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年8月29日消息:周五亚洲电子交易时间段,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玉米和小麦均小幅上涨,但是周线走势各异。

  截至周五中午,成交最活跃的11月大豆上涨2.25美分或0.21%,报1050.25美分/蒲。

  12月玉米期货上涨1.5美分或0.37%,报411.5美分/蒲。

  12月小麦期货上涨0.5美分或0.09%,报529.5美分/蒲。

  周线图上,本周迄今大豆下跌0.78%,玉米持平,小麦上涨0.43%。

  本周大豆期货下跌,终结了此前连续两周上涨的走势,主要因为中国买家持续缺席美国市场,令人担心美国下个月即将收获的大豆面临需求不足的前景。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依旧主要从巴西和其他南美国家采购大豆,迄今尚未订购一船美国新豆,作为对比,去年同期中国买家订购了290万吨美国新豆,前年同期订购了550万吨。

  在此背景下,中美贸易谈判成为市场焦点。中国高级贸易谈判代表李成刚预计将在华盛顿与美方会面,投资者关注双方是否能缓解紧张局势。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将对印度商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也增加了市场对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的担忧。

  与大豆不同的是,玉米和小麦价格走势相对坚挺。周五玉米连续第二日上涨,主要受到强劲的美国出口销售支撑。考虑到美国农户即将迎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玉米收成,玉米走势显得韧性十足,因为出口订单活跃提供关键支撑。

  小麦价格也出现反弹,但是由于全球主要出口国(如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小麦产量预期上调,以及美国冬小麦产区即将迎来降雨,整体上涨空间受限。

  在澳大利亚,分析师将该国2025年即将收获的小麦产量预估上调至3200万至3500万吨,理由是作物生长条件改善,并有进一步上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