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杨政伟副院长带队赴达拉特旗、杭锦旗,针对“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种植区雨后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查看与现场技术指导。
实地仔细察看了不同密植梯度下玉米的长势及病虫害发生动态。连续的强降雨导致田间湿度显著增大、温度适宜,为多种病虫害的滋生蔓延创造了条件。杨政伟副院长与旗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重点查看了玉米螟、粘虫、红蜘蛛、茎腐病、顶腐病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详细记录了病株率、虫口密度、叶片受损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倒伏现象等关键数据。
杨政伟副院长一行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种植户进行了深入交流。认真听取了他们在雨后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技术瓶颈,例如喷药窗口期受限、药剂选择与配比、植保机械作业可行性等问题。针对实地发现的问题和农户的迫切需求,提出了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建议。
科学用药,精准防控: 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药剂,严格把握最佳防治时期(如害虫低龄幼虫期、病害初发期),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抗性产生。特别强调了利用植保无人机等高效器械进行飞防作业的重要性,以解决雨后地面机械难以下田的困境。
分类施策,突出重点: 对于已发生茎腐病、顶腐病的田块,建议及时清除病株,减少菌源,并配合喷施杀菌剂进行保护;对于虫害,强调物理诱杀(如杀虫灯、性诱剂)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尤其要警惕迁飞性害虫(如草地贪夜蛾)的持续监测与防控。
加强田管,改善环境: 条件允许时进行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植株自身抗逆能力。合理施用叶面肥,补充营养,促进玉米恢复生长。
强化监测预警: 要求项目区技术员和农户加密田间巡查频次,做到病虫害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此次,通过实地查看、现场诊断和技术帮扶,为达拉特旗和杭锦旗玉米密植项目区有效应对雨后病虫害风险、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力争实现高产目标提供了及时有力的科技保障。科院团队将持续关注项目区情况,做好后续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