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一般呈浅黄色或淡棕色或红褐色;不规则的碎片状或粗颗粒状或粗粉状;无发酵、霉变、虫害及异味异臭。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粕等12种油粕饲料产品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

  要点速览版

  1、定义与特性

  浅黄、棕、褐色碎片或颗粒,无霉变异味,属大豆榨油后的高蛋白副产品。

  2、核心用途

  饲料原料:占全球消费90%以上,支撑家禽、生猪及水产养殖业。

  工业延伸:糕点、化妆品、抗菌素原料,水产需求近年增速显著。

  3、主产区

  国内:江苏、山东、广东、广西、辽宁等沿海地区;

  全球:中国、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地。

  4、消费

  下游:90%以上的豆粕消费是用于各类饲料,其中家禽的使用量占比最大;

  分布:中国、美国、欧盟和巴西。

  5、进出口

  主要进口国:欧盟、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等;

  主要出口国:阿根廷、巴西、美国等。

  6、相关品影响

  大豆-豆粕联动:大豆丰产→豆粕供应增加→价格下跌,大豆减产→豆粕供应减少→价格上涨;

  压榨效益传导:压榨利润低迷→油脂厂减产→豆粕供应收缩;

  替代品竞争:豆粕高价→饲料企业增加棉籽粕、花生粕、菜粕用量→抑制豆粕需求。

  01 产业链

  豆粕是大豆经过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两种。

  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而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为二浸豆粕。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国内目前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

  作为一种高蛋白质原料,豆粕不仅是用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还可以用于制作糕点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妆品,此外,豆粕还作为抗菌素原料使用。

  02 供需情况

  豆粕供应

  豆粕作为大豆加工的产品,大豆供应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豆粕的供应量,正常情况下,大豆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豆粕供应量的增加。大豆的来源主要有两块,一是国产大豆,二是进口大豆。

  国内:沿海区位优势显著,产量集中分布在江苏、山东、广东、广西、辽宁等地,天津、河北、浙江、福建、吉林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全球:近几年,全球豆粕产量维持在2.5亿吨左右,产量集中分布于中国、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地。

  豆粕需求

  我国是豆粕消费大国,近几年豆粕消费保持在7000万吨以上。统计显示,90%以上的豆粕消费是用于各类饲料,其中家禽的使用量占比最大,所以饲料行业景气度状况对豆粕需求的影响非常明显。除此以外,豆粕消费量居前的还有美国、欧盟和巴西。

  03 进出口

  我国豆粕绝大多数为自产自销,进出口量较少。而全球豆粕主要进口国为欧盟、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等。主要出口国为阿根廷、巴西、美国等。

  04 价格影响因素

  豆粕除了受到大豆供应量及价格、豆粕产量及库存这些供给因素,以及牲畜、家禽等消费因素的影响外,比较重要的还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价格的影响。

  豆粕与大豆、豆油的比价关系

  豆粕是大豆的产品,豆粕的价格与大豆的价格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每年大豆的产量都会影响到豆粕的价格,大豆丰收则豆粕价跌,大豆歉收则豆粕价涨。

  豆油与豆粕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大豆压榨效益是决定豆粕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油脂厂的压榨效益一直低迷,那么一些厂家会停产,从而减少豆粕的市场供应量。

  豆粕替代品价格的影响

  除了大豆、豆油等相关商品对豆粕价格的影响外,棉籽粕、花生粕、菜粕等豆粕的替代品对豆粕价格也有一定影响,如果豆粕价格高,饲料企业往往会考虑增加使用菜粕等替代品。

  05 季节性规律

  春节过后的2-3月是畜禽存栏量较低的时期,需求量较低,而一般情况下,豆粕价格在第一季度出现全年低点。

  3-4月随着气温的回升,国内畜禽补栏量开始增加,对豆粕的需求也开始回升,豆粕价格从全年低点开始回升。

  8-10月是我国生猪养殖的补栏季节,主要为春节的出栏做准备。因此,4到10月随着饲料需求的回升,豆粕价格也逐渐攀升,进入全年的上行通道。

  11月-次年1月,随着秋季国内大豆和美国大豆的上市,国内压榨进入高潮,国内豆粕供应增加,但需求开始逐步下降,豆粕价格也随之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