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天老天爷要变脸了,北边的寒潮正往咱这儿赶。种地的老乡都知道,秋分过后收庄稼就得跟天气赛跑。

  这次降温比往年来得急,玉米棒子还挂在秆上,大豆荚子也没干透呢。山区昼夜温差本来就大,夜里说不定能冻得人打哆嗦,更别说地里的作物了。平原的大片玉米地,要是赶不上降温前收回家,棒子受潮发芽可就坏了大事。

  湖边种大豆的乡亲注意,潮气重的地方豆荚容易发霉,得赶紧抢晴晒场。

  有经验的老人早说了,“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这回是玉米大豆得赶在霜前收。可不少人犯难了,家里青壮劳力都在外头打工,就剩老两口怎么抢收得过来?前两年邻村老张头不信邪,觉得晚两天没事,结果一场冻雨下来,玉米烂了小半亩。

  咱不能光靠老经验,现在气象站天天广播,手机也能看天气预报,得把科学和土办法结合起来。地势低的地块,赶紧组织人先收,那儿潮气重最怕冻。

  玉米秆粗的品种,砍下来先码成小堆,让太阳多晒两天再脱粒。大豆收回来别急着堆屋里,摊开在通风的笸箩里,每天翻两遍免得捂出芽。村里的合作社这时候该派上用场了,联系联合收割机抓紧排班。

  实在忙不过来的,跟邻里换工搭把手,都是种地的谁还没个急茬儿。我个人觉得,这抢收就像打仗,得盯着天气排兵布阵,可不能掉以轻心。

  有人可能想,反正有保险赔损失,可自家辛苦半年的收成,谁舍得让它打水漂?再说了,收下来的粮食晒干入仓,心里才踏实,不然整个冬天都得惦记着。

  别忘了看看家里的农用薄膜,破了的赶紧补,万一接着来雨能挡一挡。鸡鸭鹅棚也要提前检修,冷风灌进去,畜生闹毛病可耽误开春下崽。

  这场降温既是考验,也是教训,种地就得跟着老天爷的时间表转。

  往后咱得多留个心眼,看天气预报提前估摸农时,别等临了抓瞎。现在最要紧的,放下手里别的活儿,赶紧往地里跑,能抢一垄是一垄。村里的大喇叭该多喊几遍,把各户的情况摸清楚,别让一家一户单打独斗。

  记住了,粮食收仓心不慌,提前准备才是种地人的真把式。这场跟天气的硬仗,咱乡亲们齐心肯定能打赢,可别在关键时候掉链子。等忙完这阵子,坐在热炕头数着晒干的粮食,就知道现在的累都值了。

  种地这事儿,永远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年年有个好收成。您说是不是这个理?赶紧动起来,别让寒潮抢了咱们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