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这项必答题,新巴尔虎右旗坚持党建引领,以生态共生、全民共富为愿景,持续转化呼伦贝尔市委“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这项重点改革课题,因地制宜运用“三变”改革、“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等先进经验,不断探索草原生态资源的科学利用、现代化利用新路径,打造“三生”联动协同发展的牧区现代化示范样本,高水平保护步伐坚实,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

  好羊肉卖出好价钱  打造牧文旅融合新场景

  在新巴尔虎右旗草原深处,一辆辆别具特色的可移动式房车,如扬起的白帆,遨游在绿色的海洋中。开窗即见自然美景,推门即感北疆文化,现代化的设施和牧户深度游的体验,让房车突破了住宿、交通的传统定义,增加了游客在这片草原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趣。

  “一子落而满盘活”。该旗深挖羊产业背后的地域文化,将“西旗羊肉”品牌与传统文化、生态保护等概念绑定,全力打造“房车+牧户游”新业态,发挥地方国企担当,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在全市首批定制投放可移动式牧户游房车,配备移动屠宰冷藏车,以低价向嘎查集体出租,嘎查择优为旅游线路规划内基础设施完备且具有运营经验的牧户游、牧家乐分配,提供肉羊四季出栏、移动加工的伴随式服务,满足游客“体验式消费+极致新鲜”的定制化需求,构建西旗羊肉“现宰—冷链—直售”一体化产销体系,让每只草原羊“就地生金”,溢价率30%左右。

  该旗通过科技赋能、体系创新,建立“一羊一码”全流程可追溯体系,让每只羊都拥有“身份证”。消费者可在线上平台认养草原羊,通过APP实时查看成长状态,参与“云端牧场”互动,将“情绪价值”变成“复购引力”。同时依托京蒙协作等区域合作,推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西旗羊肉”直供一、二线城市高端市场。紧密牧企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打通餐饮上下游供应链,发展“源头牧场+加工企业+餐饮品牌门店”和“品牌火锅店+产品直营销售”模式,壮大嘎查集体经济积累,通过分红的方式让牧户“坐享收益”,达到“好羊肉卖出好价钱,促进牧民稳定增收”的目标。

  通过优质优价,牧民不再盲目以数量论效益,而是在“少养精养”中增收,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真正在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中实现共生到共富。

  高效规范制度体系  谋细抓实牧区牧业改革任务

  该旗贯通落实自治区党委“先试行、再实行”工作部署,按照呼伦贝尔市委“三步走”总目标,分阶段分众化,扎实推动草原过牧问题系统性解决,全旗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总指挥,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任副总指挥,四大班子副职为成员的系统解决草原过牧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指挥部,下设1办9组和7支包联苏木镇工作组。全面承接呼伦贝尔市“1+N+M”一体化推进运行体系,在全旗7个苏木镇选定12个试点嘎查,已基本完成清产核资和股权量化工作,组建成立股份经济、土地(草场)、置业、旅游、劳务五大股份合作社。按照“131”架构,稳步推进“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工作,组建成立旗级为牧服务有限公司和6家苏木镇级“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组织,预计2026年实现全覆盖。

  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作为全市目前唯一的牧区现代化“排头兵升级”试点,聚焦“党建引领、支部领办、科技赋能、集约养殖、改良精养、三位一体、三产融合”7个方面,率先探索“冷季集中舍饲”养殖模式,积极盘活现有种羊扩繁基地,复制推广芒来嘎查“米吉格家庭牧场”旅游品牌,推动多个点位纳入全旗牧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和旅游线路定位,为牧区现代化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25年,“芒来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阿拉坦额莫勒镇作为中心镇区,重点探索“种植+养殖+加工+文旅+康养”特色交叉、产业互补的“七村一体化”复合型产业发展模式,致力于成为旗域经济新支点。进入“2.0”阶段后,在原有基础上将进一步找准发展定位,扩建希日塔拉嘎查现代化养殖基地,打造东庙民宿旅游村,引入天津沃金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推进牧业科技化项目,采用“企业+合作社+养殖+云仓加工销售”模式,推行“托管代养”,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系统治理过牧问题  夯实高质量发展生态基础

  在今年春季休牧期,该旗融合传统与科技巡查,为各苏木镇配备无人机,打造“空中巡查”新模式,构建“空+地”“人+技”立体管护体系,助力草原网格化监管。同时整合旗、苏木镇两级执法队伍和基层各类群体参与辅助性执法工作,构建形成1个旗直领域执法大队+7个苏木镇综合行政执法队+N个基层网格员、生态管护员、红色堡垒户、牧民哨兵等基层群体的“1+7+N”生态环境执法体系,做到专人专干、跟踪问效。

  转变牧区生产经营方式是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抓手。该旗选取养殖户居住集中、无承包到户草场、草原过牧问题突出,且具备舍饲养殖基础条件的根子社区、布达图嘎查、希日塔拉嘎查作为舍饲养殖示范基地进行重点打造,减少天然草原放牧规模。提高饲草供给能力是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关键。该旗投资建设2万亩优质天然草种收集基地、0.105万亩草种繁育基地,修复治理8.93万亩草原生态,种植20万亩羊草,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可达94.38%,减轻了对天然草原饲草依赖。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是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重点。该旗投资建设7.5万平方米棚圈、29个饲草储备库、43户智慧牧场、3座集中饲养基地,持续补齐畜牧业基础设施短板。

  去年,该旗创新提出“牧民+嘎查+国企+农发行+合作社”五位一体草牧场经营权流转融资发展模式,以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为核心,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以国企为主体,实施规模化草牧场流转经营试点项目,项目计划流转总面积71万亩,总投资1.01亿元,资金来源为农发行专项信贷资金和企业自筹,目前,首批试点呼伦嘎查成功获得流转金520万元,芒来嘎查将作为第二批试点开展流转工作,有效撬动金融资本支持牧区生态建设,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融资+流转+治理”一体化解决方案。

  一系列部署鼓舞人心,一项项举措切中肯綮,一个个情景令人记忆犹新。城市繁荣动力澎湃,绿色发展行稳致远,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边疆稳定常筑长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幸福生活多姿多彩!更美的风景和画卷还在新巴尔虎右旗这片草原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