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黑龙江省秋收工作由南向北全面铺开,各地玉米、水稻、大豆等主粮作物进入集中收获期,农机轰鸣穿梭田间,农户抢时收割、颗粒归仓。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据农情调度,截至9月28日,全省农作物已收获2257.1万亩。
桦南县闫家镇北安村千亩方大豆种植示范基地
近日,佳木斯市桦南县闫家镇北安村的千亩方大豆种植示范基地迎来丰收季,连片的大豆田金黄一片,伴随着农机的轰鸣声,饱满的豆荚被尽数收储,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我家有30多亩地纳入了千亩方示范田,亩产预计比去年高出百余斤,我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种植户陈永生说,以前选种、管理都凭老经验,产量一直上不去。现在加入了千亩方示范田,从选良种到防病虫害,都有专家手把手教,统一机械化作业,省心又省力。
“北安村千亩方示范田平均亩产可达500斤以上,总产量预计突破55万斤,较去年增产约20%。”闫家镇党委书记付立臣介绍,今年闫家镇聚焦大豆产能提升,整合优质耕地资源,采取了统一购种、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施肥、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种植模式,为周边村庄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种植经验,带动更多农户发展优质大豆种植。
“绥粳124”测产现场
大庆市林甸县东兴乡长发村有一片pH值为8.6的盐碱地,往年庄稼不打粮,着实愁坏了当地稻农,但是今年秋天却变了样,同一片地里结出了沉甸甸的稻穗。
今年初,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分中心的专家带来了优质耐盐碱香稻品种“绥粳124”,并提供技术指导。近日测产专家选取长势均匀的田块实收,该品种亩产达到1125.92斤。昔日的盐碱地,如今成“米粮川”,农业科技让农户看到了盐碱地种出优质稻的希望。
走进双鸭山市宝清县青原镇永红村,连片的大豆田泛起金黄浪涌,丰收的喜悦在田间地头蔓延。如果您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条条纤细的滴灌带在田垄间若隐若现,它们是农户眼中的“丰收密码”。
宝清县青原镇永红村大豆收获现场
记者从宝清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青原镇是宝清县大豆种植核心区,往年“靠天吃饭”的种植模式,常让农户因干旱、水肥不均而犯愁。今年,宝清县农业农村局通过多次实地调研,最终争取到了水肥一体化项目,配套发放滴灌带及相关设备,覆盖全镇多个大豆种植地块,配合实施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等,实现亩产超5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