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季风降雨充沛,印度农民原本期待夏季作物丰收,但是收获前的暴雨却导致大豆和棉花丰收的梦想化为乌有。
马哈拉施特拉邦、中央邦等主要产区在9月与10月中旬遭遇超常降雨,致使大豆、棉花、水稻及蔬菜等作物受损严重,许多农民损失过半。
在马哈拉施特拉邦达拉希夫地区,农民基肖尔·安加尔杰卡尔表示,原本预期每英亩可收获10至12公担(1公担=100公斤)大豆,如今最多只能收成2至3公担,且需额外投入清淤、重新播种及烘干的成本。过去两天的连日暴雨导致他的作物被淹。而之前大豆作物长势喜人,农民们正准备收获。
孟买Elara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加里玛·卡普尔表示,过量降雨导致的减产可能会导致12月季度农业增长率减半至3%至3.5%,低于去年同期的6.6%。
大豆、棉花、水稻、豆类和蔬菜等夏播作物从9月开始成熟,今年9月的降雨量比平均水平高出15%,一些地区的降雨量甚至比正常水平高出115%。
目前,农民们正忙着在下个月开始的冬播之前收割夏季作物,但本周预报的更多不合时宜的降雨可能会推迟播种,并损害晚熟的夏季作物。
价格下跌
由于质量下降,受雨水损害的作物价格远低于政府的最低支持价格。农民萨钦·纳纳瓦雷表示,商贩们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受损作物。他以每100公斤3,200卢比(36美元)的价格出售大豆,低于政府规定的每100公斤5328卢比的最低支持价。纳纳瓦雷说,他原本希望买一辆摩托车和一台电视机,但现在担心还不上银行贷款。
过量降雨提高了小麦、油菜籽和鹰嘴豆等冬播作物的土壤墒情,但许多农民表示他们缺乏购买种子和化肥的资金。农民查雅·贾瓦勒表示需要钱来购买种子和化肥,现在没有选择,只能抵押自己的黄金首饰。
德国汉堡《油世界》的分析师托马斯·梅尔克表示,由于大豆和棉花受损,印度2025/26年度(始于11月)植物油进口量将增加150万吨,达到创纪录的18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