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10月8日消息:《华尔街日报》周二报道,美国豆农正处于恐慌状态。今年美国迎来又一个大豆丰收年,但是最大买家中国却踪迹难觅,令美国农户面临出口萎缩与价格下跌的双重风险。
伊利诺伊州农场主罗恩·金德雷德表示,如果美国迟迟未能和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大豆市场可能将彻底崩盘。他称目前已有约40%的大豆作物签署销售合同,剩余60%却无处可去,而当地大豆价格已显著下滑。
与此同时,化肥与设备成本高企叠加玉米大豆供应过剩,令美国农户财务状况雪上加霜。去年底美国国会已批准100亿美元农业救助计划,而特朗普政府现正考虑再追加100亿至140亿美元,以缓解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冲击。特朗普表示将“采取措施”帮助农民应对出口锐减,并可能动用关税收入作为资金来源。美国农业部发言人称,总统正在动用一切政策工具以维持农场运营。
由于中美贸易关系紧张,中国自今年初以来几乎未采购美豆。今年1月至8月中国仅进口2亿蒲美国大豆,远低于去年同期的近10亿蒲。中国去年占到美国大豆出口金额245亿美元的一半以上。自年初特朗普连任美国总统以来,中国买家转向巴西和阿根廷采购大豆,令美国农户痛失数十亿美元大豆订单。
面对困境,部分农民尝试开拓新买家。金德雷德及来自衣阿华州的莫里·希尔等人相继前往越南、菲律宾、柬埔寨及摩洛哥等国,推销美国大豆与豆粕,劝说当地养殖业改用美国大豆。尽管部分市场需求增长,但是总体规模不足以弥补中国缺口。
美国对欧盟和墨西哥的年出口合计仅约50亿美元,其他新兴市场如越南、埃及、孟加拉等虽有增加,却杯水车薪。
部分美国农户因现金流紧张被迫储存收成,等待更好的销售时机。希尔称,现在根本没有销售大豆的动力,若中美协议迟迟无果,大豆市场或将陷入“血洗”。
另一位衣阿华州农民罗布·尤沃尔特透露,其农场每年需约百万美元现金维持运转,如今资金链承压严重。一些农民甚至选择退出行业。
伊利诺伊州农户迪恩·布克霍尔茨称,由于化肥价格暴涨20%-30%、作物价格低迷及健康问题,今年将是他务农的最后一年。
这场由中美贸易僵局引发的危机,不仅揭示了美国农业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依赖,也暴露了农产品出口结构单一的脆弱性。除非新出口市场迅速成形,否则即便政府援助到位,美国豆农的寒冬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