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水产市场可谓是热闹非凡,鳜鱼和鲈鱼价格在近一个月内强势上涨,吸引无数业内人士目光。就拿鳜鱼来说,最近价格一路攀升。从上周开始,业内都做好了“节后三天瘟”的准备,没想到广东地区鳜鱼一下子飙升到 30 元 / 斤 。

  近日,广东最好规格鱼已经涨到了35.5元/斤,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价格又涨了近5元。相比4月同期价格仅为 21.5 元 ,短短一个月涨幅高达14元 / 斤。江苏、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的标鳜价格受广东鱼影响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这样的价格波动,让不少养殖户和鱼贩都直呼 “想不到”。在这一片繁荣景象背后,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这究竟是人为炒作的结果,还是市场缺鱼导致的必然呢?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到鳜鱼价格的变化,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张近一个月鳜鱼价格对比表:

  广东 2 成中鳜 4 月价格为 21.5 元 / 斤 ,5 月上旬涨到 35.5元 / 斤,涨幅高达 14 元 / 斤;而其他几个主产区,如江苏、湖南、湖北、安徽等地,标鳜也有2元左右的价格上浮。短短一个月内,各地鳜鱼价格普遍上涨,其中广东地区涨幅最为突出。这表明进入 5 月后,鳜鱼市场出现了一些特定原因或是不为人知的特殊因素,推动价格快速上扬 。

  从表格中能明显看出,这几年 鳜鱼价格波动较大。以广东 2 成中鳜为例,22 年价格在 38 - 39 元 / 斤,23 年涨到 44 元 / 斤 ,24 年又降至 40 元 / 斤,到了 25 年价格大幅下降至 34.5 元 / 斤,即使本周价格较之前有大幅上涨,但是相比往年可谓是跌入谷底。江苏标鳜 22 - 24年价格稳定在 43 元 / 斤左右,25 年却大幅下跌至 26 元 / 斤。湖南、湖北、安徽等地也呈现类似波动趋势。

  总体来看,25 年 5 月上旬多地鳜鱼价格相较于前几年处于较低水平,且与 24 年相比,价格下降明显。

  什么原因导致鳜鱼涨涨跌跌起伏不断?

  市场缺鱼因素

  从市场供应角度来看,目前市场缺鱼是鳜鱼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湖北等地的鱼量明显减少,这使得市场上鳜鱼的供应出现缺口 。而广东在此时成为了主要供应地,承担起了满足市场需求的重任。但不巧的是,广东当地塘口鱼刚刚产完蛋,养户们不怎么愿意卖鱼,导致市场整体出货量大幅减少 。就像湖北的鳜鱼养殖户李大哥说:“今年我们这边的鱼比往年少了很多,很多养殖户都提前出鱼了,现在塘里没多少鱼可卖。” 而广东的养殖户王老板也表示:“鱼产蛋后,鱼的体质需要恢复,而且现在价格还不错,我想再等等看,多赚点钱。” 这样的价格涨幅,目前仅表现在大鱼身上,小规格鱼价格浮动不太明显。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鱼病频发,使得市场上病鱼增多,冲击了鳜鱼价格。但现在情况有所不同,近期病鱼数量明显减少。据广东当地业者反馈,大家都害怕病害,所以在养殖过程中更加注重病害防控,这使得鳜鱼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病鱼少了,价格又有了不错的涨幅,更何况距离传统节日端午越来越近,不少养殖户目前都有惜售的心理,他们期望在价格更高的时候再出售,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就拿广东的养殖户张大姐来说,她的鱼塘之前因为病害损失惨重,现在她看到鱼价上涨,就打算再等一等,看看能不能卖个更好的价钱。这种惜售行为进一步减少了市场上鳜鱼的供应量,从而推动价格不断上涨。

  人为炒作因素

  有人怀疑鱼价上涨存在人为炒作因素,比如流通商囤货、故意抬高价格等 。在市场中,确实存在一些类似的传闻。曾经就有消息称某些地区的流通商大量收购鳜鱼,囤货惜售,等待价格进一步上涨后再出售,以此获取高额利润 。不过大多数流通商还是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进行经营,因为囤货也存在风险,如果市场行情突然变化,囤货的鱼卖不出去,就会造成巨大损失 。这种行为很难被直接证实,毕竟市场交易情况复杂,很难准确判断价格上涨到底是市场正常波动还是人为炒作的结果。经过调查发现,这种情况虽然存在,但并非普遍现象 。

  鳜鱼后市预判

  综合来看,近期鳜鱼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华中地区存塘鱼不多了,导致广东鱼成为鳜鱼主要流通地,缺大鱼,加上目前病害减少,鱼的品质也得到了改善。存在的人为炒作的可能性不好直接评判。市场缺鱼是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病害减少和人为因素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价格上涨的幅度和速度。

  结合以上因素,预估鳜鱼短期内,在供应偏紧的情况下,鳜鱼价格有望继续上涨。但从中长期看,若新鱼集中上市,而需求端没有爆发式增长,价格可能会有所回调。但随着消费升级的持续推进,鳜鱼价格即便回调,也有望稳定在一个相对合理且高于过往均价的区间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