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在连续两天上涨后下跌,基准期约收低0.8%,主要受到多头获利平仓、技术性抛盘活跃以及对中美贸易担忧加剧的影响。
截至收盘,大豆期货下跌4美分到7.25美分不等,其中11月期约下跌7.25美分,报收1022.25美分/蒲式耳;1月期约下跌5.75美分,报收1038.50美分/蒲式耳;3月期约下跌5美分,报收1052.25美分/蒲式耳。
成交最活跃的11月期约交易区间在1020.75美分到1030美分。
交易商称,11月合约在100日和200日移动均线处遭遇技术性阻力。
由于联邦政府关门导致美国农业部周四推迟发布月度供需报告,市场交易受到抑制。植物病害和季末干旱可能影响单产,而目前交易商无法获得该机构对玉米和大豆产量的最新预测。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本周承诺的100亿至150亿美元农民援助计划的细节尚未公布。美国农业部部长布鲁克·罗林斯表示,一旦政府重新开门,政府可能会提供援助。
一位分析师称,眼下农民们必须出售部分农产品才能获得现金。
中国周四扩大稀土金属出口管制,引发了人们对中美贸易战解决方案的质疑。本月晚些时候,中美两国领导人将举行会晤。预计两位领导人将讨论大豆采购的问题。一位分析师称,大豆价格近期上涨,因为人们对中美两国领导人将在月底达成某种协议抱有希望。
中国农业部在10月份报告中维持2025/26年度大豆进口量预测不变,仍为9580万吨。
目前,弱拉尼娜天气模式正在出现,这可能会增加巴西和阿根廷等几个主产区的干旱风险。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预测2025/26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将达到4700万吨,低于美国农业部预测的4850万吨。
交易商估计投机基金周四在大豆市场净买入5000手,相比之下,周三净买入4,500手。
周四,基准期约的成交量估计为188,557手,上个交易日为175,976手。空盘量为349,993手,上个交易日为349,866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