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水产市场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前夕,叠加台风天气扰动与新鱼上市周期影响,鳜鱼、罗非鱼、大黄鱼三大品种行情呈现分化态势。中大规格鳜鱼因供应紧缺价格高企,罗非鱼受多重利空因素压制跌至成本线附近,大黄鱼则随新鱼上市呈结构性调整。以下结合各产区价格动态与市场供需格局,展开具体分析并给出后市建议。
01 鳜鱼:中大规格紧缺支撑高价,双节后或迎回调
广东产区大规格鳜鱼存塘量不足30%,新鱼上市量有限,中大规格鱼供应紧张成为支撑价格高位运行的核心因素。广东肇庆地区1.3斤规格鳜鱼价格涨至44元/斤,较上周上涨5元/斤;中鳜(1.2-1.5斤/尾)塘口价区间为40-45元/斤,部分规格同步上涨5元/斤。据9月23日最新报价,细分规格来看,广东小鳜(0.8斤以下)价格为 24.5元/斤,较前一日上涨0.5元,但较上周下跌5元;标鳜(0.8-1.5斤)价格 37.5元/斤,日涨0.5元,周度则下跌2.5元;中鳜(1.5斤以上)价格达46元/斤,单日上涨1元,周涨幅达4元。
其他产区标鳜价格相对稳定,湖北地区36元/斤左右,上涨0.5元;安徽地区37元/斤,涨0.5元,周度下跌1元;江西地区35.5元/斤,小幅回调0.5元,较上周则跌3元;湖南地区维持 36元/斤;江苏地区35.5元/斤,日涨0.5元,周跌2.5元。从各产区价格走势可见,当前鳜鱼价格较前期的跌幅已明显收窄,市场呈现企稳回升迹象。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餐饮与礼品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拉动大规格鳜鱼需求增长。综合来看,短期内鳜鱼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有望小幅上行。但长期来看,随着新鱼上市量逐步增加,叠加双节后需求自然回落,预计节后价格可能出现5%-8%的回调。
养殖户应密切关注自身存塘鱼规格与数量,结合市场价格波动,合理安排出鱼节奏,优先出栏达到商品规格的中大鳜鱼,把握节前高价窗口期。
02 罗非鱼:多重利空致价近成本,后市仍存下行压力
当前罗非鱼市场面临多重压力:一是供应端,广东、海南达上市规格的新鱼数量充足,粤西地区因加工厂收鱼减少导致大量压塘;二是流通端,珠海斗门等地流通受阻,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三是外部因素,55%高关税与药残问题导致被美国FDA列入黑名单,国内加工厂收鱼量大幅缩减,部分区域价格已跌破成本线0.4-0.6元/斤。此外,北方新鱼上市在即,将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
广东产区价格持续走低,阳江、茂名、江门地区较上周下跌0.05-0.2元/斤。茂名各区域价格分化细微:公馆、新安、杨梅、同庆等地价格区间为2.2-3.2元/斤;南盛地区2.25-3.25元/斤;石鼓、茂南1斤起规格3.2元/斤。海南地区加工厂收鱼价2.6-3.6元/斤,部分保价政策下可达2.9-3.9元/斤。广西北海1斤上鱼价2.8-3.15元/斤,较上周下跌0.1-0.2元/斤。中山黄圃、云南芒市价格基本稳定,但中山销售量下降,珠海斗门流通受阻。
尽管天气转凉或对部分产区需求有一定提振,但短期内供需失衡格局难以扭转,预计后市价格可能继续回落。同时,近期台风强势登陆广东,需警惕对养殖户造成的生产损失。
养殖户需密切跟踪市场动态与加工厂收购政策,合理控制出塘节奏,避免过度压塘导致损失扩大。对于受台风影响区域,应提前做好鱼塘加固、防汛防逃等防护措施,降低自然灾害风险。
03 大黄鱼:新鱼上市致价微跌,大规格仍具支撑力
受新鱼上市影响,9月大黄鱼整体价格稳中有跌,且跌幅较上周明显收窄。海面收购价显示:100-200g/尾规格19元/斤,较上周下跌2元;200-300g/尾规格25元/斤,微跌0.5元;300-400g/尾规格23.3元/斤;400-500g/尾规格22.5元/斤,微跌0.2元;500-600g/尾规格21.5元/斤;600-700g/尾规格稳定在 20.5 元 / 斤。大规格大黄鱼因需求较高,价格表现相对坚挺。
供应端,新鱼集中上市成为近期价格回调的主要原因,但随着上市量逐步释放,价格跌幅已有所收窄。需求端,市场对大规格大黄鱼需求旺盛,且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餐饮与礼品消费有望进一步拉动需求,为行情提供支撑。不过,台风登陆可能对产区生产与流通造成短期扰动。综合判断,短期内大黄鱼价格或维持窄幅波动态势,大规格品种价格具备较强支撑力。若双节需求能如期释放,行情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养殖户应重点关注大规格鱼的市场动态,优先推广大规格商品鱼上市,把握节日消费窗口期。同时,针对台风天气,需提前做好养殖设施检查与应急准备,保障养殖安全;密切监测鱼群健康状况,避免因天气变化引发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