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走进玉米地,察看黑土地实验样品和玉米优良品种展示,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
吉林地处东北平原黑土地核心区,覆盖22个产粮大县的7202.4万亩典型黑土区,贡献了全省80%以上的粮食产量,是盛产高品质玉米的“金色粮仓”。近年来,梨树模式在这里广为应用,黑土地得到了更好保护,“吨粮田”让松辽平原的“黄金玉米带”焕发新活力。
“黑土地保护来得太及时了”
“我们一定会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也特别期待总书记再来我们合作社,再来看看乡亲们和黑土地。”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伟说。
合作社成员主要来自梨树县康平街道八里庙村,都是世世代代种地的农民。他们对黑土地有着深厚感情,对黑土地保护最有发言权。
“按照梨树模式种地,村里黑土地地力恢复了,玉米亩产2000多斤,每亩纯收入在1200元以上,大家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合作社成员、村民马云秋告诉记者。
用卢伟的话说,这几年黑土地质量越来越高,合作社成员的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他介绍,合作社成员从最初的6户发展到目前的180户左右,自有和托管(流转)的土地共有9000多亩,种植玉米加上农机服务,户均年收入达七八万元。
而在十多年前,吉林包括梨树县在内的很多地方黑土地地力开始下滑。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的有机质越来越少,土壤板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下雨后很容易形成内涝。农民们逐渐发现,即便用再多的化肥,玉米产量也大不如前,这让他们忧心忡忡。
对此,四平、松原等地开始大面积尝试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方式,逐步形成了梨树模式。由此,黑土地地力逐步恢复,粮食产量稳中有升。以松原市前郭县为例,在该县525万余亩耕地中,黑土地面积达430万余亩,大部分采用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结合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玉米亩均产量达到2600斤以上。
“黑土地保护来得太及时了!”卢伟感慨道,随着地力逐步恢复,稳定高产的玉米让村民们收入可观,长远发展有了保障。
“确保每一寸耕地都被纳入监管”
“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前后对比,逐渐认识到梨树模式的好处。作为一种保护性耕作方式,梨树模式对于保护黑土地来说非常重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副站长王贵满说。
王贵满在长期实践中一点点摸索黑土地保护经验,参与研发梨树模式等新种植方式,切身感受到“共同保护好黑土地,在整个吉林已经深入人心”。
按照“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吉林共划定耕地红线保护面积1094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8201万亩,分别较上一轮划定时增长了1844万亩和821万亩。其中的大头,就是黑土地。
吉林黑土地面积达9811.01万亩,在全省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其中7077万亩黑土区耕地被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如此大体量的黑土地,对于吉林来说既是底气和支撑,也意味着更大的保护责任。”吉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吉林将黑土地保护纳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同时划定黑土地功能区,提出分区分类整治修复黑土地的策略,探索建立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技术模式,逐步恢复地力。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首先要确保每一寸耕地都被纳入监管。”吉林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副处长么天笑认为,首先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实现耕地保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
根据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到“十四五”末期,全省黑土地保护技术体系、推广体系、组织体系、工作体系日趋完善,黑土地数量不减少、质量稳步提高、生态条件逐步改善,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4000万亩,典型黑土区保护面积达到3000万亩,耕地质量比“十三五”初期提升0.5个等级。
吉林厅指导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将黑土地保护作为重要专题,结合地区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利用措施。
在梨树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将黑土耕地全部纳入耕地保护红线任务;在前郭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加强黑土地保护部分细化提出黑土地保护的8项措施;在公主岭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突出耕地保护、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同时,强调分区开展黑土地保护。此外,前郭县等地还编制了黑土地保护专项规划。
“制度建设让黑土地保得住、护得好”
梨树是吉林率先推行田长制的县。“大家自觉保护黑土地,加上各小组的网格员常态化巡田,近年来八里庙村鲜见乱占耕地或破坏耕地现象。”卢伟告诉记者。
“除了规划引领、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我们还积极推行网格化监管等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让黑土地保得住、护得好。”梨树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全县共有1028名网格长及工作人员巡田,形成了全流程、全链条、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监管网络。
“全省设立了网格长、网格员4.3万名,织密织牢监管网络,开展耕地动态巡查,确保及时发现违法占用耕地等行为。”么天笑说。
对于黑土地保护制度建设,吉林可谓不遗余力:颁布实施全国第一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出台《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执法实施办法》,明确多部门联合开展黑土地保护执法,省、市、县三级成立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粮食安全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将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纳入省纪委监督体系建设试点、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和乡村全面振兴实绩考核重点内容??
同时,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市(州)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9个市(州)及所辖县(市、区)均制定了相应的监督考核办法,确保逐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每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
如今的白山松水,沃野千里、生机勃勃。接下来,吉林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筑牢“金色粮仓”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