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280项符合查询结果。(搜索耗时:0.0000秒)
期货日报10月12日报道 假期过后 棕榈油连续下跌 一度跌破7000元 吨整数关口 一改节前止跌企稳态势 展望后市 棕榈油是继续维持弱势 还是转而走强呢 笔者作出以下分析 MPOB利好有限 马来西亚棕榈油局 MPOB 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 马来西亚9月末棕榈油库存环比上升9 60 至231万吨 马来西亚9月毛棕榈油产量为183万吨 环比增加4 33 马来西亚9月棕榈油出口环比下降2 11 至120万吨 报告前一项调查显示 马来西亚9月底棕榈油库存预计为238万吨 环比增加12 05 达到去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 9月棕榈油产量预计为186万吨 环比增加6 08 9月棕榈油出口量预计环比增加8 04 至132万吨 从数据情况来看 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累积不及市场预期 不过 从绝对数值来看 依然处于近十个月的高点 库存压力依然存在 另外 9月产量继续保持增长 与预期基本持平 也基本符合五年均值水平 显示增产情况依然维持 出口方面 低于市场预期 且处在近几年同期的最低点 显示需求表现不佳 总体来看 报告虽然好于市场预期 短期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利好支撑 但是由于库存压力仍大 总体报告利好有限 印尼方面 据印尼棕榈油协会 GAPKI 数据 印尼7月棕榈油库存为313万吨 6月为363万吨 印尼7月棕榈油产量增至477万吨 6月为442万吨 印尼7月棕榈油出口量为352万吨 6月为345万吨 从印尼数据来看 印尼产量保持增长 且印尼数据较为落后 从季节性走势来看 预计8 mdash 10月产量继续保持高位 从出口方面来看 印尼表现良好 且在近几年的同期对比中 处在相对偏高位置 对应前期中国和印度进口较大 也符合印尼出口较大的影响 库存方面 后期随着产量的增长 出口能否保持仍有待观察 利好支撑相对有限 国内库存压力较大 国内方面 中国粮油商务网监测数据显示 截至2023年第40周末 国内棕榈油库存总量为78 0万吨 较上周的67 5万吨增加10 5万吨 国内棕榈油库存压力较大 主要受进口量较大的影响 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3年8月棕榈油进口总量为62 14万吨 较上年同期的45 09万吨增加17 05万吨 同比增加37 82 较上月同期的50 97万吨增加11 18万吨 根据粮油商务网数据 10 mdash 11月 棕榈油进口量预计仍在70万 mdash 80万吨 总体进口量维持高位 对国内供应压力不减 而寒露过后 随着天气转凉 国内棕榈油需求明显转淡 在其他油脂库存也总体偏高的背景下 棕榈油去库压力依然较大 综合来看 预计MPOB报告带来一定的利好 但是力度将有限 在马来西亚仍需去库存 印尼继续保持增产 以及国内棕榈油库存压力较大的背景下 棕榈油价格难有明显起色
更新时间:2023-10-13 08:43:22
2023年10月6日 罗马 mdash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粮农组织 发布最新报告显示 国际食品价格指数9月总体保持稳定 植物油 乳制品和肉类价格指数下跌抵消了食糖和玉米价格的显著涨幅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是衡量一揽子食品类商品国际价格月度变化的尺度 2023年9月 该价格指数平均为121 5点 而8月的指数则为121 4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 9月的价格指数下降了10 7 较2022年3月的历史峰值则下跌24 0 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9月环比上浮1 0 主要受国际玉米价格上涨7 0 的推动 玉米价格走高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包括对巴西供应的强劲需求 阿根廷农民销售放缓以及美国密西西比河水位较低导致船运费用上涨 国际小麦价格环比下跌1 6 主要可归因于俄罗斯产量前景向好且供应充足 同时 由于进口需求普遍低迷 粮农组织大米价格指数环比微跌0 5 粮农组织植物油价格指数9月环比下降3 9 棕榈油 葵花籽油 大豆油和菜籽油的国际报价全线下跌 部分原因在于季节性产量增长以及充足的全球出口供应 粮农组织食糖价格指数9月环比增长9 8 创2010年11月以来的最高纪录 本月价格上涨反映出对来年全球供应前景趋紧的担忧日益加剧 早期预报显示 厄尔尼诺现象的广泛影响可能引发主要食糖生产国泰国和印度减产 不过 巴西目前收获的大量糖料作物和有利的天气条件抑制了世界糖价的环比涨幅 粮农组织乳制品价格指数9月环比下跌 2 3 连续第九个月下行 主要原因是全球进口需求不振 而主产区库存充足 此外 欧元兑美元走弱亦令国际乳制品价格承压 粮农组织肉类价格指数9月环比下降1 0 疲软的进口需求和充足的全球出口供应共同导致猪肉 禽肉及羊肉的报价下跌 相比之下 对牛肉瘦肉的强劲进口需求 特别是来自美国的需求 则推动国际牛肉价格出现反弹 世界谷物库存预报创历史新高 粮农组织2023年全球谷物产量最新预报数为28 19亿吨 同比增长0 9 产量预报上调几乎都源自俄罗斯和乌克兰因近期天气条件持续有利而上调了单产预测 相比而言 加拿大由于主要产区经历持续干旱 因此显著下调了产量预测 根据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 谷物供求简报 世界小麦产量最新预报数为7 85亿吨 粗粮产量预报数为15 11亿吨 同比提高2 7 世界大米产量最新预报数为5 231亿吨 2023 24年度世界谷物消费量预报数为28 04亿吨 环比略有下调 但仍然比上一年度水平高出0 8 其中 预计小麦食用消费量将超过饲料用量 世界大米消费量最新预测为5 205亿吨 这意味着大米消费量将连续两季没有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 原因是非食用消费量的持续减少预计将抵消人口增加带来的食用消费量增长 粮农组织2024年度季末世界谷物库存量最新预报数为8 84亿吨 较期初水平增长3 0 创历史新高 鉴于最新库存预报上调 而消费量预报下行 全球谷物库存量与消费量之比预计将达到30 8 粮农组织对2023 24年度世界谷物贸易量的最新预报环比基本持平 仍为4 66亿吨 但比2022 23年度预计将减少1 7
更新时间:2023-10-08 15:20:41
去年豆粕价格起伏波动不断 甚至有价无货 有些饲料厂因缺乏豆粕而进行限产 而且受豆粕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 饲料企业成本压力巨大 也不得不连续涨价 日前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文件中提到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针对大豆油料提到了饲用豆粕减量替代 豆粕减量化替代是目前降本的主流措施 可降低饲料中豆粕占比 缓解大豆供应趋紧 价格高企问题 同时可减少对原料进口的依赖 本着 ldquo 降本不降质 rdquo 的原则 我们在 ldquo 降本 rdquo 的同时还应该兼顾营养均衡 重点关注以下几项技术 科学调整饲料配方 合理降本 提质增效 1 ldquo 低蛋白 氨基酸平衡 rdquo 技术 ①目前使用的常规蛋白原料主要有 豆粕 棉籽粕 菜粕 花生粕 玉米蛋白粉 100元 蛋白 玉米DDGS 小麦胚 葵花粕 芝麻粕 柠檬酸渣等 豆粕价格上涨拉动其他蛋白原料价格上涨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 不同物种 不同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的替代方案 减少豆粕蛋白原料的添加 表1 中国猪饲料豆粕减量替代部分地区具体技术方案 ②针对不用物种 低蛋白不能无限制性 特别是肉鸡料 在山东肉鸭料已实现无豆粕日粮 蛋白降低幅度过大 氨基酸不平衡 会导致生产性能降低 常量蛋白日粮主要使用赖氨酸 蛋氨酸 苏氨酸 色氨酸来平衡氨基酸 低蛋白日粮则需要外源补充亮氨酸 异亮氨酸 缬氨酸和精氨酸等必需氨基酸进行强化和平衡 以保证生产性能的稳定性 ③豆粕替代性蛋白原料使用时 需要补充高效纤维素酶 果胶酶 蛋白酶 消除抗营养因子 以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 如葵花粕 棕榈粕 芝麻粕 瓜尔粕等 ④对玉米替代性谷物原料 可以增加大麦 高粱 糙米 豌豆 抛光粉等高蛋白谷物的使用 减少玉米 豆粕的应用 二次粉碎 对豆粕替代性蛋白原料利用发酵 发酵棉粕 发酵花生粕 酶解 酶解羽毛粉 酶解棉粕 膨化烘爆 膨化米糠 膨化羽毛粉 等预处理技术 提高饲料适口性和利用率 表2 中国猪饲料玉米减量替代部分地区具体技术方案 2 低能低脂 mdash ldquo 脂肪酸平衡 rdquo 技术 ldquo 支链淀粉 直连淀粉平衡 rdquo 技术 ①油脂价格居高不下 现在常规使用的能量原料主要有 稻谷 小麦次粉 米糠 稳定米糠技术 大米抛光粉 糖渣 猪油 鸡油 鸭油 豆油 棕榈油等 ②减量前主要使用鸡 鸭油 谷物原粮及副产品 当前油脂多样化 采用动物油脂与豆油 棕榈油 米糠油配合使用 应关注脂肪酸平衡理论 淀粉类原料用量增多时 需强化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的平衡使用 新玉米的后熟化 提高淀粉利用率 ③应用高效脂肪消化吸收促进剂 胆汁酸 脂肪酶 油脂预处理 脂肪酸平衡 工艺 提高脂类物质利用率 降低脂肪添加 实现与淀粉源协同增效 ④通过发酵 超微粉碎 高温延时熟化工艺等预处理技术 消除热敏型抗营养因子 提高饲料利用率 3 ldquo 杂粮 杂粕型多元化日粮 rdquo 技术 针对 ldquo 杂粮 杂粕 rdquo 型多元化日粮技术 应用高效酶制剂如淀粉酶 纤维素酶 蛋白酶 果胶酶 木聚糖酶 甘露聚糖酶 植酸酶等 消除抗营养因子 提高淀粉类物质 蛋白利用率 4 ldquo 低磷 钙磷平衡 rdquo 技术 ①常规提供磷源的原料主要有 磷酸一钙 磷酸二钙 磷酸一二钙 骨粉以及农副产品原料中包含的植酸磷等 ②无机钙盐减量前主要使用磷酸氢钙和普通植酸酶 多次专家研究提出育肥后期对磷的需要量大大降低 在保证钙磷平衡的前提下 通过高效植酸酶筛选应用技术 优化植酸酶的来源和添加量 通过植酸酶催化植酸磷的释放减少矿物质磷的添加 同时提高磷的有效利用 减少磷源浪费和排泄 节省成本 降低配方中总磷的含量 当然 添加植酸酶不能使植酸磷100 的释放 研究表明 无论添加多少植酸酶 植酸磷的最大释放量为50 5 ldquo 健康肠道 rdquo 技术 促吸收 使用酵母菌 乳酸菌 丁酸梭菌 芽孢杆菌等益生菌和功能性添加剂 精油 提取物 葡萄糖氧化酶等 实现菌酶协同 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保护肠道健康 提高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免疫力 6 降本增效与市场有机结合 真正实现增效 专家认为 去年生猪价格明显上涨 同时带动了毛鸡 毛鸭的价格上升趋势 主要原因是部分养殖户为博弈后市行情 非理性的过度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 就目前的猪料销售来看 育肥猪料上升较快 乳仔猪料并没有显著增加 导致市场供应量减少 猪价上涨 造成了生猪存栏量低 猪价行情好的假象 实际上 国内总体并不缺猪 能繁母猪 新生仔猪 育肥猪存栏量已连续多月上升 而且生猪价格目前已经处于过度上涨区间 价格波动风险明显增加 一旦压栏和二次育肥生猪集中出栏 届时猪价很可能会阶段性快速回落 给猪场造成巨大损失 另外 随着去年饲料成本上涨 育肥猪料价格一度达到近4 0元 公斤 加之育肥后期饲料转化率低 FCR高 压栏惜售也必然导致养殖成本的增加 二次育肥得不偿失 2020年初 很多生猪养殖企业就曾经因为过渡惜售心理造成了巨大亏损 建议养殖户谨记 ldquo 家财万贯 带毛的不算 rdquo 认清现实 顺势出栏育肥猪 现金及时 ldquo 落袋为安 rdquo 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在成本高利润低的大环境形势之下 降本可以让我们在重压之下存活下来 增效则可以让我们站稳脚跟走得更远 合理降本 科学增效 认清形势 顺势而为 愿畜牧行业早日熬过寒冬 快点迎来春天
更新时间:2023-05-08 13:28:53
摘要 脂肪酸 尤其是必需脂肪酸 在家禽饲养系统中越来越重要 可以改善禽类的健康和生产力 omega 6和 omega 3已经被证明是家禽生理 发育 生殖和有益健康必不可少的不饱和必需脂肪酸 通过调整家禽饲粮中脂肪酸的含量来增加鸡肉产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文综述了 omega 3和 omega 6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家禽生产性能 免疫抗氧化 蛋肉品质的影响 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在饲粮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能会影响家禽的免疫力 降低血液和蛋黄中的胆固醇和总脂含量 进而生产出对消费者健康有益的家禽产品 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omega 6和 omega 3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维持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其动态平衡对动物体内环境稳定和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动物摄入的 omega 3 主要是亚麻酸 和 omega 6 主要是亚油酸 PUFA 经过相应酶的转化和竞争 从而有利于饲粮中脂肪的合理利用和动物的脂质代谢 提供 omega 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包括大豆油 棕榈油 葵花籽油和菜籽油 提供 omega 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包括某些坚果 植物油和鱼油 Sujatha T 等 2011 鱼油 FO 又包括两种 omega 3 PUFA 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和二十碳五烯酸 EPA 因此在家禽饲粮中添加鱼油可能产生富含 omega 3的家禽产品 如蛋类和肉类 研究表明大量摄入 omega 3 PUFA 与高发的健康问题有关 如2型糖尿病 肥胖和冠状动脉疾病等 而保持适当的 omega 3和 omega 6 PUFA比例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性能 还可以降低这些不利于健康的风险 因此需要研究添加 omega 3和 omega 6 PUFA的适当水平 进而设计正确的比例 1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家禽生产性能的作用 饲料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提高家禽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限量补充脂肪和油脂作为脂肪酸的来源可以更好地利用饲料和能量 进而改善家禽生长和生产性能 Ebeid等报道称 日粮中添加 omega 3PUFA对鹌鹑的终末体重 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等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 而RajManohar等人认为 鹌鹑饲粮中添加 omega 3PUFA对其增重影响极显着 而对采食量和饲料效率无显着差异 饲粮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改善家禽的活重 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并且几乎没有对采食量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报道 综上所述 饲粮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或油类可提高家禽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且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2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家禽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作用 添加脂肪酸对家禽的免疫和氧化状态均有影响 饲料中添加 omega 3PUFA可以通过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调节免疫系统 并中和氧化剂和通过脂肪酸直接或间接增加抗氧化剂水平 降低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将氧化应激的风险降到最低 Al Mayah研究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饲粮中添加50g kg鱼油的鸡在接种后血清中产生更高的抗体 IgM和IgG 和球蛋白 除了产生IgM和IgG抗体外 omega 3和 omega 6PUFA也影响淋巴细胞和脾细胞的增殖 成熟以及细胞因子的产生 Fritsche等人研究表明 饲粮中添加丰富的 omega 3PUFA可使雏鸡血清和免疫组织中花生四烯酸 AA 水平降低50 75 而EPA和DHA水平升高 Ebeid等人发现 饲粮中添加低于35g kg的鱼油可诱导鸡的抗体效价 而富含 omega 3PUFA油 鱼油或亚麻油 的蛋鸡抗体水平高于富含 omega 6PUFA 玉米油 的蛋鸡抗体水平 Ebeid等人亦指出 鸡42日龄时通过新城疫病毒 NDV 的抗体滴度测定 饲粮中 omega 3PUFA对体液免疫有正影响 在感染性法氏囊病的肉鸡中 omega 3PUFA显示出有益的免疫反应 Jameel等研究表明 饲粮中添加鱼油的雏鸡的抗体效价及脾脏和法氏囊的百分比均显着高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 饲料中添加 omega 3PUFA可以调节家禽的免疫反应 在雏鸡生命早期 omega 3和 omega 6PUFA是炎症的调节因子 在细胞和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们有助于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从而防止病原体进入或感染 此外 其还具有通过信号传导 调节免疫细胞中细胞因子产生的能力 适量摄入 omega 3PUFA可提高蛋鸡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 chi 活性等抗氧化功能 降低鸡腹部脂肪和血清中的脂质过氧化水平 与添加橄榄油和牛脂相比 在饲粮中添加葵花籽油可显着减少禽类腹部脂肪的沉积 富含大豆油的饲料也可以减少腹部脂肪的沉积 这是因为富含 omega 3PUFA的饲粮改善了鸡腹部脂肪中调节甘油三酯合成的脂素 1的基因表达 Rahim等人指出 添加鱼油可降低肉仔鸡丙二醛 MDA 浓度和 omega 6∶ omega 3PUFA的比例 是因其诱导谷胱甘肽转移酶 GSH ST 有关 此外 富含 omega 3PUFA的日粮可增强禽类超氧化物歧化酶 GSH ST和心脏GSH PX活性 降低MDA水平 然而 尽管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禽类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但是仍然必须对脂肪酸进行评估和适当的监测 以防止对免疫状态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 饲粮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或油类可改善禽类免疫和抗氧化功能 但须对脂肪酸进行评估和监测 以防止对免疫状态产生不良影响 3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鸡蛋品质及营养的作用 omega 3不饱和脂肪酸包括EPA 二十碳五烯酸 DPA 二十二碳五烯酸 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 和LNA 亚麻酸 因为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 所以增加蛋黄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助于降低有害胆固醇的水平 而鸡蛋本身并不富含 omega 3多不饱和脂肪酸 因此 要获得富含 omega 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禽蛋 需要在家禽日粮中添加 omega 3多不饱和脂肪酸 且提供均衡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 omega 6 omega 3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1 蛋鸡饲粮中添加一定的花生油 鱼油 亚麻籽 鱼粉或藻类可提高蛋鸡中 omega 3脂肪酸含量 Ceylan等在饲粮中添加15g kg和30g kg水平的豆油 菜籽油和亚麻籽油 结果表明对产蛋量 蛋重 采食量 饲料转化率和活重均无显着影响 但饲粮中添加豆油的母鸡的蛋黄颜色较其他油浅 饲粮中添加亚麻籽油和菜籽油 30g kg饲粮 后 脂肪来源与饲粮中添加量之间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 而维生素E和 或有机硒可以提高 omega 3PUFAs的稳定性 降低生鸡蛋中的氧化作用 所以这些因素在 omega 3富集鸡蛋的销售 储存和蒸煮过程中起到了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 饲粮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或油类可增加禽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降低蛋黄胆固醇的水平 4 不饱和脂肪酸对禽肉质量的影响 在人类饮食中 omega 3PUFA明显减少 omega 6 omega 3PUFA比例不平衡 omega 3PUFA消耗的减少是由于 omega 3PUFA的主要来源海鱼的摄取量低所致 而公认的解决方案是生产适当的功能食品 调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禽肉中增加 omega 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能是人类饮食中此类酸的极佳来源 家禽肉类中 omega 3脂肪酸的含量 特别是EPA和DHA 可以通过添加含油鱼类副产品来提高 有人认为在饲粮中添加鱼油可改善肉仔鸡的肉质 Qi等认为 在鸡饲粮中使用 omega 3替代 omega 6对鸡皮下和肌内脂肪含量及肉质 颜色和嫩度 有显着影响 omega 3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麻酸的形式明显增加 亚麻酸是整个 omega 3家族的前体 为达成优化 omega 3富集饲养策略的同时又不影响家禽的生产性能 推荐肉鸡育种和屠宰前使用粉碎或整粒亚麻籽 含亚麻油 omega 3脂肪酸是保持肉类健康 氧化平衡和肉质所必需的营养 因某些日粮中会有 omega 3PUFA添加剂的存在 会使家禽肉类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降低 饲粮中高浓度PUFA 添加植物油 会降低肉类的储存稳定性 还可能会影响肉类的脂肪酸组成 但肉的pH 嫩度 烤损 韧性和多汁性等品质参数不受影响 Konieczka等人发现 如果饲粮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omega 6∶ omega 3的比例超过推荐水平 会对肠道上皮细胞造成损伤 而低 omega 6 omega 3PUFA比例增加了肉等组织的MDA含量 这会因过氧化变化而影响肉质 在2 和3 的添加水平下 鱼油和低脂油提高了禽肉的 omega 3PUFA水平 进而提高了肉的外观 风味 多汁性 嫩度和整体接受度等感官属性 但是 由于硫代巴比妥酸物质的增加 可能会对肉质造成氧化损伤 从而影响肉质 这种氧化不稳定性会影响肉质 从而降低消费者的接受度 Oken等人得出结论 在鸡肉饲料中添加鱼源产品会导致产品中产生不可接受的气味 这说明多不饱和脂肪酸非常容易氧化 在肉中产生的异味通常与鱼的味道有关 因此限制了此法的采用 并建议均衡补充 omega 3和 omega 6以防止氧化损伤和肉质损失 综上所述 饲粮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或油类 特别是EPA和DHA可以改善肉品质的各项指标 然而 PUFA极易受到氧化变质的影响 从而产生异味 这对消费者的接受度产生不利影响 特别是在使用鱼制品时 在家禽饲料中添加 omega 3和 omega 6PUFA可以促进家禽的免疫反应 提高蛋品的营养价值 改善肉质和提高家禽的生长发育 在禽类饲粮中添加花生油 鱼油 亚麻籽 鱼粉或海藻等可提高禽蛋 肉质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然而 因为多不饱和脂肪酸非常容易被氧化 导致禽肉产生异味 对肉类质量和消费者的接受度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 未来的研究应深入探讨如何生产出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脂肪酸组成好 成本低 对适口性和品质无负面影响 消费者容易接受的家禽产品
更新时间:2023-04-04 13:59:59
脂肪作为神经 皮肤 血液和肌肉等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于猪只全身 可分为皮下脂肪 内脏脂肪和肌内脂肪3部分 脂肪酸是脂肪的基本单位 在猪只生长发育过程中 猪肉肉质风味 饲料营养组成及猪产品加工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 猪肉中肌内脂肪的组成 含量和沉积是影响猪肉品质和加工风味的重要因素 第二 皮下脂肪可以防止过多热量扩散到环境中 减少猪只机体的热量散失 保持体温 脂肪导热性较差 能够缓冲外界压力和维持体温保护内脏 此外 脂肪作为高密度的能量物质 在用作猪饲料原料时 一方面 其独特的香气可以提高日粮的适口性 提高猪只采食量 另一方面 脂肪还可以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 改善猪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同时在促进脂溶性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等的吸收和降低饲料生产过程中粉尘及提高制粒效率等方面具有潜在的益处 在夏季高温应激条件下 饲料中油脂因热增耗低可以减少热应激对猪只的影响 最后 类脂中的固醇类物质可作为原料和前体物质转化为肾上腺素 维生素D 胆汁酸盐和性激素等 从而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 饲料脂肪是猪只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途径 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 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是生物体必需脂肪酸 猪只体内没有生化途径在脂肪酸甲基末端的第8个以上碳原子引入不饱和键 因此 必需脂肪酸必须由饲料中的脂肪提供或由机体内的特定前体物质转化而成 随着养殖终端需求及饲料企业的开发 已经将各种动 植物油脂通过不同配比和加工工艺制成功能完善 使用便利的脂肪粉 文章就脂肪粉的种类 性质以及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为脂肪粉在养猪业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脂肪粉 1 1 脂肪酸的分类和营养特征 脂肪酸是由碳 氢 氧组成的长度可变的碳氢链 它是中性脂肪 磷脂和糖脂的主要成分 目前 已有上百种脂肪酸从动 植物和微生物中被分离出来 自然存在的脂肪酸碳链长度为4 36个碳原子 其中12 24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占多数 脂肪酸按碳链长度分为短链脂肪酸 short chainfattyacids SCFAs C lt 6 中链脂肪酸 medium chainfattyacids MCFAs 6 le C le 12 和长链脂肪酸 long chainfattyacids LCFAs C gt 12 短链脂肪酸 SCFAs 主要包括挥发性脂肪酸 VFA 其营养功能首先表现在维持肠上皮细胞的形态功能及对肠黏膜的营养作用上 乙酸 丙酸和丁酸占总SCFAs的90 95 其余SCFA仅占5 10 SCFAs作为营养物质和信号分子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 一方面 丙酸和丁酸 尤其是丁酸 是维持畜禽小肠黏膜正常功能和调节细胞生长繁殖的必需物质 研究发现 VFA在结肠上皮细胞中通过参与膜离子交换的途径来维持细胞离子的平衡 对细胞的脂肪合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另一方面 肠道中的SCFAs具有调节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是结肠内有益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以调节动物机体代谢的信号分子 它通过宿主细胞表达的膜转运蛋白SLC5A8和细胞表面受体GPR109A GPR43发挥信号传递作用 常见的椰子油是中 短链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占比达60 以上 其中C12脂肪酸含量约为45 48 中链脂肪酸 MCFAs 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饱和脂肪酸 通常存在于动物母乳及少量液体油脂如椰子油 棕榈仁油 蒲葵等和一些海洋微藻类植物中 较长链脂肪酸碳链更短 熔点更低 较SCFAs稳定性高 作用于机体的时间更长 包括己酸 C6 0 辛酸 C8 0 癸酸 C10 0 和月桂酸 C12 0 等 MCFAs对猪只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和营养学功能 第一 MCFAs不仅是动物的能量来源 也能够调节动物机体脂肪 能量等物质的代谢 第二 MCFAs的水解能力是长链脂肪酸的数倍 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 而且能够促进长链脂肪酸的乳化 因此MCFAs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MCFAs分子量小 116 200 在动物体内不需要胆盐乳化就可被胰脂肪酶水解 且水解效果是长链脂肪酸的6倍 不依赖线粒体肉碱脂酰转移酶的协助转运即可经过门静脉循环系统直接运输到肝细胞线粒体内进行 beta 氧化 分解供能 第三 MCFAs对多种病原体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 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包膜病毒 真菌 藻类以及原生动物等 解离的MCFAs可进入细菌内并和细菌质膜中的膜蛋白结合 改变膜的通透性 使细菌膨胀受压过大而死亡 因此具有抑菌作用 通过破坏包膜病原体 如细菌和脂质双层包膜病毒 周围的磷脂膜 进而达到抑制细菌生长 诱导细菌细胞溶解和杀菌的作用 一般来说C10类癸酸和C12类月桂酸及其甘油酯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Bergsson等的研究显示 单癸酸甘油酯具有破坏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功能 单月桂酸甘油酯 GMLs 具有抑制细菌繁殖的作用 通过阻止细菌的细胞壁合成信号传导物质细胞内相关物质结合 除抗菌特性外 MCFAs和MCTs还具有免疫调节特性 G蛋白偶联受体84 GPR84 是MCFAs C9 C14 的特异性受体 其中C10 C12的作用最强 Sundqvist等证实 MCFAs 癸酸 月桂酸 在嵌合G蛋白 Gqi9 嵌合体的存在下能够激活小鼠GPR84 获得稳定表达N端标记的CHO GPR84细胞 使其抑制小鼠体内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 第四 MCFAs还有调节肠道微生态 改善肠道环境健康的功效 Dierick等的试验证明 MCFAs能够提高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 而隐窝深度有所降低 从而增加了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 使仔猪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扩大 减少了上皮淋巴细胞的数量 降低了细胞凋亡的风险 长链脂肪酸 LCFAs 又称高级脂肪酸 按饱和度分为饱和脂肪酸 SFAs 和不饱和脂肪酸 USFAs 多数LCFAs含有非共轭双键 含单个非共轭双键的脂肪酸称为单不饱和脂肪酸 MUFAs 包括棕榈油酸 油酸等 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共轭双键的脂肪酸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s 通常分为 omega 3PUFAs和 omega 6PUFAs 脂肪酸甲基端第3个碳原子上开始出现双键就是 omega 3PUFAs 主要包括 alpha 亚麻酸 ALA 二十碳五烯酸 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脂肪酸甲基端第6个碳原子上开始出现双键就是 omega 6PUFAs 主要包括亚油酸 LA gamma 亚麻酸 GLA 花生四烯酸 AA 研究显示 仔猪对乳脂的消化率为95 以上 然而不同日粮中脂肪酸饱和度 碳链长度 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不近相同 且添加量和添加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饲料中脂肪的消化吸收 断奶仔猪消化道和消化腺未达到成熟水平 断奶初期脂肪酶活性迅速下降 对LCFAs的消化利用率很低 常见的大豆油中LCFAs占比90 以上 因此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豆油往往导致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 棕榈酸属于长链饱和脂肪酸 是棕榈油的主要成分之一 因此仔猪对棕榈油的利用率不高 1 2 脂肪粉 脂肪粉是将不同油脂按照不同生理阶段猪只的理想脂肪酸模型和脂肪酸组成特点进行科学配伍 经过乳化和均质化过程处理后用特殊材料包被或吸附制成 可取代常规油脂提供高能量与功能性脂肪酸营养的饲料添加剂 母猪乳汁中的脂肪是由脂滴组成的 脂滴被单层磷脂和来自分泌细胞的蛋白质包围而成 极易被仔猪消化 而液体植物油脂在断奶仔猪小肠中难以形成胶束相 会限制饲料中脂肪酸的消化率 日粮中的磷脂作为良好的乳化剂 可以弥补仔猪胆汁分泌不足导致脂肪不能被充分乳化的问题 从而提高其脂肪的消化率 脂肪粉具有流动性好 运输储存及使用方便 不易氧化 消化利用率高 充分满足生猪能量和脂肪酸营养需求等优点 豆油 椰子油 棕榈油 鱼油等多种油脂是常用于脂肪粉复配的单体脂肪原料 1 3 脂肪粉加工工艺 脂肪粉主要分为包被型 载体型和颗粒型三种 包被型脂肪粉是液体油脂经乳化剪切后由玉米糖浆等包材包被而成 主要用于精炼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 以亚油酸和 alpha 亚麻酸为主 的植物油脂中 载体型脂肪粉是由单一或多种液体油脂经乳化剪切后与膨化玉米粉 玉米芯粉等载体充分混合而成 颗粒型脂肪粉由单一植物油或两种植物油 一般为棕榈油和大豆磷脂油 高温混合遇剧冷喷雾形成或高温混合喷雾形成 包被型脂肪粉是将植物油脂经过抗氧化和保鲜处理后与乳化剂在50~60℃环境下混合均匀 得到乳化混合溶液 将水 玉米糖浆 维生素 稳定剂等与乳化混合溶液混合并搅拌剪切 将均质化的浆料进行巴氏杀菌和喷雾干燥 粉碎和筛选 得到植物脂肪粉 包被型脂肪粉粗脂肪含量在50 以上 微黄或白色粉末 有特定的油香气味 各脂肪酸均衡 实现水相包被油相 具有特别水溶性 富含蛋白 单糖与维生素 喷雾干燥是制作包被型脂肪粉过程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干燥过程短 只需5 30s 可用于热敏性物料的封装 且该方法生产的粉末状微粒水分较低 保证了包被型脂肪粉的质量 相对于其他的处理方法 包被型脂肪粉的制作成本较高 通常在乳制品或乳仔猪日粮的配制过程中使用 载体型脂肪粉是由一种或多种植物油经过乳化均质后与载体和抗氧化剂 维生素等添加剂均匀混合而成 载体一般是玉米芯粉和膨化玉米粉 价格较低 成本易掌控 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及畜禽养殖阶段的变化 载体型脂肪粉的粗脂肪含量一般在40 60 左右 是棕黄色膨松性载体粉末 具有一定的油香气味 特别适合在水产 蛋禽和育肥猪中使用 颗粒型脂肪粉是由不同物料按照一定比例配比而成 棕榈油经水解 蒸馏等工艺之后得到棕榈油脂肪酸并与棕榈油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高温复配 遇剧冷喷雾形成 或通过喷雾干燥等工序后所得到固体颗粒产品 即为颗粒型脂肪粉 此种工艺同样适用于大豆油 玉米油 棕榈仁油等植物油脂 生产方法成本较低 原料简单 产品质量稳定 成品脂肪含量可达95 以上 为白色或黄色均匀性细小颗粒 2 脂肪粉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2 1 脂肪粉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 仔猪断奶后 营养供应由液态奶水突然变成固体饲料 固体饲料中的干物质在胃肠道中进行机械磨损 不断刺激断奶仔猪胃肠道黏膜 可使肠绒毛迅速磨损 萎缩 肠绒毛表面由高密度手指状变为扁平的舌状 隐窝加深 肠黏膜的损伤在断奶后持续7~14d 严重影响仔猪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 造成断奶仔猪能量摄入严重不足 出现 ldquo 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 rdquo 钟翔等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由棕榈油 磷脂油 维生素等混合而成的脂肪粉可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 但在日粮中添加豆油却没有表现相同的效果 棕榈油等植物油可以平衡饲料中的脂肪酸组成 提高饲料中的能量浓度和维生素含量 从而提高仔猪对日粮中脂肪 蛋白质 氨基酸 维生素等的利用效率 郑荷花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脂肪粉可有效替代豆油 成为仔猪良好的能量源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3 的脂肪粉可使粗脂肪 粗蛋白和粗纤维的消化率分别提高6 73 11 99 和4 46 使血清中三碘甲状原氨酸 T3 和甲状腺素 T4 水平分别提高0 58和23 82ng mol 使仔猪腹泻率降低18 2 改善仔猪生产性能 孙丽华等在断奶仔猪日粮中采用3 5 脂肪酸优化脂肪粉替代膨化大豆 可显著提高仔猪生长性能 降低腹泻率 不同油脂经科学配伍后 脂肪粉经脂肪酸优化后配比更加合理 脂肪颗粒减小 比膨化大豆粉中的脂肪更容易被仔猪消化利用 从而提高仔猪机体健康水平和生长性能 2 2 脂肪粉在母猪日粮中的应用 母猪在营养分配上遵循 ldquo 繁殖优先 rdquo 的规律 现代母猪的高度选育大大提高了其繁殖性能 营养需求也进一步提高 但母猪的采食调节能力差 泌乳期间母猪能量摄入不足不能满足维持自身能量需要和哺乳仔猪需要 因此 以能量为主的营养物质供应对于现代高产母猪潜在生产能力的发挥有重大意义 哺乳期母猪日粮既要满足自身的能量消耗 又要满足仔猪的哺乳需求 哺乳母猪日粮中所添加的脂肪主要转运到乳腺细胞中 以增加乳脂含量 改变乳汁和仔猪体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 从而提高仔猪肝糖原含量 提高仔猪成活率 将优化后的脂肪粉应用于玉米 豆粕型饲粮中 理想的脂肪酸模式使日粮脂肪酸组成满足母猪及仔猪的营养需求 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及仔猪的生长性能 吴先华等发现 母猪日粮中添加以棕榈油为主要成分的脂肪粉 母猪哺乳期的总消化能显著高于不添加脂肪粉的对照组 且脂肪粉的添加量为2 时 将哺乳期母猪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消化率分别提高2 和3 魏可健等发现 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粉使母猪乳汁中脂肪含量提高了46 2 乳脂率提高了26 72 使仔猪断奶重提高了8 08 说明日粮中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明显影响猪乳中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 哺乳动物日粮中 omega 3PUFAs和 omega 6PUFAs的功能活性均不相同 omega 3PUFAs是多种性激素的来源 而 omega 6PUFAs中的AA是促炎类激素的前体 因此应维持母猪饲粮中 omega 3PUFAs和 omega 6PUFAs的比例在适宜的水平 研究表明 降低饲粮中 omega 6多不饱和脂肪酸 提高 omega 3多不饱和脂肪含量 保持 omega 3与 omega 6最佳比例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仔猪免疫力及增重 添加脂肪粉使猪乳中 omega 3脂肪酸 C18 3 EPA和DHA 的含量由0 71 提高至1 69 使MCFAs C8 0 C10 0和C12 0 的含量由0 1 提高至1 87 张静等的研究也显示类似的结果 在妊娠母猪中添加椰子油和磷脂油粉后 母猪初乳乳脂含量分别提高了4 80 和2 51 2 3 脂肪粉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的应用 目前 脂肪粉对生长育肥期畜禽生长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反刍动物和肉鸡中 娄鹏等在肉鸡饲粮中添加10 以变性淀粉 可溶性油脂 抗氧化剂和复合糖为主要成分的脂肪粉可以将肉鸡肌肉的系水力提高7 39 降低肉鸡肌肉的剪切力 使上市鸡肉质幼嫩多汁 同时脂肪粉还可以将肉鸡肌肉中总抗氧化能力 T AOC 提高7 88 将过氧化氢酶 CAT 活力显著提高68 15 并将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31 46 从而提高鸡肉的抗氧化能力 有利于维持贮存期间鸡肉品质的稳定 刘融等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育肥期湖羊饲粮中添加3 棕榈油脂肪粉时 可以显著提高1 60日龄羊只日增重5 21 降低料重比8 78 将干物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1 13 和9 49 但添加量大于3 时 对湖羊的生长表现出抑制效果 因此日粮中脂肪粉的添加量需要控制在合理的比例 在生长育肥猪的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 日增重和出栏肥猪的背膘质量 缩短存栏时间降低育肥成本 但目前脂肪粉在育肥猪的应用主要偏重于解决配料现场液体油脂配料困难和改善毛色等问题 对于猪只生长性能与肉质改善报道少见 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数据累积 3 结论 脂肪粉产品替代液体油脂已经在反刍动物 蛋鸡 生猪养殖过程中广泛使用 大量动物试验证明脂肪粉既具有液态油脂的供能作用 合理的脂肪酸配比还对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及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脂肪粉在养猪生产中的研究较少 尤其是针对生猪不同养殖阶段脂肪酸的科学搭配的研究 因此 应加强对脂肪粉科学配伍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开发适合猪只使用的功能性脂肪粉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更新时间:2022-03-03 17:12:34
根据 大连商品交易所风险管理办法 经研究决定 我所将在2023年中秋节 国庆节休市前后对各品种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和交易保证金水平做如下调整 自2023年9月27日 星期三 结算时起 黄大豆2号品种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9 投机交易保证金水平调整为11 套期保值交易保证金水平调整为10 豆粕 豆油 棕榈油 乙二醇 苯乙烯和液化石油气品种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9 交易保证金水平调整为10 鸡蛋品种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7 投机交易保证金水平调整为9 套期保值交易保证金水平调整为8 聚乙烯 聚丙烯 聚氯乙烯品种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7 交易保证金水平调整为8 其他品种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和交易保证金水平维持不变 2023年10月9日 星期一 恢复交易后 在各品种持仓量最大的合约未出现涨跌停板单边无连续报价的第一个交易日结算时起 做如下调整 黄大豆2号 豆粕 豆油 棕榈油 鸡蛋 聚乙烯 聚丙烯 聚氯乙烯 乙二醇 苯乙烯和液化石油气品种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和交易保证金水平恢复至节前标准 其他品种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和交易保证金水平维持不变
更新时间:2023-09-22 08:15:19
尽管国内食用油价格大幅下跌 进口食用油价格低廉 但是印度不太可能提高精炼食用油关税 因为政府将降低通胀放在首位 由于全球价格疲软和进口关税偏低 棕榈油 豆油和葵花籽油等食用油进口大幅增加 国内行业已敦促政府提高毛棕榈油和精炼棕榈油之间的税差 以防止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 ldquo 倾销 rdquo 行为 目前孟买的24度精炼棕榈油到岸成本为850美元 吨 而毛豆油为860美元 吨 随着棕榈油 豆油和葵花籽油进口增加 2022 23年度 11月至次年10月 进口量可能从去年的1400万吨增至创纪录的1700万吨 不过周四印度食品部长乔普拉表示 尽管过去几周食用油价格尾随国际市场走低 他没有提议提高食用油进口关税 分析师指出 在今年稍晚举行的邦选举以及明年5月份全国大选之前 莫迪政府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遏制国内食品通胀 以赢得国内大量贫穷选民的支持 继2022年5月份禁止小麦出口后 7月份还突然宣布禁止出口非巴斯马蒂白大米 8月份还对洋葱出口征收40 关税 并向贫困家庭提供更多西红柿和洋葱补贴 莫迪政府预计将花费1万亿卢比 120亿美元 来控制食品价格 8月底公布的一项全国调查显示 近几个月来 印度人民对莫迪政府表现的看法有所下降 部分原因是通货膨胀 大约59 的人认为政府做得很好 低于1月份的67 行业组织呼吁拉大精炼植物油相对毛植物油的关税差 印度炼油协会 SEA 则敦促政府提高毛食用油和精炼食用油关税差 目前毛食用油的有效进口税为5 5 精炼食用油为13 75 二者差额为8 25 SEA执行董事B V 默赫塔博士表示 精炼棕榈油和毛棕榈油的关税差必须从目前水平提高到至少13 国内精炼行业才能避免受到巨量进口的冲击 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 印度已进口1391万吨食用油 同比提高近三成 9月8日 孟买港口的棕榈油到岸价格已经跌至860美元 吨 较上年同期的1044美元下跌18 豆油和葵花籽油的到岸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跌42 和30 为980美元 吨和935美元 吨 棕榈油占到印度食用油进口总量的近60 印度在2022年9月下调毛棕榈油 豆油和葵花籽油进口关税 12月份又将食用油优惠关税延长至2024年3月31日 印度主要从马来西亚和印尼进口棕榈油 从阿根廷和乌克兰进口豆油和葵花籽油 每年的棕榈油进口量约为800到850万吨 豆油270万吨 葵花籽油200万吨
更新时间:2023-09-15 09:43:56
近期 三大油脂价格中枢集体上移 随着MPOB报告以及美国农业部报告相继落地 油脂期价运行出现明显分化 豆油 棕榈油维持高位振荡走势 菜系走势较为独立 其中菜油期价连续刷新近4个月高点 主力合约攻回10000元 吨关口 5月底至今 菜棕价差由1000元 吨附近迅速走扩至2200元 吨之上 菜豆价差由600元 吨附近走扩至1700元 吨附近 ldquo 菜棕 菜豆价差走强 豆棕价差趋势不明显 主要因为国内菜油供应边际下降 产区菜籽受天气担忧提振 国内菜油引领油脂延续偏强走势 rdquo 徽商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郭文伟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目前国内进口菜籽高峰已经结束 7月进口菜籽到港骤降 油厂压榨菜油产量下降 菜油库存连续2周下降 从最高点59 3万吨降至50 4万吨 随着进口菜籽供应收紧 国内压榨菜油库存将继续下降 据东海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刘兵介绍 目前菜油季节性供应高峰已过 库存持续下滑 且在油脂消费淡季 终端出货要好于豆油 豆油库存增库趋势不变 棕榈油进口利润改善 到港增加 库存增加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 菜油 gt 豆油 gt 棕榈油 ldquo 近期 随着美国农业部将全球菜籽供需调紧 以及加拿大菜籽产区干旱风险扩大 菜系持续走高 但菜系后期波动风险扩大 菜油期货主力合约盘中资金阶段性回撤 也使得菜棕价差收缩 ldquo 供应预期分化是油脂价差走扩的主要驱动 rdquo 国元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刘金鹭预计 菜油单边将继续偏强 供应端趋紧是菜油走高的主要驱动 北美干旱天气冲击加拿大菜籽单产预期 同时欧盟菜籽产量较此前下调 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干旱问题将冲击澳大利亚菜籽产量 此外 我国二季度菜籽到港量减少 油厂压榨节奏开始放缓 国内菜油产量加速下滑 库存持续下降 ldquo 产地与国内供应均存在回落预期 菜油价格存在继续走高驱动 rdquo 记者了解到 近期豆油利多驱动有限 美国农业部7月供需报告未调整美豆新作单产 叠加近期美豆产区迎来关键降水 为美豆减产题材降温 目前 美豆干旱面积与优良率受益于7月中上旬的降雨 大豆产区干旱继续缓解 干旱面积从60 降至57 优良率止降回升至51 但仍低于过去5年均值62 郭文伟分析称 7月下旬 美豆主产区降雨形势再次变得严峻 近半数的主产区降雨偏小 生长前景依然受到挑战 在种植面积大幅下调的背景下 市场对美豆生长关键期的天气变化更为敏感 这有助于美豆期价保持强势 对国内豆油期价带来较强的原料成本支撑 不过 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充足 油厂持续压榨 豆油产量稳定供应 中短期国内豆油库存持续累积 拖累豆油反弹空间 ldquo 后期来看 棕榈油仍将是决定三季度油脂价格重心的核心品种 rdquo 刘兵表示 6月底 马棕库存较5月增长1 9 至172万吨 远低于市场预期 6月 马棕产量下降4 6 至145万吨 而棕榈油出口量增长8 6 至117万吨 超出市场预期 棕榈油相对竞品油的价差不断扩大 马币疲软 中印等棕榈油库存减少 都支撑着出口需求复苏 事实上 豆棕价差依然维持在150美元 吨的高位 7月以来 马棕出口环比继续改善 刘兵表示 短期国内棕榈油相对菜豆有偏强支撑 然而 从整个增产周期来看 随着产地高频数据不断验证产量增加 增产预期逐步兑现 这将成为国内外油脂潜在的压力 反观美豆油 7月美国油厂将进入季节性检修 豆油产出减少 库存加速去化 此外 随着原油价格走高 预计美豆油将带动国际油脂价格弹性放大 国际豆棕价差或维持在高位 东南亚棕榈油的出口前景依然乐观 供需双强将缓解东南亚棕榈油季节性增产压力 展望后市 刘兵认为 国际油脂价格将继续偏强运行 国内油脂成本支撑增强 其中 棕榈油将继续稳固油脂价格重心 价差方面 菜油供需基本面支撑强 黑海地区粮食出口协议延期的不确定也较大 因此 预计菜棕价差阶段性回撤之后仍有望走扩 但豆棕价差上行空间相对有限 ldquo 从油脂基本面来看 相对豆油而言 国内外菜油供应预期收紧 而国内外棕榈油供应边际宽松 仍支撑菜豆 菜棕价差继续走扩 rdquo 郭文伟说 在刘金鹭看来 三季度菜系供应趋紧 豆棕维持累库预期 但在美豆新作定产前 天气问题将在成本端支撑豆油 棕榈油产地处于增产周期 表现或较豆菜偏弱 因此 预计菜豆 菜棕价差存在继续走扩的预期
更新时间:2023-07-18 21:09:57
德国汉堡的行业刊物 油世界 表示 2023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可能增至5620万吨 比去年增长400万吨或8 全球生物柴油产量的增长将主要来自美国 其生物燃料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250万吨 比2022年增加230万吨 在印尼 随着今年实施B35 35 棕榈油 而不是之前的30 生物燃料掺混政策 印度尼西亚的生物柴油产量预计也会增加 2023年全球生物柴油生产中的棕榈油消费量将达到2030万吨 同比增加160万吨 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 豆油在生物柴油行业的消费量可能同比增加60万吨 达到1280万吨 油世界称 东南亚正在积极发展棕榈油基的生物柴油行业 而北美和南美则正在积极使用豆油生产生物柴油 而欧盟正在积极发展菜籽油产业 葵花籽油实际上不用于生物柴油
更新时间:2023-07-07 08:43:04
分析师表示 考虑到美国大豆预期减产 天气状况以及令吉走弱等因素 今年剩余时间毛棕榈油价格将保持在每吨3 400令吉上方 美国农业部 USDA 上周五发布的种植面积报告显示 2023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8350万英亩 比去年下降5 受此利多提振 周一 7月3日 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 BMD 毛棕榈油期货大涨超过5 创下3月份以来最高水平 主要受到芝加哥豆油暴涨的支持 美国农业部还预计今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将增加6 2 达到9410万英亩 这与市场预期恰恰相反 分析师曾预计大豆种植面积增加而玉米种植面积下降 新加坡棕榈油分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赛西亚 middot 瓦尔加指出 本周一毛棕榈油期货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涨幅 成交最活跃的9月期约一度涨至3 994令吉 吨的高位 涨幅达到205令吉或5 40 而8月合期约一度上探4 000令吉的高点 由于美国大豆种植面积数据远低于预期 上周五芝加哥豆油期货涨幅接近7 给棕榈油带来比价提振 数据显示 上次毛棕榈油价格涨至这一水平还是在3月15日 当时达到每吨3 927令吉 今年迄今为止的高点是3月3日创下的每吨4 290令吉 银河联昌投资银行的研究主管黄丽雱表示 周一的涨势主要归功于美国农业部的播种面积报告 但是市场对厄尔尼诺可能影响油籽和油棕作物的担忧 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内支持毛棕榈油价格保持升势 如果作物状况继续下降 棕榈油 价格可能继续上涨 美国农业部的季度库存报告还显示 截至2023年6月1日 美国大豆库存水平同比降低18 为7 96亿蒲式耳 衍生品交易机构IcebergX公司的交易员DavidNg说 美国大豆主产区一直干旱 因此单产会受到影响 大豆播种面积大幅下调 支持大豆及制成品价格进一步飙升 不过他警告说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慢于预期 对毛棕榈油的需求减弱 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可能膨胀 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 今年下半年毛棕榈油价格将保持在较高区间 目前豆油和毛棕榈油的价差为每吨350美元 1 633令吉 到400美元 远高于正常价差150 250美元 这意味着毛棕榈油比豆油更有竞争力 这表明 与豆油相比 毛棕榈油的上涨空间更大
更新时间:2023-07-06 09: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