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粉指用动物杂骨经脱脂、脱胶、干燥和粉碎加工后的产品,是钙、磷平衡性较好的饲料原料,常用作畜禽优质钙磷补充剂。

  1 感官特征

  骨粉一般为灰白色,粉状或细小颗粒状,具蒸煮的特有气味。

  2 显微特征

  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骨粉颗粒为小片状,灰白色,不透明、光泽暗淡,表面粗糙。

  3 质量标准

  骨粉的质量标准见下表。

  4 品质鉴定

  4.1感官鉴定

  骨粉为灰白色或黄褐色细粉,无霉变,手用力握不成团,不发滑,松手即散;骨粉有蒸煮的特有气味,无臭味或异味。

  4.2 物理鉴定

  4.2.1显微鉴定:根据骨粉特征通过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鉴定,详见GB/T 14698-2002饲料显微镜检查方法,4.2.2 漂浮鉴定:取骨粉少许置烧杯中,加入适量饱和盐水,骨粉颗粒漂浮于表面,经搅拌方下沉。4.2.3 灼烧鉴定:取少许骨粉灼烧,产生刺鼻的焦毛臭味。

  4.3 化学鉴定

  4.3.1 取骨粉 0.5~1.0克置于小烧杯中,加入 25%盐酸溶液5毫升,发出“沙沙"声,小骨粒表面不断产生气泡至全部溶解,溶液略浑浊,表面有极少量有机物飘浮。

  4.3.2 用国标法定量检测骨粉中钙、磷的含量,一般钙含量在 20%以上,磷含量超过10%,且钙、磷比例为2:1左右。

  5 掺假识别

  骨粉中常见的掺假物有与其颜色相近的石粉、轻质碳酸钙、滑石粉、细砂等,可通过感官、物理、化学等方法识别。

  5.1 掺石粉、贝壳粉识别

  5.1.1 取样品少许观察湿度、颜色、光泽、细度等,如果呈半透明的白色,表面有光泽,搓之滑腻,说明掺有滑石粉、石粉等;如果呈白色或灰色、粉红色,半透明有暗淡光泽搓之颗粒质地坚硬,不粘结,说明掺有贝壳粉。

  5.1.2 取样品0.5~1.0克,在培养皿中铺成薄薄的一层,用20~50倍显微镜观察,颗粒质硬,表面光滑,不透明白色、灰色或粉红色,光泽暗淡或半透明,有些颗粒表面具有同心或平行的线纹,则掺有贝壳粉;颗粒有光泽,呈半透明白色,相互团附在一起,形似绵白糖状,则掺有石粉。

  5.1.3 取本品0.5~1.0克置于小烧杯中,加25%的盐酸溶液5毫升,如果有大量气泡迅速产生,并发出“吱吱”响声,表明有石粉、贝壳粉存在;若烧杯底部有一定量的不溶物,可能掺有细砂。

  5.2 掺砂土识别

  取样品0.5~1.0克,置于瓷坩埚中,在电炉上炭化至无烟,再继续灰化1~2小时,冷却后,加25%的稀盐酸溶液10毫升溶解并煮沸,如有不溶物即为砂土,干燥后称量,可大致估算掺砂土的比例。

  5.3 掺谷物识别

  取样品少许置于培养皿中,下面垫一张滤纸,加入1~3滴碘-碘化钾溶液(取碘化钾6克,溶于100毫升水中,再加碘2克),若见蓝紫色的颗粒状物,说明有谷物淀粉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