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9月26日全国土壤墒情监测与专家会商,目前北方秋收作物主产区大部墒情适宜,东北中东部、黄淮中南部、西北南部墒情过多,要排涝降渍,适墒晚收;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局地墒情不足,应做好库塘堰坝窖池调水蓄水补墒;华东东部、华南大部墒情过多,应及时清沟理墒排涝降渍,做好成熟作物收获和秋冬种准备。
据气象部门预测,10—11月,我国大部农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华北和黄淮大部、东北地区南部、华东北部、华南大部、西北地区中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华北西部、西北地区东北部、华南南部等地偏多2—5成,华中中部、西南地区东北部偏少2—5成。会商专家认为,秋冬种期间全国主要农区墒情总体适宜,利于秋粮收获及冬小麦足墒适期播种。初霜期偏晚的北方春玉米、夏玉米主产区可适当推迟收获,增产提质增效。降水偏多的冬小麦种植区应尽快排涝散墒,适期晚播,适当加大播量。南方少雨地区,应做好库塘堰坝窖池蓄水,确保秋冬种用水,及时补灌保苗。
一、东北地区总体墒情适宜,东部局地墒情过多,应适时晚收增粒重
据监测会商,东北地区大部墒情适宜,吉林中东部、辽宁东北部局地墒情过多。监测站点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均值为68.08%,环比降低15.10个百分点,同比降低6.64个百分点;2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均值为80.59%,环比降低8.67个百分点,同比降低4.02个百分点。
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周东北地区大部降水量不足10mm。10—11月,东北北部和南部、内蒙古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大部地区初霜冻日期较常年晚1—5天,总体利于农作物后期生长和收获。要抓好秋粮作物后期田间管理与抢晴收获。适当晚收。推广水稻与玉米适时晚收技术。利用晴好天气集中人力、机械力量抢收已成熟的玉米、水稻等作物。墒情过多地块,优先采用履带式收割机作业,提高收获质量与效率。适时秋整地。积极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松深耕、适墒镇压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秋整地质量。
二、华北大部墒情适宜,黄淮中南部墒情过多,应及时排涝降渍
据监测会商,华北大部墒情适宜,利于秋粮作物后期灌浆成熟及冬小麦播种。但河南大部、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北、山东鲁南及胶东半岛局地墒情过多。监测站点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均值为86.26%,环比升高12.87个百分点,同比升高17.34个百分点;2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均值为89.00%,环比升高7.8个百分点,同比升高10.66个百分点。
据气象预测,未来一周华北黄淮大部有降水,黄淮西南部降水50—90mm,预计局地墒情过多将持续。10—11月,华北西部、黄淮北部和东部降水量偏多。要重点防范持续阴雨天气对秋作物后期灌浆、收获晾晒、腾茬整地和冬小麦适期播种的影响。一是玉米适期晚收。夏玉米建议适期晚收7—10天,促进灌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收获后及时粉碎秸秆还田。二是小麦适期晚播。冬小麦建议适期晚播,抓好适墒适量适深适机播种,培育冬前壮苗。旱地冬小麦要趁墒抢墒播种。局地土壤墒情过多,机械无法下地作业,要利用降水间隙或晴好天气充分晾墒除湿。三是深松深翻和播前播后双镇压。有条件的地区每2—3年实施机械深松或深翻,耕深25公分以上,打破犁底层。提高整地质量,播前适当镇压,确保秸秆还田地块镇压耙实,增强蓄水和保墒能力,播后要适墒镇压,尤其秸秆还田地块要强力镇压,确保出苗质量和土壤增温保墒。四是因地制宜推广旱作节水技术。旱作区大力推广耐旱品种、播后镇压、秸秆覆盖、深松蓄水等技术措施;地下水超采区实施测墒补灌,力争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抓好肥水促控,确保小麦单产提升。
三、西北整体墒情适宜,局地渍涝,需要抢抓有利时机收获播种
据监测会商,西北地区大部墒情适宜,陕西陕南和关中、甘肃陇南局地墒情过多。监测站点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均值为70.66%,环比升高1.12个百分点,同比降低13.23个百分点;2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均值为68.22%,环比降低0.85个百分点,同比降低3.26个百分点。
据气象预测,未来一周西北地区东南部累计降水量50—90mm,其中陕西南部累计降水量100—200mm,预计以上地区将持续墒情过多至渍涝。10—11月西北地区中东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中部等地偏多2—5成。各地应抢抓有利时机收获播种。一是抢晴收获,利用降雨间隙集中人力、机械力量抢收已成熟玉米。二是适期适墒播种。墒情过多的地块,要及时晾田排涝,适墒播种。旱地小麦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配合深耕、深松、旋耕和播后镇压,蓄水保墒适时播种。三是抓好秋覆膜,配合施用保水剂和长效肥料,适时覆膜保墒保肥。
四、西南大部墒情适宜,局地墒情不足与过多并存,应做好蓄水调水
据监测会商,西南地区大部墒情适宜,四川大部、重庆西部局地墒情过多,贵州中北部局地土壤墒情不足。监测站点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均值为88.36%,环比升高10.26个百分点,同比降低13.23个百分点;2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均值为68.22%,环比降低0.85个百分点,同比降低3.26个百分点。
据气象预测,未来一周,西南地区东部累计降水量50—90mm,四川盆地北部累计降水量100—200mm。10—11月,西南大部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预计秋冬种期间整体土壤墒情适宜,但重庆大部、贵州中部以北地区存在墒情不足风险。要加强田间管理,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收晒秋收作物,确保颗粒归仓。降水偏少地区做好蓄水抗旱准备,保障冬油菜、冬小麦等播种用水,为顺利播种出苗打好基础。
五、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墒情过多与不足并存,应分类施策,做好成熟作物收获和秋冬种准备。
据监测会商,大部墒情适宜,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浙江东南沿海、广西南部、广东东南部、海南西北部等局地墒情过多至渍涝,江西西南部、湖南东部及南部局地墒情不足。监测站点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均值为90.20%,环比升高7.01个百分点,同比降低3.44个百分点;2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均值为94.61%,环比升高4.63个百分点,同比降低2.76个百分点。
据气象预测,未来一周,江汉、江淮、江南西北部、华南中西部累计降水量50—90mm,其中华南西部和南部局地累计降水量100—200mm,华南沿海局部有300mm以上。10—11月,华东东部、华南大部局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湖北中南部、湖南北部降水偏少2—5成。预计秋冬种期间华中地区墒情持续不足,华东东部、华南地区大部墒情过多。应分类施策抓好田间管理:一是及时收晒成熟作物,做到颗粒归仓。二是渍涝地块要疏通沟渠,及时排水,减轻渍害。晚稻适时喷施叶面肥,促进灌浆结实。合理规划玉米、蔬菜等播种期,规避台风影响。三是墒情不足区域应引水调水、蓄水集水,做好秋冬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