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月22日消息:近日,中美经贸领域传来重大利好消息。在上周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中,双方达成实质性协议,宣布将同步取消91% 的关税,并暂停实施 24% 的 “对等关税”。这一超预期的成果,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国内棉花市场率先做出反应,价格呈现小幅上扬态势。

  从国内市场表现来看,截至5月19日,生意社商品行情分析系统数据显示,3128B级皮棉现货价格攀升至14551元/吨,周涨幅达2.47%,与月初相比,累计涨幅也达到了2.41%。期货市场同样表现亮眼,郑棉期货价格一路走高,最高触及 13480元/吨,一举突破近一个月以来的价格高点,现货市场在期货的带动下跟涨明显。

  深入分析国内棉花市场的供需格局,在供应端,中国棉花协会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植棉面积预计将达到 4482.3 万亩,较去年同比增长1.8%,且增幅较上期进一步扩大1.4个百分点。其中,作为棉花主产区的新疆,植棉面积预计为 4090万亩,同比增长3.3%,增幅扩大1.5个百分点。目前,随着新疆气温逐步回暖,大部分棉田已顺利出苗。海关总署数据则显示,4月我国棉花进口量约为6万吨,同比大幅减少82.2%,降幅较3月有所扩大;2025年1-4月累计进口量约40万吨,同比减少71.1%。

  需求端的表现则喜忧参半。受成本因素推动,棉纱价格有所上涨,当前纺织企业出货较为顺畅,主要忙于交付已有订单。然而,新订单的增长并不显著,下游市场观望氛围浓厚。虽然纺织企业开机负荷有小幅提升,但仍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在行业淡季的大环境下,需求端对棉价的支撑作用相对有限。

  放眼国际市场,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月报,5月预测全球棉花产量为2565.1万吨,同比减少71万吨。不过,由于期初库存的增长幅度超过产量下降幅度,2025/26年度全球棉花供应较上年度预计增长约1.5%,消费量增长1.2%至2570.9万吨,期末库存与2024/25年度基本持平,为1706.6万吨。具体到美国棉花,预计产量为315.7万吨,略高于上年度的313.75万吨;出口量预计回升至272.16万吨,高于上年度;期末库存为113.2万吨,较上年度上调8.7万吨,库存消费比为36.6%。

  展望后市,宏观因素依旧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中美贸易关系的缓和为棉花市场带来信心,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后续贸易政策的走向将持续影响棉价走势。国内方面,随着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逐步推进,棉花需求不足的局面或有望改善,但政策的实际落地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从当前国内棉花库存和下一季种植预期来看,利好因素并不突出,加之行业淡季即将来临,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减弱。在供应相对充足、需求动力不足的双重压力下,预计短期内棉价将维持震荡僵持态势,后续需密切关注淡季期间市场基本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