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一周,华北及黄淮地区将迎来极端高温天气,无论是对陈粮的存储还是对新玉米的生长都有可能造成较大的威胁,而最近一段时间,玉米价格是一降再降,企业慢慢拿回来主动权,压价的态势愈发明显,而持粮主体的心态也发生转变,出货意愿开始升温,市场流通粮源不断增多,而极端高温又是一个新的“导火索”,玉米价格又将引来新变局!
伴随着持粮主体出货速度的加快,企业压价的底气也愈发的充足起来,昨日山东到货直接增至700+,刚刚有稳定之照的行情再次下探起来,甚至不少企业已经跌破1.2元的位置,而东北地区的下跌速度也在一步步扩大,随着各种利空因素开始发威,玉米价格下跌的态势大有一去不复发的架势,有分析机构认为玉米已经开始显露崩盘之照,大跌的景象有将再次上演,真的是这样吗?本就疲软的小麦会受到牵连重启下跌之路吗?
11号的进口玉米拍卖从成交结果来看,无论是成交率还是成交价格依旧是下跌,小编汇总了一下四次拍卖的成交情况,下跌的趋势极为明显,第四次成交率仅有49%,可见采购方对进口玉米的兴趣正在下滑, 按照规律来看, 下次进口玉米的底拍价可能会做出调整,对当前的玉米行情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另外现阶段的玉米市场下游需求不显,甚至刚需采购都开始下滑,对玉米价格的支撑力度明显不足,又叠加南方春玉米和小麦入市在不断地抢占市场,使得越来越多选择观望的持粮主体加入到出货的大军中,市场流通粮源开始充足起来,阶段性供应偏紧开始发生变化,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供强需弱的局面,玉米价格下行也就在正常不过了!
小编不否认目前玉米市场利空因素明显占据上风,但要说玉米会大跌,小编是不认可的,最多就是把上涨的部分吐出来罢了。而三季度对玉米市场来说也不单单只是利空消息,支撑点还是不少的,而其中最主要有以下几点:
1、虽说持粮主体惜售情绪开始释放,但对价格还是有明显的要求的,一旦企业下跌过深一定会引起持粮主体的反抗,更别说目前华北及山东地区的渠道余粮不足,更多还是需要东北粮来稳定市场,所以企业报复性价格可能,但持续探底的概率不大!
2、三季度是玉米传统意义上的青黄不接期,虽说需求疲软替代增多,但刚需市场虽弱但一直都在,等于直接给玉米划了地板价,如果再加上政策的引导,玉米甚至有再现报复性上涨的可能!
3、小编认为进口玉米成交下滑并不可怕,大家更担心的是可能引起持粮主体的心态崩盘。给企业可乘之机,但从调研的结果来看,现在渠道余粮大部分掌握在中大型的贸易手中,抗风险能力较强,更别说官方也没有强势打压玉米的意图,更多的只是为了限制玉米价格的上涨态势!
4、关于小麦替代,随着玉米价格的下降,小麦替代的优势正在降低,前面咱多次说过,小麦作为口粮,肯定是不会大面积进入饲料市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饲料企业对玉米的需求会一步步升温,虽说达不到怎么吃进去怎么吐出来,但饲料企业对玉米的采购会随着价格的降低而提高!
5、更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玉米市场供应偏紧的大趋势并未发生变化,阶段性宽松只能短时间维持,在中储粮没有启动定向粮投放前,市场大趋势不会有根本性变化!
从不上个月玉米价格上涨开始,小编就一直在强调一件事,那么就是玉米价格的快速上涨实在透支未来的市场行情,虽说小编不认为玉米会崩盘, 但也不相信玉米价格会有什么新的突破,反复震荡大概率会是未来一短时间的主流趋势,另外七八月份利好因素有,但是风险和不确定性也在加大,而当前最大的威胁就是高温高湿对渠道贸易商的考验,就目前的局面来看,市场供应压力加大是肯定的,这也是冲高回落必然面临的问题,而下周的进口玉米拍卖小编认为引导性会大幅降低,供需双方会再次陷入僵持阶段!
小结:短期内玉米面临较强的出货压力,行情冲高后会陷入一段时间的“虚弱期”,也就是小编一直在说的区间震荡,目前玉米处于多空交织期,但实际落袋的利空因素并不多,再加上目前玉米市场供应依旧偏紧,持粮主体心态稳定,而政策端更多的还是求稳,而企业目前是不具备强势打压持粮主体的条件,不过随着供需双方的博弈继续,价格波动的速度也会加快, 虽说波动整体受限,甚至会在上涨的这几十块钱来回波动,但玉米市场确实也缺乏了继续上涨的基础,建议市场主体理性看涨,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购销计划。接下来继续关注麦收腾仓情况,玉麦价差、政策端投放以及市场购销节奏,远期行情走势有待观察。
小麦:
最近一段时间的小麦市场表现出一种“亚历山大”的局面,价格也是不断回落,但就像小编前面提到过的一样,小麦不会有什么出圈的表现,昨日下降企业和范围缩小,甚至出现了反弹的景象,今年托市开启的时间并不慢,但托市收购的进度却不快,缺粮价格吸引力不大之外,更关键的是粮库要求更为严格,走企业更容易些,这也就形成了供大于求的格局,如果在算上陈麦的投放,小麦很长一段时间都将被困在圈内了!
未来一段时间,小麦上有顶下有底的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小编认为华北及黄淮地区的老板们,只要把价格控制在1.2元/斤附近(净粮),都谈不上风险,从目前已上市新麦价格来看,各地区面企收购价格在1.21-1.23元/斤之间,与陈麦价格持平,高于最低保护价,所以利润空间是存在的,特别是短线运作的情况下!不过小编认为从政策角度来看,今年新麦的价格不会低于1.25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