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5,606项符合查询结果。(搜索耗时:0.0000秒)

. 中国增加进口中蛋白粕 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上升

华盛顿2月13日消息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油籽市场贸易报告称 2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主要大豆进口国 近年来占全球进口量的60 以上 这些进口大豆加工成豆粕 用来满足全球最大的养猪业 约占全球生猪产量的一半 以及全球最大的养禽业的饲料需求 但是近年来 中国的蛋白粕进口结构出现了微妙变化 1 中蛋白粕利用率上升 豆粕占比下降 豆粕是中国饲料配方中最大的蛋白来源 但是但中蛋白油粕 如菜籽粕和葵花籽粕 的饲料用量正在增加 2013 14年度至2017 18年度 使用进口大豆加工的豆粕平均占到豆粕消费总量的93 但随着其他蛋白粕的用量增加 这一比例在2023 24年度下降至87 在此期间 其他蛋白油粕的进口量翻倍 主要因为葵花籽粕和菜籽粕进口增长 自2017年底中国与乌克兰达成新的进口协议后 中国从2018 19年度开始大量进口乌克兰葵花籽粕 自2022年以来 中国还从俄罗斯大量进口葵花籽粕 与此同时 近年来中国的菜籽粕进口也显著增长 主要来自加拿大 2 美国大豆份额下降 巴西大豆进一步主导市场 中国近年来一直努力实现进口供应商多元化 但大豆进口仍主要集中在三大供应国 巴西 美国和阿根廷 其中巴西市场份额持续上升 而美国大豆的占比下降 自2017 18年度到2023 24年度 巴西大豆在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份额从62 提高到71 同期美国大豆所占份额从30 降至22 这一趋势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 首先 巴西大豆价格更具竞争力 随着巴西大豆产量持续增长 同时雷亚尔兑美元走弱 使得巴西大豆对中国买家更具吸引力 其次 美国大豆价格相对更高 2013 14年至2017 18年间 中国进口的美国大豆价格比巴西大豆高出约2 到了2023 24年度 这一价差扩大到13 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数据显示 美国对中国的大豆销售总量降至五年最低水平 而巴西大豆的交易价格仍显著低于美国大豆 3 未来趋势 对大豆依赖仍在增长 进口结构小幅调整 尽管中国正在增加其他蛋白粕 如菜籽粕和葵花籽粕 的进口 但这一变化并未显著削弱其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数据显示 2023 24年度 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需求仍在增长 特别是对价格更具优势的巴西大豆的需求 总体来看 中国的蛋白粕供应结构正在发生适度变化 但未来巴西仍将是中国大豆的主要供应国 而美国大豆的市场份额可能继续受到竞争压力

更新时间:2025-02-14 08:38:08

. 2024 25年度迄今 欧盟从美国 巴西和乌克兰的大豆进口量增长

外媒2月13日消息 欧盟数据显示 2024 25年度迄今 欧盟从美国 巴西以及乌克兰进口的大豆数量均高于去年同期 截至2025年2月9日 2024 25年度 7月至6月 欧盟从美国进口437万吨大豆 比去年同期的430万吨提高1 6 所占份额从去年同期的56 7 降至52 2 第二大供应国是巴西 数量达到247万吨 比去年同期的192万吨提高28 6 份额从25 3 提高到了29 5 欧盟还从乌克兰进口97万吨大豆 高于去年同期的61万吨 份额从8 1 增至11 6 总体而言 2024 25年度迄今欧盟进口大豆836万吨 同比增长10 2023 24年度欧盟进口1307 8万吨 和上年持平

更新时间:2025-02-14 08:36:40

. 2024 25年度迄今 欧盟从美国 巴西和乌克兰的大豆进口量增长

欧盟数据显示 2024 25年度迄今 欧盟从美国 巴西以及乌克兰进口的大豆数量均高于去年同期 截至2025年2月9日 2024 25年度 7月至6月 欧盟从美国进口437万吨大豆 比去年同期的430万吨提高1 6 所占份额从去年同期的56 7 降至52 2 第二大供应国是巴西 数量达到247万吨 比去年同期的192万吨提高28 6 份额从25 3 提高到了29 5 欧盟还从乌克兰进口97万吨大豆 高于去年同期的61万吨 份额从8 1 增至11 6 总体而言 2024 25年度迄今欧盟进口大豆836万吨 同比增长10 2023 24年度欧盟进口1307 8万吨 和上年持平

更新时间:2025-02-14 08:34:41

. 中国增加进口中蛋白粕 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上升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油籽市场贸易报告称 2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主要大豆进口国 近年来占全球进口量的60 以上 这些进口大豆加工成豆粕 用来满足全球最大的养猪业 约占全球生猪产量的一半 以及全球最大的养禽业的饲料需求 但是近年来 中国的蛋白粕进口结构出现了微妙变化 1 中蛋白粕利用率上升 豆粕占比下降 豆粕是中国饲料配方中最大的蛋白来源 但是但中蛋白油粕 如菜籽粕和葵花籽粕 的饲料用量正在增加 2013 14年度至2017 18年度 使用进口大豆加工的豆粕平均占到豆粕消费总量的93 但随着其他蛋白粕的用量增加 这一比例在2023 24年度下降至87 在此期间 其他蛋白油粕的进口量翻倍 主要因为葵花籽粕和菜籽粕进口增长 自2017年底中国与乌克兰达成新的进口协议后 中国从2018 19年度开始大量进口乌克兰葵花籽粕 自2022年以来 中国还从俄罗斯大量进口葵花籽粕 与此同时 近年来中国的菜籽粕进口也显著增长 主要来自加拿大 2 美国大豆份额下降 巴西大豆进一步主导市场 中国近年来一直努力实现进口供应商多元化 但大豆进口仍主要集中在三大供应国 巴西 美国和阿根廷 其中巴西市场份额持续上升 而美国大豆的占比下降 自2017 18年度到2023 24年度 巴西大豆在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份额从62 提高到71 同期美国大豆所占份额从30 降至22 这一趋势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 首先 巴西大豆价格更具竞争力 随着巴西大豆产量持续增长 同时雷亚尔兑美元走弱 使得巴西大豆对中国买家更具吸引力 其次 美国大豆价格相对更高 2013 14年至2017 18年间 中国进口的美国大豆价格比巴西大豆高出约2 到了2023 24年度 这一价差扩大到13 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数据显示 美国对中国的大豆销售总量降至五年最低水平 而巴西大豆的交易价格仍显著低于美国大豆 3 未来趋势 对大豆依赖仍在增长 进口结构小幅调整 尽管中国正在增加其他蛋白粕 如菜籽粕和葵花籽粕 的进口 但这一变化并未显著削弱其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数据显示 2023 24年度 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需求仍在增长 特别是对价格更具优势的巴西大豆的需求 总体来看 中国的蛋白粕供应结构正在发生适度变化 但未来巴西仍将是中国大豆的主要供应国 而美国大豆的市场份额可能继续受到竞争压力

更新时间:2025-02-14 08:32:00

. 截至2月5日 阿根廷农户预售446万吨2024 25年度大豆

阿根廷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 上周阿根廷农户销售大豆的步伐总体加快 主要因为出口税下调 阿根廷农业部称 截至2月5日 阿根廷农户预售446万吨2024 25年度大豆 比一周前高出23万吨 去年同期销售量是531万吨 作为对比 上周销售28万吨 农户还销售3 767万吨2023 24年度大豆 比一周前高出41万吨 去年同期1 906万吨 作为对比 之前一周销售16万吨 到目前为止 没有2024 25年度大豆的出口许可申请 而去年同期2023 24年度大豆的出口许可证申请量为100 5万吨 2023 24年度大豆出口许可申请量为465万吨 高于去年同期的203万吨 近期阿根廷政府降低油籽和谷物出口税 有助于鼓励销售加快 1月27日到6月30日期间 大豆出口税将从33 降至26 豆粕和豆油的出口税将会从31 降至24 5 玉米和小麦的出口税从12 降至9 5 上周阿根廷官方汇率和平行汇率的价差缩窄 意味着贬值预期降低 这可能鼓励农户加快销售 当农户预期比索贬值时 通常放慢销售步伐 因为推迟销售可以获取更多本地货币计价的收入 截至2025年2月5日 阿根廷官方汇率和平行汇率之差为150比索 1月底为160 2024年12月底为189 去年1月底为344 2025年2月11日 美国农业部预计2024 25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为4900万吨 低于上月预测的5200万吨 2025年1月23日 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将阿根廷大豆产量调低到4960万吨 低于上月预测的5060万吨 也低于上年的5020万吨 因为自12月中旬以来天气干旱炎热 大豆作物状况持续下滑 2025年1月15日 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预计2024 25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将低于早先预期的5300万吨到5350万吨 2023 24年度产量为5000万吨 2023年12月12日阿根廷经济部长路易斯 卡普托宣布比索贬值54 从1美元兑换366 5比索贬值到1美元兑800比索 12月13日阿根廷官方公报称 包括谷物在内的出口商现在可以按照平行汇率兑换其外汇收入的20 低于之前的50 由于通胀高企 加上货币存在贬值预期 阿根廷农户一直不愿出售大豆 而是将大豆作为抵御比索走软的硬通货

更新时间:2025-02-14 08:29:48

. 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调低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期

周三晚些时候 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发布月报 将玉米产量预测值较一个月前调低了200万吨 大豆产量预期也大幅调低 该交易所预测2024 25年度阿根廷玉米产量为4600万吨 低于之前预期的4800万吨 大豆产量预期为4750万吨 低于之前预期的5300万吨到5350万吨 炎热干燥天气导致大豆单产受损 产量调低原因在于天气炎热缺水 本年度开始时 潘帕斯地区的土壤干燥 土壤呈红色 到了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 阿根廷大部分产区的水分供应明显改善 但是随后温和的拉尼娜现象占据了中心位置 使得阿根廷东北部天气变得干燥炎热 本周阿根廷经历了第三轮热浪 中部地带和该国北部的气温超过40摄氏度 在查科 晚上11点的温度没有降到32摄氏度以下 相对湿度达到20 交易所技术人员警告说 这是过去20年从未见过的极端条件 缺水严重限制了作物生长 而在首季大豆的敏感时期 高温天气持续 导致花朵和豆荚流产 叶子脱落 上周结束时 大西洋的湿气意外涌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北部 给布宜诺斯艾利斯北部和从罗萨里奥到圣塔菲南部带来100毫米降水 而康多巴南部降水较少 本周降水频率增加 但是雨量有限 截至2月12日早晨 阿根廷中部地带降雨量为10至40毫米 而向东的康多巴北部中心和圣塔菲中部的降雨量只有几毫米 目前阿根廷大豆正处于关键时刻 未来10天的降雨情况对于避免进一步减产至关重要 理想的情况是本周至少降雨40毫米 下周再降雨40毫米 其中康多巴和圣塔菲中部和北部 布宜诺斯艾利斯中部和中西部 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以及查科等地区的作物最需要降雨 查科省的作物形势是过去20年来最严峻的 就二季大豆作物而言 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热浪给潘帕斯地区造成了大面积破坏 潜在单产减少30 至70 许多地区将无法收割 无法收割的面积估计为78万公顷 在正常气候情景下 阿根廷大豆产量可以达到5200到5300万吨 但是随着作物状况恶化 交易所认为产量将比这一正常情景减少500万吨 本月预计阿根廷大豆种植面面积为1800万公顷 比1月份预测值高出10万公顷 比去年增长9 3 大豆单产估计为2 76吨 公顷 产量估计为4750万吨 同比减少250万吨 2010年至2020年间 阿根廷大豆产量曾7次超过5000万吨 自2021年以来的4年中 2023 24年度的大豆产量达到5000万吨 主要产区的大豆单产均将低于去年水平 如果预测成真 本年度大豆单产将较上年大幅降低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 估计全省平均单产为2 73吨 公顷 而去年为3 14吨 公顷 在康多巴 单产差异并不大 但必须下雨才能保持这种状态 目前预期单产为3吨 公顷 去年为3 13吨 公顷 在圣塔菲 单产差异显而易见 本年度单产估计为3 09吨 公顷 而去年为3 91吨 公顷

更新时间:2025-02-14 08:27:56

. 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调低阿根廷大豆和玉米产量预期

周三晚些时候 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发布月报 将玉米产量预测值较一个月前调低了200万吨 大豆产量预期也大幅调低 该交易所预测2024 25年度阿根廷玉米产量为4600万吨 低于之前预期的4800万吨 大豆产量预期为4750万吨 低于之前预期的5300万吨到5350万吨 炎热干燥天气导致大豆单产受损 产量调低原因在于天气炎热缺水 本年度开始时 潘帕斯地区的土壤干燥 土壤呈红色 到了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 阿根廷大部分产区的水分供应明显改善 但是随后温和的拉尼娜现象占据了中心位置 使得阿根廷东北部天气变得干燥炎热 本周阿根廷经历了第三轮热浪 中部地带和该国北部的气温超过40摄氏度 在查科 晚上11点的温度没有降到32摄氏度以下 相对湿度达到20 交易所技术人员警告说 这是过去20年从未见过的极端条件 缺水严重限制了作物生长 而在首季大豆的敏感时期 高温天气持续 导致花朵和豆荚流产 叶子脱落 上周结束时 大西洋的湿气意外涌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北部 给布宜诺斯艾利斯北部和从罗萨里奥到圣塔菲南部带来100毫米降水 而康多巴南部降水较少 本周降水频率增加 但是雨量有限 截至2月12日早晨 阿根廷中部地带降雨量为10至40毫米 而向东的康多巴北部中心和圣塔菲中部的降雨量只有几毫米 目前阿根廷大豆正处于关键时刻 未来10天的降雨情况对于避免进一步减产至关重要 理想的情况是本周至少降雨40毫米 下周再降雨40毫米 其中康多巴和圣塔菲中部和北部 布宜诺斯艾利斯中部和中西部 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以及查科等地区的作物最需要降雨 查科省的作物形势是过去20年来最严峻的 就二季大豆作物而言 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热浪给潘帕斯地区造成了大面积破坏 潜在单产减少30 至70 许多地区将无法收割 无法收割的面积估计为78万公顷 在正常气候情景下 阿根廷大豆产量可以达到5200到5300万吨 但是随着作物状况恶化 交易所认为产量将比这一正常情景减少500万吨 本月预计阿根廷大豆种植面面积为1800万公顷 比1月份预测值高出10万公顷 比去年增长9 3 大豆单产估计为2 76吨 公顷 产量估计为4750万吨 同比减少250万吨 2010年至2020年间 阿根廷大豆产量曾7次超过5000万吨 自2021年以来的4年中 2023 24年度的大豆产量达到5000万吨 主要产区的大豆单产均将低于去年水平 如果预测成真 本年度大豆单产将较上年大幅降低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 估计全省平均单产为2 73吨 公顷 而去年为3 14吨 公顷 在康多巴 单产差异并不大 但必须下雨才能保持这种状态 目前预期单产为3吨 公顷 去年为3 13吨 公顷 在圣塔菲 单产差异显而易见 本年度单产估计为3 09吨 公顷 而去年为3 91吨 公顷 玉米产量较1月份调低200万吨 热浪和缺水也对玉米产生了影响 产量将比1月份预测值减少4 全国单产为7 05吨 公顷 产量估计为4600万吨 比1月份的估计低了200万吨 与大豆一样 产量预期和播种时的预期大不相同 当时预计 ldquo 气候正常 rdquo 情景下产量将达到近5200万吨 目前作物状况继续引发担忧 对于早期作物 尤其是10月份播种的玉米 高温和缺水对处于生长关键期的作物造成了严重影响 导致玉米穗非常小 对于晚播作物 目前作物在开花 所以未来10天的降雨也是维持玉米产量的关键 尤其是在中部地带 玉米种植面积未作调整 商业玉米的收获面积仍为650万公顷 在主产省 单产预期下调 和1月份相比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单产调低3 8吨 公顷 康多巴调低4 8吨 公顷 圣塔菲调低了2 8吨 公顷

更新时间:2025-02-14 08:11:10

. 阿根廷农户销售新季玉米的数量加快

阿根廷农业部报告显示 上周阿根廷新季玉米的销售步伐加快 主要因为出口税下调 截至2月5日 阿根廷农户预售752万吨2024 25年度玉米 比一周前高出50万吨 去年同期的预售量为1085万吨 上周预售31万吨 农户还销售了4 341万吨2023 24年度玉米 比一周前高出78万吨 去年同期销售为3 190万吨 之前一周销售量约为68万吨 2024 25年度玉米的出口许可证申请量为122万吨 一周前117万吨 去年同期2023 24年度的出口许可证申请量为1855万吨 2023 24年度玉米出口许可证申请为3 722万吨 一周前3 681万吨 去年同期2611万吨吨 近期阿根廷政府降低油籽和谷物出口税 有助于鼓励销售加快 1月27日到6月30日期间 大豆出口税将从33 降至26 豆粕和豆油的出口税将会从31 降至24 5 玉米和小麦的出口税从12 降至9 5 2025年2月11日 美国农业部预测2024 25年度阿根廷玉米产量为5000万吨 低于上月的5100万吨 和上年的5000万吨持平 2025年1月23日 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 BAGE 预计2024 25年度阿根廷玉米产量为4900万吨 低于12月底预测的5000万吨 略微高于上年的4950万吨 2025年1月15日 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预估2024 25年度阿根廷玉米产量为4800万吨 低于之前预测的5000万至5100万吨 理由是天气干旱 2024年1月26日 阿根廷经济部长宣布放弃综合改革法案中提高农产品出口税的章节 这意味着玉米出口税将维持在12 而不是提高到15

更新时间:2025-02-14 08:08:38

. 截至2月12日乌克兰谷物出口量同比提高5 8

乌克兰农业部称 截至2月12日 2024 25年度 始于7月 乌克兰谷物出口量为2700万吨 比去年同期的2552 3增长147万吨或5 8 2月1至12月 乌克兰出口130 7万吨谷物 去年同期为164 7万吨 本年度迄今小麦出口量为1134 4万吨 玉米出口量为1311 4万吨 大麦出口量为210 6万吨 乌克兰政府和行业协会商定将2024 25年度小麦出口量限制在1620万吨 以保持国内供应充足 迄今小麦出口量相当于出口配额的70 0 其他谷物出口没有限制 背景数据 2023 24年度 始于7月 乌克兰谷物出口量为5082 6万吨 比上年的4923 6万吨增长3 2 其中小麦出口量为1840 2万吨 上年1689 4万吨 玉米出口量为2938 9万吨 上年2922 8万吨 大麦出口量为249 1万吨 上年271 2万吨 2024年12月13日乌克兰农业部长表示 2024 25年度 7月至6月 谷物产量为5500万吨 谷物出口量预计为4030万吨 其中包括1620万吨小麦 2050万吨玉米和290万吨大麦 咨询机构APK Inform估计乌克兰谷物出口量为3730万吨 其中包括1440万吨小麦 260万吨大麦和2000万吨玉米

更新时间:2025-02-14 08:07:47

. 中国谷物进口展望 中国是否终结全球主要粮食进口国的地位?

专栏作家布劳恩撰文称 中国市场一直充满机遇与挑战 全球农产品出口商对此深有体会 当中国需求强劲时 他们的生意蒸蒸日上 而当需求低迷时 则可能陷入困境 尽管2024 25年度中国玉米和小麦的库存用量比将降至近十年来最低水平 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粮食供应商将迎来新的机遇 美国农业部周二大幅下调了2024 25年度中国谷物进口预期 考虑到中国近期在市场上的低参与度 这一调整并不令人意外 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2024 25年度中国玉米和小麦进口量预计分别为1000万吨和800万吨 较1月份预测调低近20 较过去四年的平均水平分别降低57 和32 尽管中国的谷物进口量仍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 但是全球出口国可能需要适应中国降低进口的新常态 在整个2010年代 中国玉米和小麦进口量相对较少 年均进口量略高于300万吨 仅占全球进口总量的2 相较于中国的总需求 这一进口微不足道 当时中国主要依赖国内储备来确保粮食安全 但是2020年中国突然大幅增加粮食进口 2020 21年度中国玉米进口激增至2950万吨 是之前进口峰值的五倍多 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 这也使得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 当时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仍显示中国玉米供应充足 进口需求不应该过高 但是市场普遍认为 到2020年中期 中国玉米库存已大幅下降 部分库存可能因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质 这一迹象在大连玉米期货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 2020年中期 大连玉米期货显著上涨 而且涨幅超过全球基准价格 折射出国内供应紧张的隐忧 尽管美国对华出口数量相对有限 来自中国的需求仍然推动美国玉米出口在2020 21年度和2021 22年度达到异常高位 但是随着中国最终批准进口巴西玉米 巴西自2023年起逐步取代美国成为中国头号玉米供应国 2022 23年度 美国对华玉米出口同比降低近50 2023 24年度再次下降60 2024年中国需求放缓 甚至开始影响巴西出口 巴西对华出口占其出口总量的比例由2023年的29 下降至6 相较之下 中国小麦进口规模的波动较小 但是也值得关注 2023 24年度中国小麦进口量高达1360万吨 创下32年来最高水平 澳大利亚是中国头号供应国 而美国在2024年也向中国出口了190万吨小麦 尽管中国在2022 23年度和2023 24年度是全球最大小麦进口国 但是2024 25年度将会降至第四位 2024 25年度中国玉米和小麦产量均将创下历史新高 玉米库存用量比预计约为65 小麦库存用量比约为86 对于任何国家而言 这样的库存水平都被视为充裕 但在中国 这两项数据却均处于近十年来最低水平 作为对比 一些分析师仍在争论美国玉米库存用量比是否维持在10 才算乐观 此外 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对粮食进口产生抑制作用 分析师普遍预测 今年和明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 这通常会导致农产品进口放慢 上周媒体报道称 中国推迟进口或者转售多达60万吨小麦 主要来自澳大利亚 进一步反映出需求减弱 此外 中国2024 25年度从美国订购的玉米量极少 降至8年来同期最低水平 近来大连玉米期货价格较两个月前低点回升约13 同期芝加哥玉米期货也出现类似涨幅 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联动性 但对于全球主要出口国 尤其是美国和巴西而言 目前可能需要回归2020年之前的策略 专注于稳固与其他主要客户的贸易关系 以弥补对华出口的下降

更新时间:2025-02-13 08:59:41

下载饲料行业信息网AP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