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261项符合查询结果。(搜索耗时:0.0000秒)
供需矛盾加剧 生猪供应依旧过剩 下游需求疲软 二次育肥短期的入场行为对猪价下跌仅能起到缓冲作用 无法扭转全国生猪市场供增需弱的格局 国庆节假期期间 全国生猪需求整体呈现 ldquo 旺季不旺 rdquo 态势 主流成交价在11 0~12 2元 千克 川渝地区甚至跌破11元 千克 国庆节假期后 生猪市场供应压力难以缓解 需求疲软已成定局 供需矛盾加剧 据我的农产品网数据 10月20日 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10 95元 千克 同比下跌38 96 低价区报9 80元 千克 期货方面 国庆节假期后 生猪期货价格低开低走 增仓下探 主力合约在10月13日最低触及11120元 吨 创上市以来新低 近期生猪期货成交量与跌幅同步扩大 表明市场对后续供需格局的悲观情绪进一步释放 当前生猪期现货价格共振下跌的行情并非单一因素主导 而是供应过剩 政策调控落地滞后 消费疲软三重压力叠加所致 目前行业面临短期价格承压与长期产能出清的博弈 政策传导落地尚需时日 此前 农业农村部频频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针对生猪产业发展提出了多方面重要举措 建议企业合理淘汰能繁母猪 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量 减少二次育肥 控制肥猪出栏体重 严控新增产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农村部于9月16日召开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 这是年内第3次涉生猪领域的重要调控会议 也是政策力度最明确的一次 直接下达了量化调控指标 会议要求 头部25家生猪养殖企业应在2026年1月底前减少能繁母猪100万头 若以头部25家生猪养殖企业当前1100万头左右的存栏量为基准 100万头的削减量占比约为10 这意味着政策要求头部企业在未来3个月内减少其现有母猪产能的约一成 力度较大 政策面虽持续释放积极信号 但传导落地尚需时日 由于行业自2024年以来已经连续盈利一年半 养殖端主动去产能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导致实际产能去化不及预期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 2025年8月 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 按照 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 2024年修订 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正常保有量为3900万头 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2 ~105 区间 含92 和105 两个临界值 为绿色区域 表示产能正常波动 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正常保有量的103 5 虽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 但呈现阶段性偏高态势 另外 近年来生猪养殖行业生产效率已有显著提升 PSY 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 均值从之前的24头提高到26头以上 部分龙头企业甚至接近29头 产能大幅提升 去产能周期不断被拉长 2024年4月至11月 能繁母猪存栏量呈震荡攀升态势 2025年以来 能繁母猪存栏量基本趋于稳定 部分企业在7月前仍有小幅增长 根据生长周期推算 2026年5月之前 全国生猪出栏量仍将呈现惯性增长态势 企业加速出栏 随着9月生猪现货价格的加速下跌 目前产区多地价格已低于行业成本线 规模企业为减少亏损 普遍降重 加速出栏 在市场多方竞争加剧的扰动下 国庆节前部分企业出栏计划未能及时完成 导致节后集中出栏 日均出栏量环比增加约3 小型养殖场在悲观预期下亦有恐慌性出栏行为 进一步加大市场供应压力 当前 钢联统计的样本屠宰企业的开工率与屠宰量均呈阶段性下降态势 说明消费端支撑力度不足 需求增量难以承接持续增加的供应量 目前毛猪价格处于低位 标猪与肥猪价差有走扩迹象 尤其是175千克以上大体重猪源的价格优势逐渐显现 二次育肥主体的入场成本优势明显 部分资金开始布局短期育肥周期 二次育肥入场积极性明显提高 猪价在10元 千克大关附近存在一定支撑 后市展望 综合来看 生猪供应依旧过剩 下游需求疲软 二次育肥短期的入场行为对猪价下跌仅能起到缓冲作用 无法扭转全国生猪市场供增需弱的格局 养殖端整体进入全面亏损状态 市场悲观情绪浓厚 短期生猪现货价格或延续弱势震荡 期货价格跟跌 以修复基差 中期来看 年底天气转冷后 终端对大体重猪的需求会有所增加 同时南方地区腌腊 灌肠等传统消费需求逐步启动 或对行情形成阶段性提振 不过 近年来传统意义上的生猪消费旺季均未能兑现 今年 ldquo 旺季不旺 rdquo 或成为行业共识 生猪市场大概率仍将维持供应增量大于需求增量的格局 12月为年度收尾阶段 规模企业为完成全年出栏目标 大概率会加速出栏 届时生猪市场供应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即使是旺季 生猪现货价格仍将处于低位 后续需重点关注养殖端出栏节奏及二次育肥动向
更新时间:2025-10-21 08:20:06
海大集团 002311 10月17日晚公告 公司拟分拆所属子公司海大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简称 ldquo 海大控股 rdquo 至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 此次分拆完成后 公司的股权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且仍拥有对海大控股的控制权 记者发现 海大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日期为2025年9月17日 也就是说 该公司成立刚一个月 目前 Rickworth Investments Limited 价值基石投资有限公司 持有海大控股100 的股权 为海大控股的控股股东 薛华为海大控股的实际控制人 海大集团控股股东为广州市海灏投资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为薛华 预案显示 海大集团拟将下属境外与饲料 种苗和动保产品生产经营相关的子公司股权重组至海大控股旗下 截至预案公告日 相关重组工作尚在推进过程中 拟分拆主体海大控股未来将聚焦在亚洲 不含东亚 非洲和拉丁美洲三个地区独立经营饲料 种苗和动保业务 业绩方面 2022~2024年 海大控股营业收入分别为70 68亿元 90 97亿元和117 04亿元 海大控股净利润分别为2 94亿元 5 31亿元和7 55亿元 2022 2024年末 资产总额分别为43 80亿元 51 95亿元和64 04亿元 净资产分别为12 08亿元 30 01亿元和38 33亿元 资料显示 海大集团以围绕动物养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产业链业务布局 主要产品包括饲料 优质动物种苗 动保 生猪 水产品等 业务运营已覆盖各类产品的研发 设计 生产 销售 服务等全部业务环节 同日晚间 海大集团还披露了2025年三季度报告 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2 63亿元 同比增长14 43 归母净利润15 04亿元 同比增长0 34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1 42亿元 同比增长14 31 可以明显看出 海大集团第三季度净利的增速微乎其微
更新时间:2025-10-20 09:15:04
近期新粮上量明显增加 期现货市场价格持续走弱 北港收购价从节前的2220元 吨下跌至10月13日的2100元 吨 跌幅达120元 吨 新季玉米增产预期趋于共识 市场供应端压力逐渐显现 贸易商收购心态趋于谨慎 与此同时 下游饲料企业及深加工企业采购多以随用随采为主 库存维持在相对低位水平 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价格的下行压力 从区域市场来看 东北产区新粮上市进度加快 当地粮源流通量增加 价格率先承压回落 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天气影响无法晾晒 深加工到车辆最高达到1800台 市场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 北港集港量及山东到车辆均同比增加 新粮价格承压 北方港口玉米集港量持续高位 以锦州港为例 近十日日均汽运集港量在3 9万吨的水平 同比增加1 63万吨 增幅41 79 华北地区玉米价格继续探底 受持续阴雨天气的影响 玉米保存难度大 存在坏粮的风险 特别是潮粮价格持续下跌 贸易商收购意愿较弱 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比较明显 近十日深加工日均到车辆1415台 同比增加741台 增幅52 37 部分地区近期天气转晴 到车辆略有减少 个别深加工企业小幅上调收购价 生猪 ldquo 反内卷 rdquo 逐步落实 玉米需求下滑预期显现 生猪行业 ldquo 反内卷 rdquo 政策加速落地 能繁母猪存栏调减100万头 今年以来多次政策出台 倡导行业减母猪 控二育 降体重 在政策引导下 部分养殖场开始调整生产计划 主动淘汰低效能母猪 缩减二次育肥规模 同时优化出栏体重 避免过度压栏导致市场供应集中 涌益数据显示 10月养殖场计划出栏量较9月实际出栏量环比增长5 深加工行业疲软 开工率回升缓慢 新季玉米上市期 前期检修的深加工企业陆续恢复生产 深加工行业开工率有所恢复 节日过后 深加工开机率在51 81 周度提升2 36 但仍处于历史同期低位水平 加工利润方面 由于近期玉米价格跌幅较为明显 加工利润有所好转 但短期淀粉糖市场出货情况一般 企业补库意愿依旧谨慎 多以随用随采为主 整体库存水平维持在低位 除上述之外 新季产量方面 从各家调研数据来看产量预估普遍在增加1600万 2000万吨之间 期货端价格预期的明显表现也基本印证市场对增产本身基本达成共识 目前正处于新粮上市初期 货源持续供应充裕 贸易商和加工企业收购心态较为谨慎 多以随采随用为主 囤货意愿不强 市场流通环节中 新粮上市节奏加快 基层农户售粮积极性提升 叠加部分地区集中售粮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压力 与此同时 饲料企业作为玉米消费的主要领域之一 受生猪养殖端调整的影响 其对于包括玉米在内的原料消费缺乏增长动力 在供应增加而需求疲软的双重作用下 短期玉米市场整体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 价格上行缺乏有力支撑
更新时间:2025-10-16 09:27:41
供给 偏空 1 新粮集中上市 北港恢复上量 华北阴雨天气引发新粮品质担忧 农户加速卖粮 山东深加工到货量处于高位 2 25 26年度种植成本继续下降 推算集港约1950 2100元吨 播种面积稳中略减 单产表现良好 整体维持丰产预期 3 进口谷物政策限制持续 进口谷物供应缩量 需求 短期偏多 中期偏空 1 据饲料工业协会数据 2025年8月 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936万吨 环比增长3 7 同比增长3 8 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为32 9 2 畜禽短期预期维持高存栏 支撑饲用需求 但目前养殖利润呈现亏损 国家政策倾向于控生猪存栏和体重 或影响远月供应 3 华北玉米毒素偏高地区增加对小麦的采购意愿 4 饲企进一步压缩库存的空间有限 对玉米存在刚需补库需求 4 深加工利润改善 深加工玉米消费量预期季节性走高 但因下游需求表现不佳 成品库存高企 预期需求增量有限 库存 偏多 1 港口库存低位 2 饲料企业库存低位 3 深加工玉米库存低位 基差 价差 中性 基差处于中性水平 利润 偏空 生猪 肉蛋禽养殖利润亏损 深加工淀粉 酒精加工利润改善 估值 中性 从种植成本角度考虑 新季玉米估值中性偏高 从盘面绝对价格角度 玉米盘面价格估值偏低 宏观及政策 投资观点 震荡偏弱 若无明显的政策和天气变化 在新季玉米卖压预期下 01合约预期跟随产区定价呈现震荡筑底走势 关注售粮进度 贸易商收购心态和政策变化
更新时间:2025-10-13 09:31:45
双节过后 猪价依然没有回暖 截至10月12日 温氏股份 牧原股份 新希望等多家上市猪企均已发布2025年9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 上述三大上市猪企销售均价同比 环比均进一步走低 对此 猪企普遍表示受到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的直接影响 尤其是猪价下行带来的冲击 拉长时间线来看 自今年春节以来 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并在近期创下年内新低 而这背后依然是猪价的持续低迷 为平衡市场供需关系 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 国家从政策方面实施对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 多家猪企也开始尝试通过去产能实现 ldquo 自救 rdquo 9月销售均价普遍下滑 根据9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 三大上市猪企销售均价出现不同幅度下滑 而这已经是三大上市猪企销售均价连续三个月出现下滑 具体来看 在9月 牧原股份的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2 88元 公斤 同比下降30 94 温氏股份毛猪销售均价为13 18元 公斤 同比下降30 81 环比下降5 18 新希望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2 89元 公斤 同比下降31 47 环比下降4 80 对于销售均价的下降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新希望均表示主要受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 今年春节后 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8月中旬以来 猪价呈现加速下行趋势 继9月呈现常态化下跌态势后 10月10日 据中国养猪网数据 生猪 外三元 价格为11 42元 公斤 同比下降35 22 环比下降14 58 创下年内新低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 当前猪价已跌破多数养殖主体13 mdash 14元 公斤的成本线 这不仅是企业短期面临的盈利危机 更是对整个产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严峻考验 对于大型上市猪企而言 尽管具备一定的成本控制优势和资金抗压能力 但长期将会侵蚀其利润空间和现金流稳定性 而对于缺乏规模化养殖的成本优势和金融工具对冲能力的中小养殖户而言 当前价格已触及生存底线 部分养殖户或将被迫退出市场 去产能进行时 业界认为 本轮猪价下跌主要受生猪产能集中释放影响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 截至2024年12月底 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78万头 接近105 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 考虑到能繁母猪存栏量传导至商品猪出栏约需10个月时间 目前正处于前期产能陆续释放的阶段 为稳定供需 调节猪价 今年5月以来 国家相关部门已多次召开产能调控座谈会 政策力度逐渐加码 7月 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明确要求 ldquo 合理淘汰能繁母猪 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 减少二次育肥 控制生猪出栏体重 严控新增产能 rdquo 9月16日 发改委联合农业农村部召开生猪产能调控座谈会议 明确两大核心任务 一是要求25家头部企业在2026年1月底前合计减少能繁母猪100万头 二是推动各省同步落实能繁母猪调减 牧原股份 新希望等猪企均在今年8 mdash 9月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强调积极响应国家的母猪产能调控政策 牧原股份提到 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 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 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 对于明年的能繁母猪数量规划 在当下产能调控方案的指引下 公司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 新希望则表示2023年至今公司能繁母猪存栏基本没有增长 未来一段时间也会保持当前规模 更多通过提效降本 合规经营维护市场稳定 江瀚对此表示 生猪价格已跌至低位 预计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 未来上涨空间很大程度依赖去产能化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 尽管部分企业已启动去产能措施 但产能调整具有显著滞后性 母猪淘汰到出栏量实质性下降需数月传导 短期内市场仍处于供给惯性扩张阶段 产能调整仍处于进行时态 猪价拐点何时出现 产能调整的过程中 猪价拐点何时到来成为关注点 而业界给出的观点是 mdash mdash 尚需时日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 2025年8月底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 是正常保有量的103 5 另外 生猪供应仍处于惯性增长 在近日披露的简报中 牧原股份将2025年仔猪出栏量预计区间由 ldquo 800万头 mdash 1200万头 rdquo 调整为 ldquo 1200万头 mdash 1450万头 rdquo 正信期货认为 长期来看 基于生猪基本面周期推演 2025年生猪养殖行业已进入压力期 本轮压力期持续的时间以及跌幅远未达到历史平均水平 未来道阻且长 不过 政策调控的持续性可能缩短此次压力期持续的时间 减缓猪价下跌幅度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 猪价的真正拐点有赖于生猪存栏量 特别是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实质性调整 从而使供需关系重回平衡 从短期来看 随着冬季腌腊需求等季节性消费旺季的到来 尤其是在未来的春节期间 猪肉价格有望企稳并可能出现小幅回升 不过 鉴于整体供应充足的局面难以迅速扭转 价格上涨的幅度预计较为有限 江瀚表示 从产业周期规律看 猪价长期低于成本线将倒逼行业加速去产能 当前已有头部企业开始调整繁育结构 优化母猪群体 若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数月环比下降并进入调控绿色区间下沿 则有望在明年年中后逐步看到供给端收缩 同时 随着下半年春节等传统消费旺季临近 需求端将逐步回暖 形成支撑价格反弹的动力 但考虑到当前库存压力 预计猪价拐点不会立即出现 就猪价下跌 成本控制 去产能等相关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分别向温氏股份 牧原股份 新希望发去采访函 截至发稿均未收到回复
更新时间:2025-10-13 09:31:04
双节过后 猪价依然没有回暖 截至10月12日 温氏股份 牧原股份 新希望等多家上市猪企均已发布2025年9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 上述三大上市猪企销售均价同比 环比均进一步走低 对此 猪企普遍表示受到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的直接影响 尤其是猪价下行带来的冲击 拉长时间线来看 自今年春节以来 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并在近期创下年内新低 而这背后依然是猪价的持续低迷 为平衡市场供需关系 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 国家从政策方面实施对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 多家猪企也开始尝试通过去产能实现 ldquo 自救 rdquo 9月销售均价普遍下滑 根据9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 三大上市猪企销售均价出现不同幅度下滑 而这已经是三大上市猪企销售均价连续三个月出现下滑 具体来看 在9月 牧原股份的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2 88元 公斤 同比下降30 94 温氏股份毛猪销售均价为13 18元 公斤 同比下降30 81 环比下降5 18 新希望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2 89元 公斤 同比下降31 47 环比下降4 80 对于销售均价的下降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新希望均表示主要受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 今年春节后 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8月中旬以来 猪价呈现加速下行趋势 继9月呈现常态化下跌态势后 10月10日 据中国养猪网数据 生猪 外三元 价格为11 42元 公斤 同比下降35 22 环比下降14 58 创下年内新低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 当前猪价已跌破多数养殖主体13 mdash 14元 公斤的成本线 这不仅是企业短期面临的盈利危机 更是对整个产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严峻考验 对于大型上市猪企而言 尽管具备一定的成本控制优势和资金抗压能力 但长期将会侵蚀其利润空间和现金流稳定性 而对于缺乏规模化养殖的成本优势和金融工具对冲能力的中小养殖户而言 当前价格已触及生存底线 部分养殖户或将被迫退出市场 去产能进行时 业界认为 本轮猪价下跌主要受生猪产能集中释放影响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 截至2024年12月底 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78万头 接近105 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 考虑到能繁母猪存栏量传导至商品猪出栏约需10个月时间 目前正处于前期产能陆续释放的阶段 为稳定供需 调节猪价 今年5月以来 国家相关部门已多次召开产能调控座谈会 政策力度逐渐加码 7月 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明确要求 ldquo 合理淘汰能繁母猪 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 减少二次育肥 控制生猪出栏体重 严控新增产能 rdquo 9月16日 发改委联合农业农村部召开生猪产能调控座谈会议 明确两大核心任务 一是要求25家头部企业在2026年1月底前合计减少能繁母猪100万头 二是推动各省同步落实能繁母猪调减 牧原股份 新希望等猪企均在今年8 mdash 9月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强调积极响应国家的母猪产能调控政策 牧原股份提到 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 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 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 对于明年的能繁母猪数量规划 在当下产能调控方案的指引下 公司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 新希望则表示2023年至今公司能繁母猪存栏基本没有增长 未来一段时间也会保持当前规模 更多通过提效降本 合规经营维护市场稳定 江瀚对此表示 生猪价格已跌至低位 预计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 未来上涨空间很大程度依赖去产能化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 尽管部分企业已启动去产能措施 但产能调整具有显著滞后性 母猪淘汰到出栏量实质性下降需数月传导 短期内市场仍处于供给惯性扩张阶段 产能调整仍处于进行时态 猪价拐点何时出现 产能调整的过程中 猪价拐点何时到来成为关注点 而业界给出的观点是 mdash mdash 尚需时日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 2025年8月底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 是正常保有量的103 5 另外 生猪供应仍处于惯性增长 在近日披露的简报中 牧原股份将2025年仔猪出栏量预计区间由 ldquo 800万头 mdash 1200万头 rdquo 调整为 ldquo 1200万头 mdash 1450万头 rdquo 正信期货认为 长期来看 基于生猪基本面周期推演 2025年生猪养殖行业已进入压力期 本轮压力期持续的时间以及跌幅远未达到历史平均水平 未来道阻且长 不过 政策调控的持续性可能缩短此次压力期持续的时间 减缓猪价下跌幅度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 猪价的真正拐点有赖于生猪存栏量 特别是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实质性调整 从而使供需关系重回平衡 从短期来看 随着冬季腌腊需求等季节性消费旺季的到来 尤其是在未来的春节期间 猪肉价格有望企稳并可能出现小幅回升 不过 鉴于整体供应充足的局面难以迅速扭转 价格上涨的幅度预计较为有限 江瀚表示 从产业周期规律看 猪价长期低于成本线将倒逼行业加速去产能 当前已有头部企业开始调整繁育结构 优化母猪群体 若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数月环比下降并进入调控绿色区间下沿 则有望在明年年中后逐步看到供给端收缩 同时 随着下半年春节等传统消费旺季临近 需求端将逐步回暖 形成支撑价格反弹的动力 但考虑到当前库存压力 预计猪价拐点不会立即出现 就猪价下跌 成本控制 去产能等相关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分别向温氏股份 牧原股份 新希望发去采访函 截至发稿均未收到回复
更新时间:2025-10-13 08:20:32
A股上市猪企2025年9月份销售简报近日集中出炉 相关简报显示 上市猪企今年9月份生猪销量 销售收入变化趋势各异 但销售均价同环比均进一步走低 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10月以来 猪价跌势未止 总体仍在进一步走低 A股上市猪企9月份销售简报集中出炉 近日 主要上市猪企2025年9月的销售简报集中出炉 10月10日晚间 天邦食品披露的2025年9月份商品猪销售情况简报显示 公司2025年9月份销售商品猪61 27万头 其中仔猪销售25 23万头 销售收入6 34亿元 销售均价13 69元 公斤 商品肥猪均价为12 80元 公斤 环比变动分别为15 68 2 14 8 88 同日 大北农披露的2025年9月份生猪销售情况简报显示 2025年9月份控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为37 37万头 销售收入5 41亿元 其中销售数量环比增长6 10 同比增长33 08 销售收入环比增长3 64 同比增长 6 24 商品肥猪出栏均重128 86公斤 销售均价12 91元 公斤 此前一天 包括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新希望在内的多家规模较大的上市猪企也披露了2025年9月份的销售情况 具体来看 牧原股份披露的2025年9月份销售简报显示 2025年9月份 公司销售商品猪557 3万头 同比变动11 05 其中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计销售商品猪277 8万头 商品猪销售均价12 88元 公斤 同比变动 30 94 商品猪销售收入90 66亿元 同比变动 22 46 同时 牧原股份今年9月份的商品猪销售数量 均价 收入环比均出现一定下滑 温氏股份披露的2025年9月份主产品销售情况简报显示 公司2025年9月份销售生猪332 53万头 其中毛猪和鲜品299 46万头 仔猪33 07万头 收入49 75亿元 毛猪销售均价13 18元 公斤 环比变动分别为2 45 3 11 5 18 同比变动分别为32 46 15 16 30 81 新希望披露的2025年9月份生猪销售情况简报显示 公司2025年9月份销售生猪139 42万头 环比变动4 22 同比变动16 92 收入17 46亿元 环比变动1 39 同比变动 23 82 商品猪销售均价12 89元 公斤 环比变动 4 80 同比变动 31 47 总体来看 不同猪企今年9月份销量 销售收入变化趋势各异 但销售均价同环比均进一步走低 10月份以来猪价仍在进一步走低 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10月份以来 猪价仍在进一步走低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数据 生猪 猪肉 生产价格方面 生猪市场价格 线上 近日连续下行 目前已经跌破13元 公斤 2025年10月10日生猪市场价格 线上 为12 50元 公斤 相较之下 2025年9月底生猪市场价格 线上 为12 59元 公斤 2025年8月底生猪市场价格 线上 为13 77元 公斤 2025年7月底为14 22元 公斤 2024年底则为15 98元 公斤 2024年8月一度超过21元 公斤 猪肉消费价格近日也在走低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数据 目前猪肉批发价格已跌破19元 公斤 2025年10月10日猪肉批发价格为18 85元 公斤 相较之下 2025年9月底猪肉批发价格为19 40元 公斤 2025年8月底为19 76元 公斤 2025年7月底为20 50元 公斤 2024年底则为22 37元 公斤 2024年8月最高一度超过27元 公斤 生猪期货价格今年10月份以来则加速下跌 行情数据显示 国内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今年9月份累计下跌约9 今年10月份以来短短两个交易日国内生猪期货主力合约则已累计下跌逾8 其中10月9日大幅下跌5 88 10月10日下跌3 21 猪价未来如何走 对于猪价走势 正信期货近日的研究观点认为 长期来看 基于生猪基本面周期推演 2025年生猪养殖行业已进入压力期 本轮压力期持续的时间以及跌幅远未达到历史平均水平 未来道阻且长 但今年政府对引导物价合理回升极为重视 5月下旬已启动生猪行业降重去产能 政策调控的持续性可能缩短此次压力期持续的时间 减缓猪价下跌幅度 中期来看 正信期货认为 通过构建反映仔猪供应和需求的领先指标判断 猪价在未来三个月或继续承压 近年随着规模化养殖推动专业分工加速 大规模养殖主体在前端环节的占比大幅提升 中小规模主体更多从事下游育肥环节 基础产能波动趋缓而生产效率影响凸显 仔猪供需对猪价的指引明显加强 华龙期货日前发布的研究观点认为 当前生猪市场供给端压力未减 后续可能进入 ldquo 供需双增 rdquo 格局 虽然消费逐步提振 但难以抵消供给端增量 当前市场生猪供需格局仍然偏松 该机构预计10月份生猪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难以根本改善 猪价可能仍然承压运行 预计未来生猪价格或将维持低位震荡 目前生猪合约估值不高下方存在成本支撑 未来有反弹预期 但是空间相对有限 盘面或维持低位震荡
更新时间:2025-10-11 08:10:39
生猪价格近期持续低迷 据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 9月24日 生猪 外三元 价格为12 59元 公斤 较9月3日的月内高点下降10 4 较2月2日年内高点的16 67元 公斤更是大幅下降24 4 创下年内最低水平 不仅生猪价格下跌 仔猪和母猪价格也持续走低 7公斤仔猪价格已跌至259元 头 二元母猪销售均价也降至1590元 头 均创下年内新低 产能过剩是当前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 2025年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为4042万头 环比减少0 02 同比增加0 02 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 6 与之相对应的是需求端表现欠佳 卓创资讯在报告中指出 近期多地仍处高温 猪肉消费处于传统淡季 9月下旬 伴随着国庆节及中秋节备货提振 需求端或稍有好转 但整体来看 9月份需求端对生猪价格支撑力度有限 国泰海通证券在研报中指出 猪价下跌来自两方面 供给端的出栏体重增加 出栏意愿增强 但是需求目前平淡 ldquo 如果往月底看 需求即使有所增加 但是供给端可能面临9月前期出栏进度偏慢和国庆后的出栏提前在节前销售的问题 因此9月猪价整体承压 月度猪价对居民消费价格 CPI 的拖累我们预计仍旧存在 rdquo 报告称 国金证券也在报告中指出 从供给角度来看 接下来几个月生猪出栏环比持续增加 叠加控制二次育肥力度增强 预计季节性累库空间有限 生猪价格仍有下探空间 面对猪价的持续下探 政策层面正在采取行动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 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9月16日在北京召开 一参会企业总裁透露 会上谈起了猪企控制能繁母猪产能的任务 据悉 有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等多家企业参会 会上还提到了落实生猪出栏称重等内容 上述报道称 有关部门之前已召开 ldquo 生猪生产调度会 rdquo 计划将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现有基础上调减100万头左右 即降至约3950万头 另外 9月以来 国家层面针对生猪市场的调控力度持续加码 华储网9月19日发布通知 于9月23日开展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 本次收储规模达到1 5万吨 这是本月官方发布的第三轮收储通知 9月16日 华储网就已发布通知 于9月18日和19日分别实施轮换出库和收储竞价交易 规模均为1 5万吨
更新时间:2025-09-25 08:12:19
昨日 国内豆类商品市场风云突变 截至午盘收盘 豆二 菜粕 豆粕 豆油和棕榈油期货价格全线大跌 市场人士认为 阿根廷政府调整关税政策导致市场看空情绪升温 据悉 9月22日 阿根廷政府为增加外汇供给以缓解比索贬值压力 宣布调整关税政策 自即日起至10月31日 将全面取消大豆 谷物及其制成品的出口关税 其中大豆出口关税由26 降至零 豆油和豆粕出口关税也由24 5 降至零 但该政策有时间限制 截至10月底 和金额限制 最高70亿美元 一旦免税额达到70亿美元 免税措施即中止 中州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吴晓杰表示 若关税降为零 我国进口阿根廷大豆11月船期CNF报价或跌至200美分 蒲式耳 较巴西大豆便宜约70美分 蒲式耳 折合进口成本便宜约200元 吨 阿根廷调整关税政策后 中国油厂积极响应 有市场消息称昨晚中国油厂采购阿根廷大豆10 15船 事实上 近年来我国进口阿根廷油粕数量并不多 豆粕几乎不从阿根廷进口 豆油进口量也只有几万吨 徽商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刘冰欣表示 阿根廷此次 ldquo 限期打折优惠 rdquo 后 预计会有一批国内企业考虑采购或加大采购量 若阿根廷的价格优势维持较长时间 可能会改变我国大豆进口格局 南美油粕市场竞争将加剧 美国大豆的生产空间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上述消息披露后 四季度国内油粕供需缺口有望得到弥补 相关品种价格快速下跌 从阿根廷大豆的出口能力来看 吴晓杰表示 截至9月中旬 2025年阿根廷大豆累计出口876万吨 去年同期仅450万吨 结合阿根廷大豆历史出口量及其国内压榨需求来看 预计年内还可出口200万 300万吨 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方面 阿根廷大豆已远远优于同时段巴西大豆 这必然会挤占巴西旧作大豆出口空间 同时 阿根廷大豆提前进入我国市场 也会降低我国对美豆的需求 从而利空美豆价格 对我国而言 在没有美国大豆参与的情况下 2026年一季度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存在一定缺口 若进口300万吨左右阿根廷大豆 将填补供应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 当前没有明确信息显示中方在中美经贸磋商中讨论增加进口美国大豆 刘冰欣表示 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国内油粕市场的供应缺口依然存在 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替代货源 据悉 继8月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后 中粮集团已从澳大利亚购买了9船油菜籽 国内现货价格承压 近期张家港豆粕现货价格再度跌破3000元 吨大关 国内市场方面 随着国产大豆逐渐进入收割上市期 豆一期价持续回落 在中央一号文件对大豆等油料作物扩种提产的支撑下 大豆种植补贴较高 今年大豆种植面积进一步增长 且东北天气良好 产量增加预期较强 据弘业期货农产品分析师陈春雷介绍 今年前8个月 我国累计进口大豆7331 8万吨 同比增长4 03 其中 进口非转基因大豆38 7万吨 同比大幅减少51 7 进口转基因大豆7292 9万吨 同比增长4 67 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 国内企业提前超买巴西大豆 使三季度油厂原料供应充裕 后期中美经贸磋商仍存在不确定性 阿根廷近期取消大豆和豆粕出口关税使其大豆性价比提升 吸引我国买家采购 展望后市 陈春雷认为 从下游养殖需求来看 生猪 禽类存栏量较高 豆粕饲料需求偏强 但国产大豆增产 豆粕供应充足 库存压力大 且远期阿根廷大豆 豆粕进口量可能增加 预计豆粕价格偏弱运行 ldquo 整体来看 生猪养殖持续去产能与控制体重对饲料消费形成压制 加之此前市场一致看多导致终端物理库存充足 豆粕 菜粕期价承压下行 预计短期维持偏弱震荡走势 rdquo 刘冰欣说
更新时间:2025-09-24 08:58:10
期货日报9月24日报道 昨日 国内豆类商品市场风云突变 截至午盘收盘 豆二 菜粕 豆粕 豆油和棕榈油期货价格全线大跌 市场人士认为 阿根廷政府调整关税政策导致市场看空情绪升温 据悉 9月22日 阿根廷政府为增加外汇供给以缓解比索贬值压力 宣布调整关税政策 自即日起至10月31日 将全面取消大豆 谷物及其制成品的出口关税 其中大豆出口关税由26 降至零 豆油和豆粕出口关税也由24 5 降至零 但该政策有时间限制 截至10月底 和金额限制 最高70亿美元 一旦免税额达到70亿美元 免税措施即中止 中州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吴晓杰表示 若关税降为零 我国进口阿根廷大豆11月船期CNF报价或跌至200美分 蒲式耳 较巴西大豆便宜约70美分 蒲式耳 折合进口成本便宜约200元 吨 阿根廷调整关税政策后 中国油厂积极响应 有市场消息称昨晚中国油厂采购阿根廷大豆10 15船 事实上 近年来我国进口阿根廷油粕数量并不多 豆粕几乎不从阿根廷进口 豆油进口量也只有几万吨 徽商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刘冰欣表示 阿根廷此次 ldquo 限期打折优惠 rdquo 后 预计会有一批国内企业考虑采购或加大采购量 若阿根廷的价格优势维持较长时间 可能会改变我国大豆进口格局 南美油粕市场竞争将加剧 美国大豆的生产空间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上述消息披露后 四季度国内油粕供需缺口有望得到弥补 相关品种价格快速下跌 从阿根廷大豆的出口能力来看 吴晓杰表示 截至9月中旬 2025年阿根廷大豆累计出口876万吨 去年同期仅450万吨 结合阿根廷大豆历史出口量及其国内压榨需求来看 预计年内还可出口200万 300万吨 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方面 阿根廷大豆已远远优于同时段巴西大豆 这必然会挤占巴西旧作大豆出口空间 同时 阿根廷大豆提前进入我国市场 也会降低我国对美豆的需求 从而利空美豆价格 对我国而言 在没有美国大豆参与的情况下 2026年一季度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存在一定缺口 若进口300万吨左右阿根廷大豆 将填补供应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 当前没有明确信息显示中方在中美经贸磋商中讨论增加进口美国大豆 刘冰欣表示 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国内油粕市场的供应缺口依然存在 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替代货源 据悉 继8月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后 中粮集团已从澳大利亚购买了9船油菜籽 国内现货价格承压 近期张家港豆粕现货价格再度跌破3000元 吨大关 国内市场方面 随着国产大豆逐渐进入收割上市期 豆一期价持续回落 在中央一号文件对大豆等油料作物扩种提产的支撑下 大豆种植补贴较高 今年大豆种植面积进一步增长 且东北天气良好 产量增加预期较强 据弘业期货农产品分析师陈春雷介绍 今年前8个月 我国累计进口大豆7331 8万吨 同比增长4 03 其中 进口非转基因大豆38 7万吨 同比大幅减少51 7 进口转基因大豆7292 9万吨 同比增长4 67 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 国内企业提前超买巴西大豆 使三季度油厂原料供应充裕 后期中美经贸磋商仍存在不确定性 阿根廷近期取消大豆和豆粕出口关税使其大豆性价比提升 吸引我国买家采购 展望后市 陈春雷认为 从下游养殖需求来看 生猪 禽类存栏量较高 豆粕饲料需求偏强 但国产大豆增产 豆粕供应充足 库存压力大 且远期阿根廷大豆 豆粕进口量可能增加 预计豆粕价格偏弱运行 ldquo 整体来看 生猪养殖持续去产能与控制体重对饲料消费形成压制 加之此前市场一致看多导致终端物理库存充足 豆粕 菜粕期价承压下行 预计短期维持偏弱震荡走势 rdquo 刘冰欣说
更新时间:2025-09-24 08: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