,居世界首位。普通菜籽粕(饼)含粗蛋白 35%以上,多用于生猪日粮配方中,但因其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如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腈类、单宁和芥子碱等,对畜禽又有一定的危害。未经过脱毒处理的普通菜籽粕(饼)在畜禽饲粮中必须限量使用,有些幼龄动物和种用畜禽甚至不能使用。为了提高菜籽粕(饼)在畜禽饲料中的利用率,最好进行脱毒处理。目前,微生物发酵处理菜籽粕(饼 )是降低其抗营养因子的主要途径之一。
1 普通菜籽粕(饼)的营养特性
菜籽粕(饼)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约34%~38%;氨基酸组成平衡,含硫氨基酸较多,精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适宜;粗纤维含量较高,约12%~13%,有效能值较低,猪的消化能为9.41 MJ/kg;碳水化合物为不易消化的淀粉,且含 8%的戊聚糖,钙、磷等矿物质含量高,但磷大部分为植酸磷,富含铁、锰、锌、硒,尤其是硒含量远高于豆饼;胆碱、叶酸、烟酸、核黄素、硫胺素均比豆饼高,但胆碱与芥子碱呈结合状态,不易被肠道吸收。菜籽饼(机榨)与菜籽粕(浸提)的主要成分及营养价值详见表1。
2 普通菜籽粕(饼)的质量标准
饲料用菜籽粕(饼)的感官性状为褐色、小瓦片状、片状或饼状,或为黄色或浅褐色、碎片或粗粉状;具有菜籽油的香味;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菜籽粕(饼)现行的有效标准包括饲料用菜籽饼(NY/T 125-1989),饲料用菜籽粕(GB/T 23736-2009),菜籽粕(GB/T 22514-2008),饲料用菜籽粕(NY/T 126-2005)和饲料用低硫苷菜籽粕(饼)(NY/T 417-2000)。其中 GB/T 23736-2009 根据菜籽粕中异硫氰酸酯(IIC)的含量将其分为低异硫氰酸酯菜籽粕(≤750mgkg)、中含量异硫氰酸酯菜籽粕(750mgkg<ITC<2000mgkg)和高异硫氰酸酯菜籽粕(2000mgkg<ITC<4000mgkg),其他质量指标见表2和表 3。
3 普通菜籽粕(饼)的饲用价值
普通菜籽粕(饼)因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其饲喂价值明显低于大豆粕。如添加量过大,可引起猪甲状腺肿大,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下降。一般肉猪的用量应限制在 5%以下,母猪则低于 3%。
4 普通菜籽粕(饼)的发酵技术
4.1 菌种制备
采用菌种三级活化培养制种。对于单班产量≤5 吨的生产规模,采用固态制种;对于单班产量>5 吨的生产规模采用液态制种。
4.2 前处理和调质
菜籽粕(饼)经粉碎处理后与调质剂、麦麸混合,在混合物中接入制备好的酵母菌种形成发酵物料。然后在发酵物料中加入清洁的自来水,调整物料中的水分含量,搅拌混合均匀。
4.3 发酵 对混合均匀的物料采用固态发酵技术进行发酵。将混合均匀的发酵物料装入特制的发酵曲盘,放置在专用发酵架上,进行浅层通风培养。控制适宜的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冬季温度较低时,可采用电热板加温。
4.4 千燥 对于日生产量≤5 吨的生产规模,发酵产物一般都要立即饲用,所以不需要烘干处理,也可自然风干。对于日生产量>5 吨的生产规模,一般将发酵产物在不高于60℃的条件下烘干,以利于贮存。
4.5 产品质量标准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研究表明:与普通菜籽粕(饼)相比,固态发酵菜籽粕(饼)的硫苷降低了 60.2%,粗蛋白提高了16.9%,赖氨酸提高了 24.4%,蛋氨酸提高了10.0%,苏氨酸提高了17.2%,粗脂肪降低了 59.2%。与豆粕相比,在同等干物质基础条件下,除粗纤维和赖氨酸外,发酵菜籽粕(饼)的养分含量与豆粕接近。固态发酵菜籽粕(饼)的主要营养指标见表 4。
固态发酵饲用菜籽粕(饼)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制定了《固态发酵饲用菜籽粕(饼)》地方标准(DBSI/T1086-2010),见表5。
5 发酵菜籽粕(饼)配制不同类型的生猪日粮
应用发酵菜籽粕(饼)配制不同类型的生猪日粮,可降低饲料配方成本,提高养猪效益。利用发酵菜籽粕(饼 )配制猪配合饲料的推荐配方见表 6。
5.1 玉米+发酵菜籽粕(饼)+豆粕+鱼粉型日粮
用发酵菜籽粕(饼 )替代"玉米+豆粕+鱼粉"型日粮中的部分豆粕,最高取代量可达6%。该日粮可饲喂断奶后10kg以上的瘦肉型猪或7kg以上的肉脂型商品猪。
5.2 玉米+发酵菜籽粕(饼)+豆粕型日粮
用发酵菜籽粕(饼)取代猪“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部分豆粕,最高取代量可达12%,该日粮可饲喂 20kg以上的瘦肉型或15kg以上的肉脂型生长猪。
5.3 玉米+发酵菜籽粕(饼)+麦麸型日粮
以发酵菜籽粕(饼)作为主要蛋白原料,其最高用量可达16%,该日粮适宜饲喂 60kg以上的瘦肉型或 50kg以上的肉脂型肥育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