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宜昌大地玉米飘香,当前,全市196万亩玉米迎来集中收获,产量与品质实现双提升,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成为丰产增收的重要支撑。
在当阳市草埠湖镇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多台联合收割机正同步开展收割、秸秆粉碎、粮食烘干“一条龙”作业,效率大幅提高。刘丹家庭农场负责人刘丹介绍,通过“统一供种、智能管理、订单收购”模式,240亩玉米全部达到二等粮标准,烘干后直送企业,每吨溢价超20元,社员亩均增收30元以上。同时,推广“一机双收”模式,免费为农户同步收割玉米和秸秆,亩均再增收70元。
草埠湖镇农业中心党支部书记祝少华表示,今年重点推广耐密抗高温品种,优质果穗率达90%以上,配合绿色防控技术,采用植保拖拉机和无人机喷洒生物药剂,防控效果达95%以上,全镇玉米亩均增产3.9%,创历史新高。
枝江市七星台镇孙家港村500亩试验田同样丰收在望。现场5台自走式籽粒联合收获机高效作业,“剪刀式”摘穗割台将金黄玉米源源不断送入粮箱。该试验田集成“耕整、播种、植保、收获”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产量与效益显著提升。
据枝江市农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万思冕介绍,通过加装北斗导航的拖拉机开展复式作业,出苗率达95%;种子包衣处理后发芽率提升至96%;借助无人机监测长势并变量追肥,实现药量减半、防效提升3倍的专业化管理。
经实地测产,试验田亩产达1650斤,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同比增产198斤。禾莳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志付算了一笔账:“500亩地一天即可收完,亩产提高近200斤,总产增10万余斤,按市场价1.14元/斤计算,增收超11万元。”
今年,枝江市计划在该市推广“耕整+播种+植保+收获”一体化技术方案,并培训200名农机手,推动玉米平均亩产向1800斤迈进。
目前,宜昌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96万亩以上,预计总产量达52万吨。科技正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筑牢“黄金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