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玉米市场呈现出区域性反常态的走势。在当下仍处于传统的“供应空档期”,且在市场供应并不是那么充足的前提下。在2023年,由于主要生产国如巴西和美国的丰收,玉米期货价格暴跌31%,创下十年来最大跌幅,这一效应也推动了现货市场呈现无量下跌的态势。其中最为直观的就是近期山东地区的玉米市场出现了一个反常现象,尽管晨间汽运到车量连续数日不足200台,但终端报价却出现了不涨反跌的情况,打破了以往以到车数量来锚定价格涨跌的传统规律。针对此种情况市场给出了最为“合理”的解释,那就是需求不好这个针对价格下跌的“万能”答案。那么回顾当下乃至于全年的玉米市场需求真的差吗?通过笼统的数据包括企业的库存、建库心态等等推断的数据显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下面我们就用一些显性的数据来看看今年的玉米市场需求到底差不差?
众所周知珠三角地区为国内玉米的主要销区市场之一,其整体的库存量结合北方港口的下海发运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珠三角地区这个以养殖消费为主的主要销区之一的全年消费情况。
从广东港口能量原料(玉米以及进口谷物等替代品)库存变化来看,从年初最高近320万吨库存下降至目前的159万吨,与2023年最低的155万吨库存仅一步之遥,结合近期走货量的推断预计本周末的数据大概率打破同期最低点。也就是本周过后广东港口能量原料的总库存量大概率降至近四年的最低。考虑到距离新季玉米上市还有1-2个月的时间,结合珠三角地区更多以来东北玉米北粮南运的补给,那么现有的库存量能否合理过渡到新季玉米上市真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从数据上我们也不难看出,北方四港的发运量也是近四年最高的,在发运规模以几乎常年两倍的数量增长背景之下,广东港口谷物总库存依然表现出“岌岌可危”的态势,面对这样的数据,我们难以否认需求依然强劲。有的人会说,内贸玉米消费好了,是因为进口谷物大幅削减所致。这恰恰反映了内贸玉米消费的一个重要增长动力。长期大规模的依赖进口不就是反映出了自身的供应阶段性吃紧才导致的吗?
此外就是针对深加工企业年内亏损导致需求大幅下滑,我们同样用显性数据来验证。山东地区晨间汽运到货量虽说不能完全代表日内的消费量,但其整体依然能够反映出消费变化的大趋势。下图不难看出,同样是近四年的数据对比,2025年山东地区晨间汽运到货量在近四年当中基本处于均值水平附近。其下滑幅度有限,与珠三角地区显著增长的消费量相比,显得极不相称。
且从玉米的消费比例来看,占比超过60%的饲用消费权重更大,而占比仅有30%的深加工端小幅下滑不足以覆盖饲用养殖的消费增幅。
根据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全年饲料产量同比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结合以上显性的数据,起码从这些显性的数据来对比,今年的玉米消费真的“不差”,相比于去年甚至说近四年来看内贸玉米的消费规模应该是“最好的一年”。在这样的需求面前,您还认为今年的玉米消费“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