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畜牧饲料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局。原料价格波动、养殖集约化加速、国际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如何保持定力、挖掘潜能、增强经营的确定性,成为摆在所有从业者面前的必答题。
作为西部饲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天康饲料事业部交出了一份系统性的“答卷”。他们以“管理提质”与“市场突破”为双轮驱动,确立“强管理、促转型、谋突破”的年度主题,在代工与定制业务、国际贸易、采购正向价值贡献、肉禽全产业链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近日,饲料行业信息网记者特别专访了五位天康饲料事业部的一线管理者,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传统饲料企业如何通过模式创新与精细化管理,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天康饲料事业部新疆区企管部经理贾维强接受记者专访
代工业务:从“接单生产”到“价值共创”
天康饲料事业部新疆区企管部经理贾维强告诉记者,目前新疆片区共有10家饲料生产基地,总体设计产能250万吨,2025年产销量预计突破150万吨。产品以猪料为主,覆盖反刍、禽料、水产等多品类。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4家专业化猪料生产基地,其余6家为综合性基地,辐射更广客户群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代工业务(OEM/ODM)已成为天康饲料重要的业务增长极,目前占比高达65%。

天康饲料事业部新疆区五家渠生产基地门口外貌
“代工不是简单的生产外包,而是一种战略合作。”贾维强谈到。天康的代工业务分为四大类型:为大型养殖企业量身定制营养方案;提供核心预混料+市场定价原料的代工模式;为其他饲料企业代工;托管养殖集团饲料厂,输出管理与品控。
“要想在代工领域建立竞争力,必须在三方面做到极致:内控成本、原料采购、研发支撑。”贾维强如此强调。
天康通过供应链体系重构、能耗精细化管理、人效优化、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将吨均内控成本控制在90元以内;在原料方面,提供“代储”、实时定价、中亚优势进口等服务;在研发上,则通过总部技术平台+区域一线研发相结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未来代工业务的竞争一定是从价格走向价值。”贾维强表示,“天康要依托全产业链优势,为客户提供从原料、养殖、饲料到动保的全链条价值服务。”

天康饲料事业部新疆区企管部石河子生产基地厂长杨刚接受记者专访
严格之道:兄弟公司之间也要“明算账”
天康饲料事业部新疆区北泉和芳草湖生产基地是两家专门为天康食品养殖事业部代工猪料的内供厂。记者了解到,尽管是集团内部的合作,但食品养殖事业部对这两家饲料工厂的要求反而更加严格。
对此,石河子生产基地厂长杨刚介绍,食品养殖事业部甚至派驻了采购专员和非洲猪瘟防控专员入驻工厂。双方每月召开降本联动会议,从采购、技术、生产、品控等多环节深入沟通,寻找降本空间。
2024年,通过地源性原料开发、人效提升、制度优化等措施,两家工厂帮助食品养殖事业部实现降本1080万元;2025年前7个月也已实现降本700多万元,助力生猪养殖成本控制在13元/公斤以下,领先新疆同行。
“我们是完全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地,”杨刚说,“甚至生产计划都要按年、月、周分解执行,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调度,全力保障养猪场用料需求。”
杨刚进一步举例介绍到:在新冠疫情期间,生产基地顶住压力,保障了123天封控期间的饲料供应,体现出强大的应急响应与协同能力。

天康饲料事业部国际贸易部总经理陈强接受记者专访
国际贸易:从中亚出发,走向更远
2025年1月1日,天康饲料事业部国际贸易部正式成立。总经理陈强告诉记者,部门立足新疆地缘优势,聚焦中亚市场,今年目标包括:出口饲料1000吨、合作养殖出栏肉鸡100万羽。
“海外市场的第一道门槛就是准入许可,”陈总说,“我们通过与国外代理商合作,目前已打通乌兹别克斯坦的市场准入。”
陈总强调国际贸易部主打“一进两出”业务模式:
进口: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小麦、大麦、麸皮、葵粕等原料;
出口:一是预混料和核心料,二是代理生物制药业务的动保产品。
今年5月23日,首批56吨预混料发往乌兹别克斯坦,实现海外市场“从0到1”的突破。陈总分析,中亚地区饲料资源匮乏,原料多依赖进口,肉禽养殖发展潜力大。天康采取“技术+服务”型营销模式,通过三种路径切入市场:一是通过代理商出口预混料;二是在当地合作建厂,研发生产全价料;三是通过示范养殖项目带动饲料销售。
“我们不只是卖产品,更是输出综合养殖解决方案。”陈总最后说道。

天康饲料事业部新疆区采购部主管王华强接受记者专访
采购变革:三级体系与“正向价值贡献”
2023年起,天康饲料事业部开始推行三级采购制度:事业部采购中心、区域采购部、基地采购。新疆区采购部主管王华强表示,这一体系显著提升了公司采购效率与风险控制能力。
一级采购(中心):负责小料、动物蛋白、大宗原料战略采购及期现结合;
二级采购(区域):分能量、蛋白、副产物等小组,执行战略采购计划与日常采购;
三级采购(基地):负责需求计划、库存管理、地产性原料采购。
“采购的价值远不止‘买货’,”王华强强调,“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行情的研判,为企业节省资金,这就是所谓的‘采购正向价值贡献’。”
2024年,新疆区采购部以7人团队完成100多万吨原料采购,超额实现3800万元的采购正向价值贡献;2025年截至8月,已提前完成了全年的采购正向价值贡献目标。
“我们还会为客户提供行情信息分享、代储、定价机制设计等服务,帮助合作伙伴降低采购成本与风险。”王华强最后补充道。

天康饲料事业部新疆区肉禽产业新疆润康缘食品公司总经理王振宇接受记者专访
肉禽项目:打造全产业链示范标杆
天康饲料事业部新疆区肉禽项目始于2017年,从放养“三黄鸡”起步,2019年进入屠宰与冰鲜鸡销售领域。润康缘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振宇告诉记者,该项目初衷是通过养殖拉动饲料销售,如今已逐步发展成为全产业链运营模式。
目前,北疆拥有26家养殖场和1家屠宰厂,2025年出栏量预计超500万只,2026年将达800-900万只。更引人注目的是,2025年公司启动在南疆投资新建年屠宰1000万羽的现代化屠宰厂,并配套1000万羽养殖规模的产业项目,分三期建设,涵盖育种、养殖、屠宰、深加工全环节。

润康缘屠宰基地生产车间
王振宇指出,新疆每年三黄鸡消费量约1.5-2亿只,但本地养殖仅6000万羽左右,缺口依赖外地冻品补充。而冰鲜鸡与冻品鸡每只价差高达6元,市场空间巨大。
为此,2024年起项目进行全面调整:控制养殖规模,满足95%区域内冰鲜鸡需求;将饲料厂、屠宰厂、养殖场集中在50公里半径内;将销售半径控制在300公里内,主打餐饮渠道。目前,公司99%的产品以冰鲜鸡形式销售,剩余1%正尝试切入熟食深加工领域。
“我们要在南疆打造一个肉禽全产业链示范项目,从源头到餐桌,全程可控、可追溯、可持续。”王振宇最后说道。
结语: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在变革中谋取突破
2025年,对于天康饲料事业部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通过代工业务的价值深化、国际市场的稳步开拓、采购体系的高效运转、肉禽产业链的持续延伸,他们正在构建一个更加稳健、更具韧性的业务生态。
“行业越是不确定,越要回归本质: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客户价值、可持续发展。”这是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成辉在半年工作会议时总结提出的,也是整个事业部正在践行的理念。
在时代的浪潮中,唯有那些既能低头深耕、又能抬头看路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天康饲料事业部正以这样的姿态,迎接着2025年的每一个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