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关税政策冲击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扰动,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支撑不足,运价总体在低位运行。对于下半年的航运市场走势,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家栋基于对政策导向、航运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周期规律等影响因素的综合判断表示,下半年全球海运价格或回升向好。

  在7月10日于广西桂林举行的第十六届大宗粮油产业大会上,魏家栋重点分析了全球粮食海运市场的前景。

  从中长期来看,全球粮食运量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过去数十年伴随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全球粮食海运量大幅增长。魏家栋认为,受人口增长、饮食结构变化以及生物燃料需求上升等因素驱动,全球粮食贸易规模预计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从贸易格局看,全球粮食的供应和需求有望进一步集中化:大豆主要由南美、美国出口,流向中国等亚洲地区;玉米、小麦等主要由美国、南美和黑海地区出口,流向亚洲、非洲、中东等地。在出口端,随着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南美粮食出口的全球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进口看,亚洲地区的粮食需求将继续增加,中东和非洲的需求也将保持刚性。

  粮食绿色供应链的发展进程将进一步提速。航运是全球粮食运输的最主要方式,今年航运业的绿色转型正式进入强制减排与成本内化阶段,将通过政策驱动与技术升级,加速淘汰高碳船舶。从市场反应来看,今年,绿色替代燃料船舶在新船订单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在能源选择上,粮食运输的主力船型巴拿马型船更青睐液化天然气和绿色甲醇。同时,新造船舶也愈发重视能效优化,通过优化船体结构、提高螺旋桨效率、加装专用节能设备、采用风帆辅助推进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魏家栋表示,减碳进程涉及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生产、贸易和终端消费企业。其间,如何合理分摊减碳成本,并借助绿色转型机遇实现商业合作模式的革新,是当前货主和航运企业急需探讨的关键话题。

  同时,粮食供应链较为脆弱,极易受到风险事件的冲击。近年来,国际干散货海运运力供过于求,粮食海运费处于较低水平,导致行业承载风险的阈值降低。经济贸易政策、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极易扰动运费市场。鉴此,魏家栋表示,供应链各方要顺应国际社会对粮食运输和供应安全的重视,携手应对市场波动和风险。

  “总的来说,我们看好全球粮食贸易的中远期发展前景。”魏家栋表示,各利益相关方通过深化合作能够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共同平抑市场周期波动。供应链要素的有效整合可持续推动全链条运输总成本的降低,实现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