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掖市农科院围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黑河流域主要粮经作物区域适水种植与高水效模式及其示范应用”项目,开展了玉米高水效技术示范田实收测产,结果显示,该技术模式节水增产,亩产最高增幅达27.33%,为河西走廊地区农业节水增效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自甘肃省农科院、甘肃省农技推广总站、张掖市农技推广站等单位的专家,赴高台县骆驼城镇前进村、甘州区新墩镇双塔村示范田现场测产。采用20平方米随机取样、3次重复的方法,每重复随机取20个果穗脱粒称重并计算出籽率,结合谷物水分测试仪测定结果,按14%标准水分折算亩产。最终数据显示,甘州区示范田亩产1339.96公斤,较对照田的1052.33公斤,亩增287.63公斤,增产率27.33%;高台县示范田亩产1193.11公斤,较对照田的973.32公斤,亩增219.79公斤,增产率22.58%。

    河西走廊长期面临水资源短缺、水分利用效率低、粮经作物产量与品质协同不足等问题。张掖市农科院历经两年试验,集成玉米增密节水丰产栽培技术模式,将传统玉米亩灌水量从380至420立方米降至330至350立方米,依据玉米生育期需水特性优化灌水10次,重点保障开花至灌浆中期水分需求,实现科学用水。同时明确全生育期氮、磷、钾施用配比,开花期再追施黄腐酸与锌、硼、锰、铁微肥,优选耐密高产玉米品种,推广高密度种植,施用生物炭与保水剂等抗旱农艺措施,推进绿色统防统治与农机农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