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8日当周,全球油籽市场普涨,芝加哥大豆期货从三个月低点反弹,主要受美国大豆需求强劲及豆油期货飙升推动。

  周五(7月18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11月大豆期约报收10.3575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涨2.83%;8月船期1号黄大豆在美湾的现货平均报价为每蒲11.2275美元,上涨2.98%。12月豆粕报收每短吨288.8美元,上涨1.83%;12月豆油报收每磅55.59美分,上涨3.62%;泛欧交易所11月油菜籽期约报收484.50欧元/吨,上涨1.9%;加拿大11月油菜籽期约报收700.3加元/吨,上涨2.58%;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现货报价为每吨405(含33%出口税),上涨2.5%。ICE美元指数报收98.198点,比一周前上涨0.69%。

  过去一周里,CBOT基准11月大豆期货成功突破50日及100日均线阻力。核心驱动来自三个方面:首先,美国中西部即将到来的高温天气引发单产担忧,预计下周中西部气温将达90-100华氏度,可能影响正处于关键结荚期的大豆;其次,NOPA数据显示6月大豆压榨量达1.857亿蒲,创同期历史纪录,而6月底豆油库存降至五个月低点1.366亿磅,显示国内需求强劲;第三,中美贸易谈判进展传闻为市场提供心理支撑。美国农业部报告向未知目的地销售12万吨新作大豆,市场普遍猜测最终买家可能来自中国。印尼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也可能有助于美国出口增长。印尼为美国大豆的前五大买家之一。

  但是南美供应前景庞大,继续对大豆上涨空间构成制约。巴西ABIOVE将2024/25年度大豆压榨预期上调30万吨至5780万吨,反映生物柴油掺混率将从14%提至15%的政策影响。罗萨里奥交易所将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上调100万吨至4950万吨,但是33%的出口关税导致农户周销售量大降70%至65万吨。

  从基金动向看,投机者在豆油期货上持有4万手净多单,反映市场对生物燃料需求的乐观预期;同时基金在豆粕上持有创纪录净空单。

  技术面,11月大豆合约已填补7月7日跳空缺口,下一阻力位在10.50美元。

  未来一周,中西部实际降雨情况与中美贸易动向将成为左右价格的关键因素,若高温损害确认,可能推动价格测试年内高点。

  以下是过去一周的要闻摘要。

  中国买家将重返美豆市场,年底前或需进口1500万至2500万吨美豆

  2025年7月中旬,中国是否重启采购美国大豆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周三美国农业部报告对未知目的地销售大豆的消息一度推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价上涨近2%。不过巴西行业人士认为,尽管中美尚未达成明确的农产品贸易协议,中国依然面临“想不想买”与“不得不买”的现实困境。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大豆4937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6月单月进口1226万吨,主要来自巴西和阿根廷。过去五周中国共购入183船大豆,巴西占109船,阿根廷74船,美国为零。尽管如此,业内人士指出,仅靠巴西和阿根廷无法完全满足中国全年需求,中国仍需从美国进口1500万至2500万吨大豆。

  巴西虽为中国头号大豆供应国,2025全年对华出口将达8100万吨(占到巴西总出口量的75%),但与中国全年1.12亿吨进口需求相比仍有缺口。阿根廷和巴拉圭虽有部分供应能力,但尚不足以填补这一空白,特别是阿根廷在2024年一度是全球第三大大豆进口国,意味着美国可能成为中国唯一可靠的大豆进口补充来源。

  专家指出,尽管中国政府对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但目前主要负责采购的多为国企,关税对私营企业影响更大。

  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复杂局势背景下,中国仍有可能在年底前加快美豆采购步伐。与此同时,大豆到港节奏正在放缓,市场预计中国将减少豆粕产量与库存,意在为10月至次年1月期间可能从美国采购腾出空间。分析人士以巴西马托格罗索州为例指出,该州可供出口的大豆供应已变得稀缺,从而促使中国买家向美豆市场。

  美国大豆优良率大幅提高,超过市场预期

  美国农业部的作物周报显示,截至7月13日,美国大豆出苗率为100%,高于前一周的96%。大豆扬花率为47%,上周32%,去年同期49%,历史均值47%。大豆结荚率为15%,上周8%,去年同期17%,历史均值14%。大豆优良率为70%,为2016年以来同期最高作物评级,高于一周前的66%,去年同期68%,分析师预期为67%。干旱监测报告显示,截至7月15日,大豆处于干旱地区的比例为7%,一周前9%,去年同期5%。

  美国全国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周六发布的未来三天降雨预测显示,7月20日到23日,中西部将出现大范围降雨过程,穿过衣阿华州、伊利诺伊州、印地安纳和肯塔基州的降雨带将带来0.75英寸到1.50英寸降雨,局部雨量可能达2.50英寸。

  美国陈作大豆出口销售符合预期,新豆销售超市场预期

  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7月10日当周,2024/25年度美国大豆净销量为27.2万吨,较上周减少46%,较四周均值减少39%,与市场预期相符。2025/26年度净销量为53万吨,远高于一周前的24.8万吨以及市场预期。2024/25年度迄今大豆总销量约为5065万吨,同比增长12.4%。美国农业部预期全年增长9.1%。出口商周三报告向未知目的地销售约12万吨大豆,2025/26年度交货。

  2025/26年度大豆销售总量为236.6万吨,比上年同期的207.4万吨增加14.1%,但仅占美国农业部全年出口目标的5%,而历史平均水平为14%。

  从大豆报价来看,阿根廷大豆仍是全球最便宜的供应。7月17日,美湾大豆FOB报价为414美元/吨,比一周前上涨7美元;巴西大豆帕拉纳瓜港口报价428美元/吨,上涨1美元;阿根廷大豆上河报价404美元/吨,上涨6美元。

  NOPA:6月份美国大豆压榨超出预期

  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表示,6月份NOPA会员大豆压榨量为1.857亿蒲,略高于业内预期的1.852亿蒲,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6月份压榨量低于5月份的1.928亿蒲下滑(5月份多一个工作日)),但是轻松超过去年同期的1.756亿亿。6月份日均压榨量为619万蒲/日,低于5月份的622万蒲/日。本年度迄今压榨量为19.19亿蒲,而去年同期为18.37亿蒲。

  6月底豆油存略微收紧至13.66亿磅,低于业内预期的13.70亿磅,位于5个月来的最低水平。6月底库存低于5月底的13.73亿磅,远低于去年6月的16.22亿磅。6月份出油率为12.04磅/蒲,高于5月份的12.00磅/蒲。

  ABIOVE调高2024/25年度巴西大豆压榨及出口预期

  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ABIOVE)维持2024/2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预测1.697亿吨不变,但将压榨量预期从5750万吨上调至创纪录的5780万吨,原因是巴西提高生物柴油强制掺混比例。ABIOVE还将巴西大豆出口预期调增80万吨至1.09亿吨,反映全球需求持续强劲。上市调整显示巴西正将更多豆油转向国内生物柴油生产,以满足B15掺混政策要求。从8月1日起,巴西生物柴油强制混合比例将从14%提高到15%。

  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上调;出口关税上调后,农户的销售步伐显著放慢

  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本周发布报告,将2024/25年度阿根廷产量预测上调100万吨至4950万吨,略低于美国农业部预测的4990万吨。此次产量上调是基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收割数据,而且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省南部的单产良好至非常好。康多巴的大豆产量也有小幅上调。尽管出现中度“拉尼娜”现象,全国大豆平均单产仍上调至每公顷3吨,仅比去年“厄尔尼诺”年的单产低1.2吨。

  与此同时,随着出口关税上调,阿根廷大豆销售步伐显著放慢。截至7月9日当周,农户出售了65万吨2024/25年度大豆,远低于一周前的销售量216万吨。不过由于前期销售强劲,迄今为止,已出售了2623万吨2024/25年度大豆,高于去年同期的2316万吨。截至7月9日当周,农户还预售了1万吨2025/26年度大豆,远低于一周前的预售量14万吨。不过迄今为止的新豆预售总量为41万吨,高于上年同期的35万吨。阿根廷从7月1日起将大豆出口税将从26%调高到33%,豆油和豆粕的出口税也将从24.5%调高到31%。

  IGC:2025/2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期不变,仍为4.28亿吨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周四预计2025/2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创纪录的4.28亿吨,和上月预测持平,比上年的4.23亿吨增加1.2%。全球大豆消费量估计为4.29亿吨,和上月预测持平,比上年度的4.11亿吨增加4.4%。大豆贸易预计为1.832亿吨,较上月调高30万吨,同比增加2.2%。全球大豆期末库存调高到8300万吨,高于上月预测的8200万吨,但是仍比上年的8400万吨减少1.3%。主要出口国的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2800万吨,同比减少1.8%。

  报告还显示,本月美国2025/26年度大豆供需数据调整较大。其中大豆产量上调80万吨至1.178亿吨,但同比减少0.8%。大豆压榨从6750万吨上调到6900万吨,同比增加4.7%。大豆出口量预计为4790万吨,较上月下调120万吨,同比减少4.4%。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720万吨,较上月调高70万吨,同比减少18.2%。就中国而言,进口预计为1.850亿吨,较上月调高20万吨,同比增加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