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预混料市场非常常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高低不同,配比多种多样,同时又有颗粒型,保健型,又有鱼粉型等等,各式各样,种类繁多,这些都是大家求变的举措,然而他并未解决了预混料面临的的根本问题。

  蛋鸡预混料从正大集团进入中国,进而成立正大康地预混料公司,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变化,预混料呈现新的特点:一是遍地都是预混料厂,数量多,规模差异大;二是同质化严重,质量差异变小;三是小厂拼价格,大厂拼所谓体系;四是推荐配方相似、原料单一造成拼命压低成本来满足养殖场的降本增效。预混料从高技术含量已成为低门槛的普及性技术,失去了技术先导,服务支撑,工艺先进,利润丰厚的特点,失去了引导行业发展导向标的作用,成为了简单的计算和配置过程。这也恰恰凸显了预混料营养技术进步迟滞和预混料面临的问题。改变创新迫在眉睫,如果不创新,预混料将会走向举步维艰,内卷基础上进一步残杀。下面重点分析蛋鸡预混料困局、误区,盲点。

  困局一:蛋鸡预混料理念问题

  预混料是系统技术合成(分子营养学,生理,生化等),紧贴养殖实际,精细化的全体系设计生产。而不是是简单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钙磷等等复配和粗放生产。只有改变理念,才能从设计、生产、应用几个方面创新,实现预混料的困局不困。

  困局二:预混料设计的三大问题

  1、预混料的设计没有国家标准,由于没有强制标准,所以预混料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五花八门,给行业监管带来难度同时企业有非常大的灵活性,所以就形成了产品随意性突出,在很多情况下就不能很好的体现产品效果。

  2、推荐配方设计豆粕用量超高

  推荐配方是蛋鸡预混料在鸡场的实现,因此预混料要与推荐配方相互补,然而由于在各种未知的条件下(如鸡品种,鸡的基本状况,饲喂环境条件,区域差别,原料状况等等),一配方对付一大片,因此效果总有偏差。认为使用高豆粕就有好效果。

  3、客户鸡场原料质量差异大

  由于客户养殖规模有大有小,原料采购检测不能及时,称量设备准确性和混合机混合均匀度往往不到位,等问题出现再去弥补,经常晚一步,有时还会出现看着没有问题,久了时间就会出现问题,再去查和补救,往往造成被动。

  困局三:设计误区

  1、基础营养(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磷)指标量够用就行和越高越好,实际瑕疵明显。

  2、过度信任推荐配方中玉米豆粕

  3、认为功能性产品添加了就有作用

  困局四:设计盲点

  1、不清晰预混料设计目标到底要什么?

  多数情况下,往往求全面,产蛋率高,蛋重大,死淘低,生长好,羽毛好,蛋品好,粪便好等等,结果发现总是不能全面实现和满足,又不清楚怎么去实现这些目标,到底要实现什么目标,就会出现产品没有特点,只能打价格战。

  2、不清楚用户到底要什么?

  我和不同类型养殖场交流中发现,多数养殖场希望又好又便宜,样样都满意,结果问题不断。例如一个品牌蛋的企业提出蛋重控制在55克以下,最高不要突破60克,蛋率高峰期93%,维持8个月,蛋壳一定要色泽正,均匀,不合格蛋控制在3%以下,就很清晰了。

  破解困局之路

  1、首先明确定位,明确产品特点要素——建议蛋品即蛋壳,产蛋率两个点是核心。

  2、不模仿,不盲从,不迷信,走自己的产品路线——要有自己沉淀的技术和产品定位。

  3、不同类型养殖企业,不同养殖环境,不同品种(最基本褐壳粉壳要区分)分别设计——做到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具备。

  4、季节性问题要明确解决方案——特别是夏季高温高湿要有方案。

  5、与防疫疫苗,兽医,兽药等等做到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不能推责——围绕养殖一盘棋。

  预混料进入发展的缓慢和瓶颈期,打破瓶颈,破解难题,突出特点,立足养殖,养殖效益优先,做性价比最高,适合市场优异产品。