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麦浪翻滚间,无人收割机沿着精准轨迹自动作业,北斗导航系统实时校准路径;多光谱无人机掠过田畴,麦穗饱满度、成熟度数据即时传至农户手机;智慧平台上,农机调度、气象预警、仓储预约一键完成……眼下,临洮县的麦收战场已然是高科技装备唱主角,科技赋能让千年农耕文明焕发新活力。
在临洮县红旗乡的连片麦田里,联合收割机如钢铁巨兽般轰鸣着向前挺进,所过之处,饱满的麦穗被精准“吞入”,顷刻间,粒粒归仓,秸秆均匀撒落还田。
“往年这时候愁人手,今年合作社给我们调配了2台收割机,平均1天能收150亩,是传统人工作业的150倍以上。”该镇三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祖梅欣慰地说,新型联合收割机不仅加快了收割进度,而且有效减少了收获环节的抛洒、破碎损失。据初步测算,今年机收环节平均损失率在1.6%左右。
科技赋能不止于收割环节,在临洮县粮食储备库的智能烘干区,刚收割的小麦通过传送带进入烘干仓,仓内传感器实时监测粮温、水分,自动调节热风温度和风速,24小时内就能将麦粒含水率从25%降至13%的安全标准。
“以前靠晾晒看天吃饭,遇上阴雨天气容易发芽霉变,现在智能烘干系统让小麦品质更有保障。”储备库负责人张磊说,今年全县建成智能烘干线6条,日处理能力达1200吨,满足了80%的小麦烘干需求。
与此同时,各项优惠政策落地见效,“三优一免”加油服务已为农机手节省燃油支出,23份免费办理的跨区作业证让农机手顺利享受各项便利,减免高速通行费、落实农机维修服务等,吸引了江西、河南等地的16台联合收割机前来作业,有效缓解了本地农机供需压力。
如今,行走在临洮的田野上,智能农机的轰鸣声与农户的笑声交织,共同奏响了一曲科技赋能丰收的田园交响乐,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书写着新时代的“麦收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