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玉米盘面再度调整,原因在于一方面国内玉米供需仍旧偏宽松,新粮上市陆续开始,供给端压力有所增加。另外,国际方面,9月USDA报告显示全球玉米虽有下调但幅度较小,主产国美国仍旧产量较高,加之近期中美会谈,政策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放松可能。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周11日黑龙江北部、13日黑龙江西部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并伴有大风天气,造成低洼农田短时渍涝及局地作物倒伏。阴雨寡照天气不利于玉米等作物正常灌浆及已成熟作物收晒。这在一定程度上利好玉米价格。后市来看,需密切关注主产区天气变化,或对新作玉米收获和晾晒带来影响;另外,新作玉米上市节奏也应密切关注,若产量无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后市盘面或继续围绕种植成本附近偏弱运行。

  新粮零星上市 国内供需偏弱

  上周东北新季玉米上市,辽宁地区新粮价格以下行为主,黑山地区潮粮价格下调2 分左右;但黑龙江新粮价格却相反,部分深加工企业上调玉米收购价格,黑龙江新季玉米潮粮价格暂高于去年。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延续下跌趋势。本地春玉米和蒜茬玉米供应市场,加上东北货源,市场整体供应尚可,深加工企业采购意愿不强,不断压价收购。下游企业多数按需采购,库存缓慢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夏玉米开始逐渐上市,目前仍然处于季节性下跌的趋势中。

  另外,受进口配额管理和美国滥施关税影响,玉米进口明显减少,将2024/25年度玉米进口量估计值调减至本月的300万吨。新季玉米集中上市期临近,贸易商持续出售手中余粮,陈季玉米价格稳中偏弱运行。

  USDA9月报告偏空 关注后续政策演变

  美国农业部(USDA)9月月度报告显示,2025/26年度全球玉米总产量预估为12.8658亿吨,较8月预估减少200万吨。虽然有所下降但供给量依旧较高。尤其是美国方面,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的9月供需报告显示,今秋美国玉米收成将创历史新高,超过两年前创下的纪录。美国农业部在月度供需报告中称,尽管玉米出口预计将达到创纪录水平,但美国的玉米供应量将增加59%,达到七年来的最高水平。美国农业部还下调玉米单产预测,但由于提高对收割面积的预估,总产量有所上升。

  美国农业部上调玉米产量预估至创纪录的168.14亿蒲式耳,上月预估为167.42亿蒲式耳。其预计平均单产为每英亩186.7蒲式耳,低于8月份的188.8蒲式耳。2025/26年度的美国玉米期末库存预计为21.1亿蒲式耳,略低于美国农业部一个月前的预测,但仍是自2018/19年度以来的最高库存。上周,中美贸易代表在西班牙举行会谈,需密切关注后续中美贸易方面可能的缓和情况。

  后市重点关注玉米产区天气和新作上市节奏

  预计未来10天,15~21日,四川、陕西、河南、云南等地降雨日数多,一般为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强降雨时段为17~18日、20~21日,其中川陕交界处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具有一定的极端性。频繁降雨易导致低洼农田积水,旱地作物根系早衰,已成熟作物不能及时收获晾晒,易发芽或霉变。同时,持续阴雨寡照会导致秋粮作物灌浆速度下降,不利于秋粮作物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15~18日,将有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带来4-8℃降温,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内蒙古中东部可能出现零星霜冻,不利于玉米灌浆。

  新粮方面,短期内,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新粮上市节奏是关键。当前东北新季玉米上市进度受降雨影响有所延迟,如辽宁黑山等地,导致短期流通粮源偏紧,叠加陈粮库存见底,支撑东北地区价格小幅反弹。中期来看,10月中旬至11月,新粮将开始集中上市,价格下行概率加大。若后市天气扰动较小,东北新粮将加速上市,叠加华北新粮上量高峰,市场供应压力将集中释放。后市玉米价格或将围绕种植成本附近偏弱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