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铁南宁局获悉,自2017年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以来,运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至2024年底,班列年累货物发送量已达96万标箱,实现8年增长283倍。今年以来截至9月4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年度发运量首次突破100万标箱。

  繁忙的广西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自动化龙门吊正有序进行装卸作业。自2017年4月28日首趟“渝桂新”测试班列开行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至今已走过8个年头。8年来,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从最初的设计构想到上升为国家战略,西部陆海新通道好消息频频传出。“北部湾港—成都—波兰、德国”班列、“海南—钦州—西安”粮油班列、“阿联酋—钦州—兰州”汽车班列、“RCEP—北部湾港—河南”铁海联运双向班列、“重庆—钦州—迪拜”铁路JSQ车+海运滚装船专列等铁海联运新线路的陆续开通,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西部沿线省区市(直辖市)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也为后续相关产业的出口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吸引了更多产业向西部内陆聚集,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8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集装箱运量实现强劲增长。2017年到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集装箱货物分别为3382标箱、5.34万标箱、9.4万标箱、31.3万标箱、63.2万标箱、75.6万标箱、86万标箱、96万标箱,实现运营8年增长283倍。2025年截至9月初,班列年度发运量首次突破100万标箱大关。

  一趟满载货物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广西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出。8年以来,为满足新通道班列运输需求,铁路部门推动新通道班列从最初“渝桂新”班列1条线,到如今常态化开行北部湾港—重庆、北部湾港—四川、北部湾港—云南、北部湾港—贵州、北部湾港—桂东/桂北等24条图定运行线路,实现与中欧班列的无缝衔接。其中以北部湾港、湛江港为起点的图定运行线路已达14条,形成以北部湾港为主要进出海节点、以重庆、成都为运营中心,覆盖西部主要城市的便捷高效的运输网络。

  一趟满载货物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广西钦州港东站驶出。国铁南宁局扎实推进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东线”完成了焦柳铁路怀化至柳州段电气化改造,“中线”提前开通运营贵南高铁,“西线”扎实推进黄百铁路建设,并加快专用线建设,实现铁山港、钦州、防城港主要港区进港铁路全覆盖,不断扩充通道运输能力,实现从“通”到“畅”的蝶变升级。在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国铁南宁局还大力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推动钦州、铁山港、防城港地区三大港口路企合署办公,实现信息共享、无纸化交接,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北部湾港自动化码头一体化运营,同时推动落实多式联运“一单制”、铁海联运班列全程定价机制、在东盟国家主要港口设立铁路集装箱还箱点、降低集装箱运价等服务措施,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便利、高效的服务。

  广西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业场内,一台正面吊正在吊装集装箱货物。如今,从柬埔寨大米到泰国香水椰、山竹,以及越南百香果、榴莲……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农产品正在源源不断地通过陆海新通道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而中国的新能源、新材料、机电产品等产品采用通关一体化模式,向海关完成出口申报后,就可通过铁路和海运无缝衔接运往国外。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无到有、从试运行到常态化、从一条线到一张网,展示出良好发展势头,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了强劲动能。

  截至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货物运输品类由最初的陶瓷、板材等50多个增加至目前粮食、汽车配件、电脑配件、装饰材料等1316种,辐射我国18省75市163个站点,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77个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