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行业的一个大事情你知不知道?”近期,一个鱼苗养殖场老板向《水产365》爆料,他和江苏XX水产有限公司的欠款合同现在已经进入了强制执行的状态,但由于公司已经没有钱了,这次他只拿到了13560元。

  根据如皋法院的《执行进程告知书》,被执行人江苏XX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XX水产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没有可供执行财产了。

  据知情人介绍,他从去年开始向该公司提供鱼苗,欠款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万,后来他多次催要要回了一部分。今年他继续催要鱼苗款的时候,但是对方找各种理由拖欠,他于是就走法律程序,“老板已经跑路了,公司没钱了,这次就执行了13560元,还有60多万元没拿到,估计是悬了”。

  据了解,该公司老板此前长期在广东从事黑鱼收购,后来介入黑鱼养殖板块,2017年3月,他在如皋农村商业银行贷款500万,创办黑鱼养殖基地,逐步形成“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据2020年4月南通网的报道,该公司黑鱼的日销量达15万斤,年产值达15.6亿元,并带动周边很多村民进行黑鱼养殖,户均收入达到10多万元。

  根据中国经济时报农村金融2025年3月14日的报道,该公司已成为集千亩黑鱼养殖及苗种培育中心、万吨级黑鱼物流集散中心、价值千万的黑鱼专用膨化饲料生产流水线、黑鱼鱼片加工生产及副产品研发生产中心于一体的南通市级农业产业化渔业龙头企业。

  “前几年黑鱼市场还不错的时候,不仅养黑鱼的人多了,一些流通大老板看到黑鱼的利润空间很大,也加入到了黑鱼养殖行列”,但随着黑鱼行情的萎靡,很多养殖场都亏本了,据说该公司也在广东养黑鱼了,但碰上行情不好亏了3000多万元。

  黑鱼市场的火热,根本原因就是“预制菜”的兴起,很多老板入局黑鱼预制菜板块,2018年,国内成品黑鱼片的年加工量仅25万吨左右,2022年攀升至65万吨量级。但到了2023年黑鱼片市场竞争越来越强,一些资金实力跟不上的企业就陆续出现了问题。从《水产365》跟踪的情况来看,2024年和2025年黑鱼片市场的竞争有增无减,即便是运营很好的鱼片加工厂,利润率也少得可怜,大概不到5%。

  2018年全国从事黑鱼片加工的企业大概是100多家,到了2024年黑鱼片加工厂数量增加到400多家,加工厂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另外山东河北也有少量的加工厂。“行业越来越卷,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技术发展、食品安全发展到前面,对行业长期发展也是好事,但对于实力偏弱的企业来说就不一样了,这是真刀真枪的商战。”

  黑鱼片是非常依赖餐饮消费市场的,这两年的餐饮市场不景气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2025年,生产黑鱼片的工厂这么多,但黑鱼片终端销量越来越少,产业链洗牌持续进行。强如江苏中洋这样的大集团公司,之所以倒闭,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在黑鱼牛蛙等产业链上栽了跟头。

  这么大公司为什么会倒?一方面是可能跟公司盲目扩张有关系;另一方面是碰上了萎靡的市场行情。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因素,但仅仅这二者的因素叠加起来,就足够让很多公司扛不住资金的压力,一旦资金链断裂,爆雷就是必然的!

  中洋倒闭了,倒闭的是公司,破产的是老板。但XX公司的倒闭,则有一大帮员工和养殖户跟着倒霉,因为公司老板则把该转移的都转移了。根据如皋法院的《执行进程告知书》,未发现两被执行人名下有可供执行的不动产、汽车、有价证券等财产登记信息。

  这个公司倒闭了,为什么员工和养殖户跟着倒霉?据《水产365》了解,该公司它的起步资金是老板自有资金加上从如皋农商行贷款的500万,办公场地是租的,公司名下的几千亩鱼塘也是租的,“所谓的带动周围养殖户,实际上是养殖户租公司的鱼塘,公司提供的鱼苗饲料渔药等等,养出来之后公司收购成鱼”。

  看起来是该公司提供鱼苗饲料,资金压力都是该公司的。但据知情人透露,养殖户自己出一部分资金,还有资金空缺的话,养殖户自己去银行贷款,该公司为养殖户提供担保,贷款到位后直接打进公司的账户,用来采购鱼苗饲料渔药等等。

  不仅如此,在该公司上班的员工也要贷款,少的贷款了一百多万,贷款多的达到了四百多万,“实际上公司的资金压力并没有想象的这么大,因为鱼苗饲料渔药都是有账期的,短的半年结账,长的一年多都没结账”。现在老板跑路之后,大量要债的找上门了,走法律程序之后,要债的最终都是找贷款的员工了。

  目前该公司的养殖场地上六十多个养殖户,该公司担保的银行贷款,所有养殖户加起来欠银行7000万左右,再加上公司员工从银行贷款给公司,加起来一共估计有1.5个亿,“同时还有外面的债务,加起来是很吓人的数字”。

  有多个债权人向《水产365》反馈,欠账少的有六七十万,欠的多的有七八百万,“这个公司可以说是把所有跟他有关系的都坑了,养殖户被坑了,员工被坑了,收鱼的贩子供货给他也被坑惨了,据说牵扯到他们的案子仅仅是在如皋法院就有大几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