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农业农村部推介发布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由全国畜牧总站、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畜牧饲料领域多家单位协同创制的“饲料粮节约与多元化替代技术”,成功入选2025年十大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
技术背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当前,我国饲料用粮已超过粮食总消费量的50%,并持续刚性增长。其中,蛋白饲料长期依赖进口,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潜在风险。为充分发挥科技对保障粮食安全的支撑作用,技术团队以开源节粮和提效节粮为核心目标,运用生物合成等技术,协同创制多元化节约饲料粮技术体系。该体系通过构建覆盖“新型蛋白原料开发—精准营养调控—高效饲喂技术”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有效降低猪鸡饲料豆粕用量,为缓解我国蛋白饲料资源紧缺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技术要点
1、蛋白饲料原料高效利用技术
采用生物合成、生物转化等技术,将秸秆、糟渣等低质农副资源转化为优质蛋白原料,拓宽蛋白饲料来源;通过酶工程技术,开发特定组合酶制剂,采用菌酶协同发酵工艺,创制棉粕、羽毛粉等非粮原料的预消化处理技术,有效消除抗营养因子,提高蛋白原料利用率。
新型生物蛋白饲料资源开发
2、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技术
系统开展菌体蛋白、昆虫蛋白等新型蛋白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评定,构建科学、精准、动态、全面的蛋白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为新型蛋白饲料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3、低蛋白多元化日粮应用技术
根据新型蛋白原料营养特性,运用可消化氨基酸平衡、能氮平衡等精准配方技术,确定不同蛋白饲料原料的适宜添加量组合及豆粕替代比例,构建猪鸡饲料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
4、饲料精细加工和精准饲喂技术
针对低蛋白多元化日粮配方特点,优化粉碎粒度、制粒温度等饲料加工工艺参数,通过精细化加工保障饲料质量稳定。根据动物品种、生理阶段和养殖环境差异,动态调整营养需要量,构建精准饲喂技术体系,最大限度减少饲料浪费。
蛋白饲料原料预消化处理生产线
技术优势
全链条整合创新。该技术体系通过多环节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从原料开发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技术衔接,显著提升整体技术效能。
豆粕替代效果显著。该技术可在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基础上,实现猪、鸡配合饲料豆粕用量分别减少5.7%~13.0%和1%~6%,有效降低饲料成本及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该技术通过将秸杆等低质农副资源转化为优质蛋白原料,实现资源“变劣为优、变废为宝”,促进农副资源循环利用。
促进产业绿色发展。通过应用低蛋白日粮和精准营养等调控技术,从源头减少畜禽养殖氮排放,助力畜牧业绿色发展。
示范应用效果
该技术已在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大型饲料养殖企业开展示范应用。示范期间,累计推广应用饲料5000万吨,覆盖10余万头生猪和600万只鸡养殖,实现年节约400万吨大豆当量蛋白饲料。
多元化节约饲料粮技术在蛋鸡养殖中的应用
技术应用潜力
2024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达31503.1万吨,其中猪饲料产量为14391.3万吨,禽饲料产量为12990.3万吨。若按猪、鸡配合饲料中豆粕用量分别降低9%和3.5%计算,全年可实现豆粕减量约2000万吨,相当于节约大豆用量超2500万吨,豆粕减量替代潜力巨大。
2024年底,农业农村部部署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未来,随着该技术体系的进一步推广优化,将在促进养殖业节粮、降本、增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