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玉米库存持续减少,南、北港口库存均处于近年低位,支撑港口玉米价格具备较强抗跌性。不过,由于当下储备拍卖政策持续执行,也将制约玉米反弹空间。在10月份新粮上市前,预计现货价格继续围绕2200-2300元/吨区间波动。新季方面,今年产区墒情较好,国内玉米产量有望出现增长,在供应端趋于宽松且种植成本下降的背景下,预计等新季玉米大量上市后,现货价格将再度承压下行。
一、流通趋紧支撑价格
随着时间推移,旧作玉米库存逐步消耗,市场可流通余粮持续减少——少部分留存于产地贸易商手中,大部分集中至港口流转。截至八月初,北方四港玉米库存合计190.5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9.7%;南方港口内、外贸玉米合计89.6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6.1%。从绝对量看,南北港口库存均处于近年相对低位,侧面印证当前旧作玉米库存偏紧的现实。加之今年渠道建库意愿较低,后续港口库存将持续去化,直至新季玉米上市后方能补充。因此,在现货库存愈发紧张的格局下,港口玉米价格预计具备较强抗跌性。
二、替代持续发力
玉米供应除国产外,当前市场焦点集中于替代端。从历史经验看,替代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进口谷物替代,二是国产谷物替代。进口方面,本作物年度(去年10月至今年6月)国内进口玉米替代谷物合计 1573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69.49%;从当前采购进度测算,新季玉米上市前,进口难有明显增量。国产替代方面,主要依靠当季小麦和储备拍卖调节。分项来看,因产区玉米价格仍处高位,小麦替代存在利润空间,后续对玉米的替代效应将保持稳定。因此,供应端的核心变量集中于拍卖端:7月初以来,中储粮陆续拍卖早期采购的进口玉米,截至目前累计挂牌308.59万吨,实际成交120.16万吨,成交率约38.94%。拍卖政策出台后,市场对旧作玉米紧张的担忧显著缓解,贸易商兑现利润意愿增强,玉米流通量增加,价格随之回调。当前拍卖仍在持续,每周计划挂牌约20万吨进口玉米。综合来看,政策旨在缓解供应压力,并无打压国内粮价的意图。但由于拍卖政策持续发力,后续玉米反弹空间相对有限,预计价格将维持区间震荡。
三、成本支撑减弱
新季玉米方面,产区大多已进入吐丝阶段,再有一个多月即可成熟上市。本年度产区墒情良好,降水量与积温均适配作物生长,截至目前玉米生长状态整体向好。若后续无重大天气扰动,预计新季产量较上一年度将有所增长。种植成本方面,因产区地租成本下降,新季玉米种植成本较去年下滑约6%,折算至港口后,成本较去年下降100-150元/吨。综合产量预期增长与成本下降的双重因素,新季玉米上市后,价格中枢较上年度预期下移。
四、后市价格走势
总结来看,后续玉米价格的演变路径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粮上市前,市场供应主要依赖旧作库存、进口及国产替代支撑。当前旧作库存逐步见底,进口增量有限,储备拍卖持续进行,在此背景下,玉米价格将延续上有顶下有支撑的震荡走势。第二阶段为新季玉米上市后,需重点关注产区售粮积极性。在供应增量与成本下滑的大背景下,价格预计仍将承压下行,直至国内消费出现好转或产区显现惜售情绪,行情才可能迎来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