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至28日,以“新质饲界,智转增效”为主题的2025年四川省饲料行业年会在成都举行。“饲料消费在养殖成本中占比约70%,而饲料用粮在我国粮食总产量占比近50%。”会上,四川省饲料工业协会会长陈代文在饲料重要性方面的分析,引发与会嘉宾对养殖业节粮降耗、降本增效的讨论。他提到,借鉴国内外饲料工业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四川应加快发展“未来饲料”产业。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历经多年发展,四川饲料工业有政府重视力度强、市场需求大、基础条件好三大优势,但也存在优质原料不足、产业结构不佳、创新意识不够等劣势。据四川省饲料工业协会测算,四川生猪生产饲料需求量约2300万吨,但目前猪饲料产量只有1000万吨,不到需要量的一半。而广东、广西两地的生猪年出栏总量与四川相当,但猪饲料总产量却达3000万吨。

  要释放生猪产能潜能,研制未来饲料是四川养殖业、饲料工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何为未来饲料?陈代文介绍,未来饲料主要是融合了动物营养生物学、合成生物学、饲料化学、人工智能技术等交叉学科而创制的一种动物全价营养品。与普通饲料不同,这种饲料具有适口性好、易消化、易利用、少排放、安全保障等诸多优点。

  如何实现未来饲料?陈代文认为,在上游端,需要将物理、化学、生物、人工智能等学科技术交叉融合,解决原料开发和功能性添加剂创制问题,比如可通过酶解+辐照、酶解+发酵等形式提高饲料的质量;在下游端,则需要科学处理好饲料配制与营养结构平衡等相关问题。同时,还需要同步实施政府支持、创新养殖生产模式、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等配套举措,以护航未来饲料研制、生产、销售。

  未来饲料的发展,还需要推动饲料工业企业与养殖企业的职能重塑。“就国内而言,饲料营养源、功能性添加剂创制等主要由相关饲料工业企业完成,而饲料配制、加工、调制则主要由相关养殖企业完成。”陈代文说,应借助未来饲料研制、生产等契机,加快攻克饲料生产与饲料使用脱节的客观挑战,让好饲料带来好效益。

  饲料工业一头挑着养殖业、一头挑着种植业,是实现种养循环、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纽带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借助2025年四川省饲料行业年会举行契机,陈代文号召省内畜牧饲料行业相关参与者找准方向、明确路径、扬长补短,助力四川培育畜牧万亿级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