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年底部调整,我国奶牛养殖业进入加速变革期。多家原奶上市公司近期发布财报显示,2024年我国原料奶产量4079万吨,出现2018年以来首次下降,牧场产能出清节奏明显加快。提高奶牛单产、淘汰低产牛只,成为奶牛养殖业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盈利能力的共同举措。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原料奶(生鲜乳、原奶)总产量4079万吨,同比下降2.8%,是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原料奶产量增速分别为5.1%、2.1%、-5.8%、-9.0%,产能出清节奏明显加快。

  澳亚集团在财报中指出,2023年下半年起至今,奶业供给侧整合一直持续。部分竞争力较弱、效率低下的中小型个体经营或家庭经营的奶牛牧场被迫退出市场。估算截至2024年前三个季度,10个主产省份的奶牛存栏数量减少6.7%。

  2022年—2024年,新三板挂牌企业骏华农牧连续亏损。由于2024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且净资产为负,其股票交易自2025年5月6日被实行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为“ST骏华”。2025年2月,该公司还经债权人申请启动预重整程序。主办券商近期提醒,相关风险事项涉及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导致触发强制终止挂牌情形。

  2024年4月,挂牌不足3年的沃野牧丰宣布退出新三板,背后是业绩连续亏损,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自2022年完成重整后,新三板挂牌企业上陵牧业一直业绩不振,2024年未弥补亏损超过实收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始终未能解决。2024年,“北交所乳业第一股”骑士乳业迎来十年来首亏,且因业绩预告“变脸”但未及时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而受到北交所通报批评。

  中国圣牧也在2024年财报中分析称,在困难形势下,约有80%的牧场加快了低产奶牛的淘汰,同时也有相当部分的牧场开始出售母犊牛以及后备牛以缓解当前经营压力。对于奶牛养殖行业来说,当前除了要拥有稳定的原奶销售渠道以外,保持健康的债务水平、合理的现金储备能力,是维持牧场生存的重要条件。

  供需矛盾突出,导致我国奶价、牛价均近年来保持低位运行。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8月—2024年12月,全国平均原料奶价格由4.4元/公斤下降至3.1元/公斤。2024年,奶业主产省生鲜乳均价为3.32元/公斤,同比下降13.5%。

  对于今年奶价走势,伊利股份近日在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终端需求变化的超预期,原奶产能释放速度的超预期,带来此轮奶价下行。预计2025年原奶供需格局整体比2024年好一些,上游产能优化趋势还在延续。一方面,今年以来牛肉价格开始上行,牧场退出意愿会增加;另一方面,4月份由于关税原因,饲料价格有一些上涨,也会加快上游产能出清。“总体来看,大趋势是朝着供需平衡方向发展,特别是三季度有双节,预计原奶供需能实现阶段性平衡。”

  现代牧业总裁也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国内原奶产能降幅提速,跌幅超过5%。从2025年1-2月份市场情况看,国内奶牛产能正在加速调整,随着中小牧场加速退出以及刺激消费政策提振,市场供需平衡有望在三季度出现,“本轮奶业深度调整应该会在下半年看到行业拐点”。

  丨来源:新京报

  丨本期编辑:董仙鹤

  丨校读:董仙鹤

  丨监制:张耀 封斌

  丨总监制: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