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年度玉米市场整体呈现供需紧张态势。东北玉米自去年10月至今年6月末,外流数量同比增加 2000万吨,与此同时,东北玉米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000多万吨,且今年东北玉米增储规模亦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华北地区玉米产量同样呈下降趋势,而能量谷物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减少3400万吨以上。综合上述数据看,玉米市场处于紧平衡状态。然而,近期进口玉米拍卖消息出台后,受资金炒作影响,期货价格从6月23日起持续下跌至7月17日,在19个交易日内从2420元/吨降至2274元/吨,跌幅达146元/吨。进口玉米投放总量为170万吨,成交量约90万吨。仅90万吨的玉米投放量,便引发了相当于数千万吨玉米流通量所能带来的市场行情波动。实际上,这90万吨的量甚至不足山东地区一周的谷物需求量。如此规模的投放量进入市场,本应石沉大海般影响甚微,却引发了剧烈的市场波动,直接将期货价格打压至2024年 12月末的水平,而彼时东北玉米现货价格才刚刚开始上涨。不得不说,资金炒作的影响力确实令人叹服。后面的价格会怎么走呢,还能继续下跌么?
截至目前,进口玉米投放的成交总量,如前文所述,尚不及山东地区一周的谷物需求量,对现货供需结构并未产生实质影响,但现货市场价格仍下跌了60-80元/吨。贸易商持续半个多月大量售粮,导致产区玉米库存大幅减少,山东渠道的玉米更是所剩无几,山东地区玉米价格连续四五天上涨,排队车辆仅维持在几十车的水平。东北地区贸易商同样在积极出货,不过吉林终端企业的到货基本依赖黑龙江供应。吉林部分市级地区,可售余粮合计不足100万吨;而黑龙江玉米经过这段时间的集中售卖,原本紧缺的玉米库存,在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半个月内便售出了余粮的50%。以绥化地区为例,该地区原本可售玉米共计60多万吨,近半个多月以来,贸易商已售出约30万吨。绥化地区距离新玉米供应还有2个月时间,剩余的少量玉米,其能否支撑生产的持续进行,形势不容乐观。
玉米库存大幅减少,山东渠道的玉米更是所剩无几,山东地区玉米价格连续四五天上涨,排队车辆仅维持在几十车的水平。东北地区贸易商同样在积极出货,不过吉林终端企业的到货基本依赖黑龙江供应。吉林部分市级地区,可售余粮合计不足100万吨;而黑龙江玉米经过这段时间的集中售卖,原本紧缺的玉米库存,在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半个月内便售出了余粮的50%。以绥化地区为例,该地区原本可售玉米共计60多万吨,近半个多月以来,贸易商已售出约30万吨。绥化地区距离新玉米供应还有2个月时间,剩余的少量玉米,其能否支撑生产的持续进行,形势不容乐观。
由上述情况可见,产区余粮紧缺的程度已然凸显。后续市场基本不存在阻力因素及可炒作的题材,玉米现货与期货价格在本轮抛售压力结束后,预计将持续上涨并突破前期高点。笔者甚至认为,即便新玉米上市,价格也难以出现大幅下跌,可能仅会有阶段性小幅回落,整体仍将保持持续上涨的大方向。这是因为终端企业想用的干粮,2024/25年度的玉米已消耗殆尽,难以满足需求,只能转向抢购新粮。而在12月之前,能够供应市场的新粮数量较少,预计约为1200万吨,且需覆盖9月至12月这3个月的市场需求。目前来看,玉米市场供应实在过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