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静宁县界石铺镇大河村的田野,地膜在阳光下泛着银光。连日来,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化身“田间守护者”,在这片玉米试验田里争分夺秒地开展放苗、补苗工作,以科技赋能粮田,为粮食安全“加码”。

  踏入试验田,农技人员一边查看出苗情况,并对没有露出地膜的玉米苗进行放苗,发现缺苗的地方,进行及时的补苗。“放苗时要注意破膜口不能太大,不然地膜保温效果会受影响;补苗得选根系发达的壮苗,才能长齐,成活率也有保障。”静宁县农技中心副主任张建荣介绍。

  “别小看这放苗补苗,它就像给玉米‘打基础’,直接决定着出苗率和最终产量。”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富位蹲在田间,翻开一株玉米苗旁的土壤查看根系生长情况,“今年我们组建了由高级农艺师带队的技术专班,从整地播种到水肥管理全程驻点指导,还引入了智能监测设备实时记录土壤墒情、温度等数据,用科技精准护航每一株玉米生长。”

  近年来,静宁县以玉米试验田为“创新引擎”,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里不仅是新品种的“选育场”,更是新技术的“练兵场”。通过开展不同品种对比试验、宽窄行种植模式研究等,广泛推广的地膜覆盖、滴灌节水技术使玉米平均亩产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试验田就像农业生产的‘风向标’,我们把试验成果转化为可复制的技术方案,全县的玉米种植户都能从中受益。”杨富位介绍。

  从地膜间的一株株幼苗,到未来金灿灿的粮仓,静宁县正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为指引,将科技力量注入田间地头。农技人员们用专业与坚守,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保障粮食安全的时代答卷,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