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收三年租金的投诉,引发市场对祝义财破产重整业绩对赌的担忧。

  据媒体报道,近期,有成都濛阳批发市场的水果批发商户投诉,市场摊位租金由一年一交变更为一次交三年,商户倍感压力。

  成都濛阳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由雨润集团等投资管理。一次性交三年租金,或折射出雨润集团破产重整的首次业绩对赌压力。

  雨润集团由祝义财创立。从水产小贩起家,转身肉制品行业,收购、兼并、重组……大搞“蛇吞象”资本游戏,祝义财很快晋升为肉制品大亨,形成了中国“南雨润、北双汇”的肉制品市场格局。

  2003年至2005年,祝义财蝉联江苏首富,随即通过运作,手握中央商场、雨润食品两家雨润系上市公司。

  2013年,祝义财曾豪气表示,2015年,雨润集团要冲击世界500强。

  然而,2015年,祝义财迎来的不是世界500强,而是被检察机关监视居住。

  激进扩张的雨润集团危机随即爆发,祝义财建造的雨润系高楼崩塌。2022年,经法院裁定,雨润集团实施800亿元的破产重整。

  祝义财对赌重整,最终能否顺利过关存在变数。过去三年,雨润系两家上市公司仍然未能扭亏为盈。

  千亿雨润帝国坍塌

  曾经的江苏首富祝义财缔造了一段传奇,但传奇已经落幕。

  出生于安徽桐城,1989年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进入安徽交通厅下属海运公司端起铁饭碗,但祝义财不安于现状。1990年,祝义财下海经商,从水产品小贩起家,从广州贩回一批水产到安徽卖。有消息称,那一年,祝义财的第一桶金就赚了近500万元。

  1992年,祝义财意外转向,进军肉制品领域。他掏出全部身家,再从银行贷款近300万元,从国外引进全套低温肉制品设备,做肉制品生意火力全开。

  1993年,祝义财迁址南京,成立南京雨润食品公司。

  祝义财的成名,与胆大有关。1996年,祝义财收购了南京罐头厂,500万元的民企收购总资产7000万元的国企,他因此成为江苏乃至全国首个收购国企的民营企业家,引发了一时轰动。

  首次尝到了豪购甜头的祝义财如法炮制,随后几年,相继在江苏连云港、安徽阜阳等地上演“蛇吞象”的资本游戏。

  系列并购重组,祝义财的雨润集团快速崛起。2001年,旗下公司年销售额达34亿元,产品覆盖全国180个大中城市,市占率达三成,创造了让人吃惊的雨润神话,“南雨润、北双汇”市场格局因此形成。

  2002年开始,祝义财涉足资本市场。他收购港股公司东成控股(后改名中国电力新能源),搭股改便车举牌A股公司南京中商(后改名中央商场)。

  2005年3月,祝义财与高盛、鼎晖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GIC)进行对赌,三家资本合计向雨润食品投资约7000万美元。半年后,雨润食品登陆港股市场。2006年,祝义财拿下了中央商场。

  2003年至2005年,祝义财蝉联江苏首富。

  2015年,祝义财所持中央商场4.77亿股股票被冻结,2018年,雨润食品未偿还的银行贷款及其他贷款为73.28亿港元。2019年底,雨润食品资产负债率113.60%,已经资不抵债。

  豪赌重整面临首次考验

  千亿雨润帝国坍塌,祝义财试图借司法重整凤凰涅槃。

  据披露,雨润系482家公司,资产估值总额1273.04亿元,负债总额为1178.51亿元。

  历时一年多,2022年1月28日,雨润集团重整方案落地,南京雨润等44家公司重整方案以99.72%的高票率获得债权人表决通过,此前的2021年12月31日,雨润控股等78家公司重组方案也由法院裁定通过。

  根据重整方案,逾800亿元债务将以阶梯式偿债分层次解决。具体而言,30万元以下一年内一次性现金清偿完毕;30万—300万元五年内现金清偿完毕,即留债分期清偿;300万元以上按每股17.8元价格进行以股抵债清偿。

  以股抵债方案,是建立证券化平台雨润精选。该平台整合44家公司重整案及78家公司重整案中的食品及农产品物流业务,包括饲料、生猪养殖、屠宰加工、深加工、农批市场、生物科技、禽类产业、畜类产业等八大细分业务。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作为新平台的战略投资人出资30亿元(持股比例7%),为雨润恢复元气提供支持。新平台的其他股东还包括:祝义财实际控股的雨润控股和地华实业持股33%,以股抵债债权人共计持股37.29%,以及一号和二号专项有限合伙分别持股7.15%和15.56%。

  备受关注的是,近期的摊位租金投诉,与祝义财能否兑现业绩承诺联系在一起。

  据报道,雨润集团旗下成都濛阳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商户反映,市场管理方通知,要求一次性缴纳三年租金,以往是一年一交。

  2015年,该市场曾要求蔬菜批发商将15年租期改为20年,并要求一次性缴纳20年摊位租金,由此引发62名商贩集体诉讼。

  濛阳批发市场一次收取三年租金,不排除是祝义财为了2025年的业绩对赌而采取的透支行为。

  问题是,如果2025年完成了业绩对赌,2026年的不低于50亿元的业绩对赌,又该怎么办?

  两上市公司艰难求生

  祝义财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仍在艰难求生。

  从2022年初正式实施重整至今,祝义财的重整是否达到了预期?单纯观察雨润系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祝义财的预期可能没有达到。

  A股上市公司中央商场,2021年底总资产132.55亿元,2025年一季度末为108.50亿元,重整以来,总资产缩水了24.05亿元。公司多数资产为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部分项目停工逾期。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央商场资产负债率达93.67%。公司货币资金只有2.80亿元,对应的有息负债为58.02亿元,缺口高达50多亿元。

  偿债压力较大的同时,中央商场持续亏损。2018年至2021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为亏损3.20亿元、5.44亿元、0.26亿元、2.02亿元。2022年至2024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依旧是亏损,净利润也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额分别为2406.51万元、1.53亿元、1.48亿元。

  根据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中央商场预计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050万元到700万元,扣非净利润同样为亏损。一季度其为盈利状态,对比来看,二季度,公司经营业绩恶化。

  中央商场解释,受传统商超渠道消费下滑影响,公司百货零售销售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和毛利同比减少。同时,公司地产板块结转收入减少,导致营业收入和毛利同比减少。

  在港股上市的雨润食品状况同样不佳。截至2024年底,雨润食品的资产负债率达209.71%,已经严重资不抵债。截至2024年底,公司货币资金只有0.37亿元。

  近几年,雨润食品经营规模日益萎缩。2020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52.13亿元,到2024年仅剩9.92亿元。

  当然,雨润食品的亏损也在减少。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净利润亏损额曾达20.19亿元,2022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1503.70万元、1.48亿元、3857.30万元。

  截至7月18日,雨润食品的市值仅为3.17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