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北方多地降雨,给粮源流通造成不小的阻碍,玉米市场整体呈上涨态势,再加上小麦开始呈范围飘红,不少分析机构认为小麦玉米迎来新的利好因素,七月收官注定要迎来“大翘尾”行情,真的是这样吗?本轮小麦玉米上涨能持续多久?能否突破“封锁”再上一层楼呢?

  本轮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造成的,山东企业门前到货一直维持百余台,企业为了维持生产所需只能不断上调收购价,但这样的局面隐患极其明显,要知道降雨过后高温高湿的环境势必会逼迫不少老板选择出货,市场上量增多的后果就是价格的下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玉米不存在“翘尾”的行情!

  其次就是目前玉米市场所面临压力还有政策层层面、不仅进口玉米拍卖在持续,定向粮的投放也要启动,再加上南方春玉米入市及北方八月份部分玉米也将市场,市场粮源得到补充,企业的话语权会开始慢慢加重,以目前的局面来看,今年的青黄不接期基本消失了,而本就不存在缺口的玉米市场随着粮压增大,价格易跌难涨!

  三是目前玉米下游市场的需求持续疲软,按照时间推算,需求呈复苏状最早也要等到八月下旬了,另外就是饲料企业目前库存普遍较为充足,基本在一个月左右,这也会导致山东价格涨跌很难在引起周边企业的跟风,而一旦持粮主体的短板爆雷,那么对玉米来说就是一场较大的灾难!

  四是当前阶段的持粮主体心态早已发生变化,毕竟目前的价格依旧较为,对于持粮主体来说利润依旧较为可观,而继续持有的风险却在上,这表现的较为明显的当属东北地区,预计本轮雨后,各地渠道粮的入市速度会再次加快!

  所以从多角度来看,山东地区的玉米价格月末要“大翘尾”小编是不认可的,而从天气预报显示来看,未来北方多地依旧有降雨来袭,价格也不具备大跌的条件,所以以山东为首的这些企业未来一段时间价格多以震荡为主,不具备破位突破的条件!

  反观东北地区,虽说个别企业小幅调整, 但整体依旧求稳,从价格差来看,东北地区还有些许的上涨空间,但短期内很难再上1.2元/斤的位置,所以建议持粮主体一定要逢高出货,特别是那些存粮较多的老板,现阶段天气偏向利空了,另外就是东北地区的渠道余粮一直是个迷,但肯定要高于市场的预期,而本地企业的需求相对有限,最终还是要流入华北山东及南方销区,随着山东进入震荡期,东北持粮主体的利润空间就会被压缩!如果在考虑到政策层面的影响,无论是进口玉米的投放还是粮库的轮出,市场整体的供应面开始显得宽松起来,这不利于东北价格的稳定!所以咱才多次建议东北地区老板要学会加速出货,切勿盲目追涨!

  关于小麦玉米本轮能涨多少的问题,先说玉米,小编建议大家千万别抱过高的期望值,昨日山东已经开始出现回落的局面,虽说还不至于全线降价,但也为时不远了,而那些想继续博后续行情的老板,小编建议要降低库容,分批分段出货是首选。至于小麦市场,最近两天表现的还不错,但上涨的幅度并不多,目前依旧没有什么出圈的表现。千万咱一直再说,小麦市场表现温和是正确的,毕竟头上戴着“紧箍”呢!

  目前小麦市场流通粮源极为充足,可谓是新陈齐上阵,又叠加面粉目前正处于消费淡季,高温制约存储和走货,企业的开机率低迷,而近期饲料企业采购目光转移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小编才说小麦短期内不具备持续上涨额动力,至于拍卖市场传出1.35元/斤的底拍价,看看年限和质量,再看看成交情况,要知道上次1.25元/斤都流派了,更别说现在了,在这哗众取宠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就不需要去了解了,总之一句话,这是个例但大概率后面还会有,但根本不具备参考性!

  小结:玉米面临较强的出货压力,行情冲高后会陷入一段时间的“虚弱期”,也就是小编一直在说的区间震荡,目前玉米处于多空交织期,但实际落袋的利空因素并不多,再加上目前玉米市场供应依旧偏紧,持粮主体心态稳定,而政策端更多的还是求稳,而企业目前是不具备强势打压持粮主体的条件,不过随着供需双方的博弈继续,价格波动的速度也会加快, 虽说波动整体受限,甚至会在上涨的这几十块钱来回波动,但玉米市场确实也缺乏了继续上涨的基础,建议市场主体理性看涨,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购销计划。接下来继续关注麦收腾仓情况,玉麦价差、政策端投放以及市场购销节奏,远期行情走势有待观察。

  小麦的上涨小编认为不具备持续性,属于正常的区间震荡,当然和降雨有直接关系,目前小麦主要依靠的就是政策的提振,保护了价格的底部稳定, 其它的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利涨因素, 反倒是利空一抓一大把,虽说不存在大跌的可能性,但想有什么突破也是很难的,小编认为9月份之前小麦不会有什么大动作,很难超出1.25的上限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